为什么要独立的USB数字界面?

标签:
数字界面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这种产品最早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国外较早的例子是美国Bel Canto的产品,国内较早的是丽特的U-S1,我几年前就介绍过。由于结构比较简单,相对易做,这种产品在DIY中也颇为流行。
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一个东西。须知现在大多数的hifi解码器,都已经具备了USB输入端,可以直连电脑,那么这个叫“USB数字界面”的玩意,貌似根本多余。
确实从“功能”上说,完全不需要一个独立的USB数字界面,除非是在用老式的、不带USB输入的解码器。不过,从“性能”上说,就有其必要性了。事实上,在每一台带USB输入的解码器里,都有一个部分叫“USB接收部分”,这部分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来自USB输入端的信号,转换为spdif信号,再交给后面电路去处理。它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独立的USB数字界面所做的事情。
问题是,这个步骤对声音的影响非常明显。一个解码器哪怕非常强大,但假如USB接收部分做得很一般,那么它接电脑出来的声音就不会太理想,会明显不如用同轴或AES接CD机的效果。独立的USB数字界面之所以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在于它有独立的供电、独立的机壳和线路(没有周边线路的干扰)、独立的优质晶振。哪怕是完全同样的USB接收线路,如果把它装入解码器内,那么供电情况肯定不如独立时,而且线路会受到周边其他部分的干扰,晶振的工作状况肯定也不如独立时(晶振对供电和干扰都极其敏感)。有一个通行的原则——音响系统里对声音影响明显的环节,如果能独立出来,一般都是会取得更佳效果的,因为独立出来后,供电质量肯定更好,干扰肯定降低。USB数字界面的存在意义也在于此:它是一个明确影响音质的环节,把它独立出来,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往往胜出解码器机内的USB接收部分。
我举个例子:艾诗的MUA1数字界面、MDAC3解码器,就是厂家追求高音质的一个产物,所以把MDAC3设计为不带USB口的纯解码,把USB部分独立为MUA1界面。假如把MUA1界面的线路装进MDAC3的机壳里,那么MDAC3解码器的功能是齐全了,但其USB口输入时的音质,肯定会不如MUA1+MDAC3分体的表现。
当然,使用独立的USB数字界面后,要注意两根线——USB线、数字线。这两根线的品质都是明确影响声音的,不要掉以轻心,随便用很差的线。有些发烧友理解模拟音频信号线会影响声音,但不理解数字线为什么会影响声音(包括USB线、同轴线、光纤线、AES线)。我这里具体不展开了,只说一句,数字线肯定是影响声音的,这点没什么可怀疑的。有兴趣和条件的,自己试试就知。数字线对声音的影响程度,丝毫不小于模拟线!
本文的附图为最近评价很好的Orava UT01数字界面及其稳压式电源。这是一个比较小巧的数字界面了,附带的稳压电源比界面本身还大、还重。确实,对数字界面来说,供电质量是很重要的。有些发烧友为了追求极致,甚至用上了高性能电池来给数字界面供电。数字界面的功耗很小,不需要大电流,但它对供电的稳定性、供电的质量(纯净无杂波),十分敏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