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 Violin解码版 对 Bladelius小黑条

标签:
解码器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今天花了一些时间在我的系统上对比了Violin的解码版,和Bladelius USB DAC。我在介绍Violin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能否对比这两个东西,哪个声音更好。那么明确告诉大家,在本文的结尾,我将回答这个问题。
两物合影。可以看到瑞典小黑条要长一些,窄一些,国产Violin要短和宽一些,高度差不多。注意Violin的模拟输出必须用图中那个转换器(随机器附送)才能转为rca输出,而小黑条直接就是镀金的rca输出口。
对比的平台:我的公司笔记本 - Violin / Bladelius USB DAC - Bladelius Thor放大器 -
Marten Duke喇叭。
播放软件统一用Foobar,Wasapi输出。解码器后接到功放的rca信号线是美国JPS Ultraconductor
2,属于纯净透明型的制品,价格不贵,2千不到。usb线是Violin包装里附送的那条黑色线。
注意试听对比时,Violin用的是原配的新英稳压电源,而Bladelius则是电脑usb供电的,少拖一根线。
Violin在工作时面板有指示灯,还有些刺眼,而Bladelius USB DAC则漆黑默默一片,不注意找的话,隐蔽性一流。
应该说,价格2千元不到的Violin解码版,接在笔记本上,在Marten
Duke这种高揭示力的喇叭系统里听音轨,效果是基本让我满意的。三段基本均衡,声音耐听性、纯净度、安定感,都不错。pc-fi系统,从经验上讲,最容易出现不耐听、发亮、发硬、声底不纯净、声音不安定等问题,但Violin解码版身上都没有。特别是声音的柔和感非常好,整个声音是很柔和的,音色中性,没有明显音染,但略有些偏清淡。这个特点我是熟悉的,之前的O1海外版、KK
Master也是这样的基本音色,中性柔和,但略偏素淡。
O1产品的设计者老贾同志,音乐口味主要是古典,古典之外的东西恐怕很少听,所以他设计的器材,呈现这样的一种基本音色走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好的一面讲,这样的机器,音色至少是不会怪、不会偏的,中正、端正,是可以确保的。
So far so good。结像略偏收细、细腻度ok、透明度良好、耐听度良好 .......
除了低频略有些松软外,整体是一种控制得当、绝非粗放的声音。2000元内的usb解码器,这个小巧的体积,能出这样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任何可以抱怨的。
1680元的Violin纯数字界面,如果多付300元,即1980元,可以买到这样的一个小解码;这额外的300元值吗?我觉得,是值的。除非你是用Violin搭配一个很好的解码器使用,完全没有用Violin内置解码的必要,否则的话,可以考虑这个1980元的解码版。从试听可以感到,这个解码版Violin的模拟输出,确实很不错。
我高中时曾经很喜欢一首美国乡村歌手、白胡子老头Kenny Rogers的歌曲——Life is good, love is
better!
当我换上Bladelius USB
DAC小解码器,开始重复听同样的音轨时,我没用多久,脑子里跳出了这首歌的歌词,只不过改成——Violin is good,
Bladelius is better ......
