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alet试听会的一个细节:接CD转盘和接电脑的声音差异

标签:
devialetit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我发觉发烧友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A/B切换对比。周日的Devialet试听会上有一个细节,我注意了一下,在场的烧友都很关注、听得很仔细。那就是对比Devialet前面接CD转盘和USB线接电脑时的声音差异。后面的解码都是Devialet 240。当时用的CD转盘是很好的——德国Audionet ART G3的同轴数字输出。接电脑时,则用了很高级的USB线——美国PAD的顶级USB线,价格要近千美金了。电脑则是很薄的苹果Air。
对比一共做了两次,两场试听会各做了一次。我在场也先后听了两次。听第一次对比时,我站在房间侧面,没有坐在“皇帝位”。大约就是在第一张图的拍摄位置。第二次对比时,我坐在最后排的中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座位。播放的音乐是穆特的“流浪者之歌”这段录音。
我的感受如何呢?
我的两次试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因为站在侧面,没有坐在较好的位置,所以对“声场”这个因素是没有感受的,只能听声音的质感。我觉得接Audionet时的小提琴声,要质感更好一些,声音的质地听得更“鲜明”,琴音中的细微起伏和变化听得更细致。当时我的判断是,Devialet接Audionet显然声音更好、也更好听一些。
但第二次我坐在皇帝位上,再听这两段对比,却有了一个略微不同的感受。这次由于位置较好,可以明确地感受声场的表现,我觉得Devialet以USB接电脑播放时,出来的声音明显声场要大一圈。而接CD转盘时的声音,要声场收小一圈。
事实上我觉得接电脑时大出来一圈的声场,并不意味着更大的信息量,因为声音大了一圈,但密度却疏松了,给我的感觉是象吹气球一样吹出来的一个大但有些“蓬松”的声场,而接CD转盘时的声音,声场收紧,小一圈但是声音凝聚力强,结实紧凑。包括独奏小提琴的声音,接CD时更凝聚和收紧一些,接电脑时则肥大一些。
我后来琢磨了一下,觉得为什么头一次听对比时觉得接Audionet时小提琴声更鲜明,更细致,就是因为接CD时出来的小提琴声音更“紧”,信息量更集中,所以人耳的注意力会更容易集中在一个鲜明凝聚的小提琴结像身上,感觉质感更为突出和鲜明。接电脑时,小提琴的结像肥大一圈,小提琴的质感就有些分散了,造成人耳觉得此时的小提琴质感似乎不那么强。
有意思的是第二次对比时我听到的接电脑时的小提琴声,结像肥大一圈后,声音似乎更饱满(或者叫“肥满”),顺滑度也很好,简单说,Devialet接电脑出来的声音,也是很好听的。我估计有些人也会更喜欢此时更肥大一些的声场。
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两种模式之下的声音,风格差异是主要的——一个声场和结像肥大一些,一个声场和结像结实紧凑一些,素质差异是否有,有多大,要看各人的声音审美观点和取舍。无论如何Devialet接CD转盘和接电脑,两者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声音,而且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它接电脑的声音,在USB线很棒的前提下,真的已经很好。
最后,如果问我,我觉得Devialet接CD转盘的声音还是素质更高一些的,我也更喜欢此时的声音,但是,同时必须承认,它接电脑时的声音,也很好听!对我来说完全是practical级别的,也就是说我会接受用这种方式实际欣赏音乐。
后记:我后来在自己的听音室里又仔细听了电脑用usb线直接到Devialet
110的效果,并对比了CD转盘(Soul Note
CT1.0)。在自己熟悉的系统上,听到的差异更明确一些:Devialet的usb传输界面据厂家说是自己写的程序,不用任何现成的方案,而这个独门的传输界面也确实很好,出来的声音丰厚圆滑,听感舒服,和接CD转盘比,低频量感略多,声音显得丰满一些,声场也很宽大——当然对于pc-fi来说这不是坏事,而且音色高度圆滑,丝毫不会发干,也没有任何毛糙感。接CD转盘时声场和结像都会更小一些、结实一些,低频量感略减,整体声音显得精干和紧凑一些。
总的来说Devialet直接连到电脑播放,出来的效果是满意的,也是同类产品中好的。比我之前玩过的Bladelius
Thor解码版、Stello
AI500等同样具有usb直连电脑解码功能的放大器相比,Devialet无疑高出一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