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低价的7SACD包子贝多芬交响曲集

(2013-05-11 09:56:01)
标签:

贝多芬

皇家爱乐

交响曲

文化

分类: 音乐及唱片

超低价的7SACD包子贝多芬交响曲集

这套碟是Vineland版主发现和推荐给我的。其价格确实有点叫我跌眼镜——一百多元的7SACD包子!查ifpi码是07m6,大家知道sacd生产线数量不多,质量都不差,没有乱七八糟水平很低的压片厂,更没有国内的盗版,所以嘛,这7张sacd的包子只卖一百多,算是创新低了。

内容也不错,包含了很少听到的贝多芬只留下草稿而未完成的第10交响曲,以及几首难得听到的序曲。

 

贝多芬的1-9,乐队都是英国的皇家爱乐,指挥有六位,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是英国指挥家Raymond Leppard、东德培养的德国指挥家Gunther Herbig、英国指挥家Barry Wordsworth等。第10交响曲和序曲则是英国指挥家Douglas Bostock指挥捷克室内爱乐乐团的。录制时间的跨度为,交响曲1-9是在1993-1995年录制的,第十交响曲加序曲则是2003年录制的。都是近年的数码录音。

虽然算不上是豪华的乐队和指挥阵容,但这个包子的“超值”显然是比较突出的。毕竟,这不是7张cd,而是7张sacd啊。就算是买7张SACD-R,也要花70块钱了。到目前为止,CD包子铺天盖地,然而SACD包子还不是很多,价格也不会太低,毕竟,SACD的制作成本是显著高于CD的。

谁能做到如此低的价格呢?原来是德国Membran。这家近年来出了不少超便宜的包子。

 

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可能大家比较好奇,听过的人也很少。我晚些分享一下这段。只遗留一个乐章,而且配器是后人完成的,由英国音乐学家Barry Cooper博士根据贝多芬本人留下的手稿完成。有点类似于马勒的遗作“第十交响曲”(配器也是后人根据初稿和草稿完成的)。当然,这个后人配器的版本,和贝多芬心里的“想象”可能是有偏差的,但毕竟斯人已逝,谁也不可能知道贝多芬本人如果能有时间完成这部作品的话,是什么样子的了。所以今天我仍能听到一个完整配器的版本,总是胜于没有的。

 

从这套唱片里的录音来看,这首“第十交响曲”的遗留乐章,由行板 - 快板 - 行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行板部分抒情、平静、轻柔,小调的快板部分则激烈、狂暴,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对置的音乐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或者说贝多芬在创作时有什么联想和表达含义?我们只能去猜测了。贝多芬在他的手稿里,写有这样的一行文字:Komm, komm, nimn mich ab zur Verklarung(来吧,来吧,把我带去Verklarung)。这里的“Verklarung”是什么意思呢?按字面意义一般会翻译为“净化”,比如里查·斯特劳斯的名作“死与净化”德语标题就是这个Verklarung。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人死亡后进入一个更纯净阶段、进入天堂的状态和境界。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乐章里的行板部分,特别是后面一段行板部分,理解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人死亡后进入“净化”的状态,而中间的“快板”部分则也许代表着人世间的斗争、挣扎,或者人在进入净化阶段之前的努力。

 

贝多芬是1827年逝世的,而他的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就完成了,他本人从未把第九交响曲作为“最后一首交响曲”来写。第十交响曲的计划在1824-1825年间一直在缓慢的创作中。直至他死前的8天,他还在一封致伦敦爱乐协会的信中提到正在创作这首交响曲。可惜的是他没有时间来完成它了。也许,假如他能够完成这首“第十交响曲”的话,我们能在作品中听到贝多芬更多关于人生历程、关于死亡、关于人死后状态的思考。在这个遗留下来的第一乐章的音乐中,这些已经初露端倪了。

 

贝多芬的第10交响曲遗留乐章,大家听听: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37573&uk=1176385835

未必要下载,也可以在线播放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