确实,经过反复试听和对比,我可以确认的是,在我的耳朵听来,Bladelius USB
DAC是声音更好的一个。注意手头试听的这台是崭新的新机,处女,刚刚新到的一批货里拆出来的(断货了一阵子了),而且我们知道它是usb供电的,不象Violin是稳压供电,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Bladelius还是显示出了它的实力。确实,这个小黑条令我又一次吃惊了。我已经不止一次为它感到吃惊了。
瑞典小黑条的声音,细腻、纯净、耐听、平衡,这些Violin已有的优点,全部保持。频响平衡上略有差异,低频还略微更结实一些,Violin听某些流行音乐时偶有的低频略肥的现象,黑条还没有。它的低频量感略少,但结实感不错,而且低频略少的好处是,几乎不会有偏肥的时候。对我来说,我相信很多烧友也是这样的听音习惯——低频可以偏少些,但尽量不要肥。
黑条最明显比Violin好听的一个地方,就是前面已有人提到的——人声。它的人声结像要比Violin大一些,距离感稍拉近,关键是,它演绎的人声,有着更好的质感、更饱满鲜活的感觉。感性上讲,两字——好听。再追加两字——感人。相比之下,Violin解码版的人声就有些偏素淡了。我前面已提过这点。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所谓好听啊、感人啊,挺玄乎的,似乎是空的、虚的东西,是无法和硬素质挂钩的。纯属人的主观感知。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如果黑条的声音听上去更好听,肯定在技术层面上是有解释的。我又反复对比了其他种类音乐,如爵士乐(器乐重奏)、古典交响和小编制等,我的感受是,Bladelius小解码的声音,信息量还是要更大一些,表现出的声音质感更强一些,我之所以觉得它的声音更好听,和这是有关系的。
我经常说到“质感”这两个字。确实,质感经常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听到的人声、乐器、包括群奏,能尽量完满地表现出人声的质感、乐器的质感、群奏的质感。除了人声之外,爵士乐里的萨克斯管、古典里的小提琴、钢琴,都是很有“质感”的乐器。仔细分辨器材重播这些声音时表现出的质感,能让我们有效地判断器材的素质和风格。
Bladelius小解码表现人声和乐器的质感,非常好,因此也能很好地表现出音乐中、演奏中、演唱中蕴含的“热力辐射”,它的声音不冷、不“板”,而能很好地表现出音乐的活力、热力、感情。在这方面,确实做得比Violin解码版更好一些——尽管Violin解码版的模拟输出,已经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在2千不到的价位。
我觉得,这俩体积小巧的解码(姑且把Violin的解码版看作一台解码器),接在电脑上使用,都已能达到不错的水准,如贾先生所云,能不弱于2-3千价位的CD机。我觉得他没有夸大。至于Bladelius,甚至是超过了入门价位的CD机。有这样的产品在,确实入门CD机是没活路、没有市场了。
从局限性上讲,这俩小解码,都略偏小家碧玉,播放大规模、大编制、大动态的音乐,还不够Big,“气场”偏小。这当然是它们的天限。中高档CD机、贵价解码器一出场,声音的场面、气势、动态,肯定更大。实话说,假如Bladelius小黑条能突破这个局限、表现好大编制音乐的话,那简直是神话了,我会强烈建议发烧友人人去搞一个。
Bladelius usb dac的设计,就是以最方便、小巧的形式,提供一个pc-fi的简洁方案。笔记本+黑条+功放+喇叭(或者耳放+耳机),很简单的一套,声音能达到不错的水平,特别是,如果听中小编制的音乐,一般的流行歌曲,简直是完全够用,可以替代CD机。
1980元的解码版Violin,我同样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一机两用,既是一台优秀的界面(国内目前最高的水准),追求方便的话,也是一台效果不错的2k级别usb解码器。特别是,可以稳压供电,也可以usb供电,想方便就方便,想追求音质就追求音质。这样的设计,我实在找不出可以挑剔的地方,非常明智!一个hi-fi器材,除了声音表现外,功能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什么功能应有、什么功能可以省略、什么接口要有、什么接口不必有,这些决策,可以看出设计者是否懂得发烧友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Violin界面的解码版,是设计成功的。在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它的3.5毫米模拟输出甚至可以插一副耳机直接听,至少比集成声卡推耳机效果好得多,太方便了。
不知有谁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个变数,或者说影响对比的因素,是那个原配的3.5-rca转换插座。这个东西应该不是高素质的接插件,会影响Violin解码版的声音表现,毕竟Bladelius解码是标准的镀金rca插座,无需转换。我觉得如果换成顶级的转换器,那么Violin解码版的模拟输出素质还会更好。
用家也可以自己另外购置优秀的3.5-rca信号线,去接到放大器,而不用这个原配的转换插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