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迷进阶推荐欣赏(一):指挥家Dimitri Mitropoulos

(2012-02-03 21:56:18)
标签:

指挥家

古典音乐

文化

分类: 音乐及唱片

我注意到国内的多数音乐论坛上,也包括本论坛在内,大家关注、讨论、分享的演奏家,似乎集中在少数名气很大的“明星”身上。比如论坛上讲到小提琴,海菲茨、格鲁米欧、谢林、奥胖、米尔斯坦特别红,讲到钢琴,阿劳、布伦德尔、肯普夫、巴克豪斯、鲁宾斯坦、古尔德等人特别红,讲到指挥家,就是卡拉扬、伯恩斯坦、富特、切利、赛尔、克伦佩勒、索尔蒂、伯姆、海丁克等。这些固然都是水平很高的艺术家,但并非除了他们之外就没有高人。艺术家的“名气”是综合多个因素决定的,包括本身的艺术水平、所签约的唱片公司、经纪人、本身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还有机遇和运气等。因此同样水平的艺术家,完全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差异而造成知名度相差很大。

所以我想特别开一个系列贴,介绍和分享一些我个人喜欢的、名气不那么大,但请注意,艺术成就非常高的艺术家。这句话里面涉及了三个要素:我喜欢的;名气不特别大;艺术成就很高。必须同时符合这3点。主要是古典音乐家,少数可能是爵士乐音乐家。没有流行。我个人几乎是只听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的,特此说明。


其实我之前在介绍和分享音乐时,已经在无意识中注意了前面提到的3个因素。举例来说,我介绍过荷兰指挥家Beinum(中文可译“贝努姆”),就是一个典型,符合我的3条原则。可惜在国内只有少数资深乐迷会关注这位一流的荷兰指挥家。他的后继者海丁克在知名度上比Beinum要高很多,但艺术水平,在我个人看来,海丁克是不如Beinum的。这就是一个典型,对我来说,就很有必要介绍大家认识、了解这么一位指挥家。

Kurt Sandeling也是一个例子。会关注他的,恐怕也只有少数资深乐迷,但这人的水平,确实也是大师水平的,完全应该受到国内乐迷更多的关注。

再比如钢琴家方面我介绍了捷克国宝级的大师Moravec。他是今仍在世的极个别前辈大师之一,但在国内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呢?介绍这样的人物,我觉得比多介绍一两张阿劳、鲁宾斯坦的唱片,要意义更大。

 

在今天的第一档节目里,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位个性很强的指挥家——希腊人Dimitri Mitropoulos(米特洛布洛斯)。这是一个长相特异的人,我很早就买过他的唱片,当时就是被封面上的人像所吸引的——心想,这位怎么长得和骷髅似的!但这位长得犹如骷髅的指挥家,我差不多一听就喜欢上了。他的指挥风格绝无法用端庄、深邃、浪漫等常见词汇来形容,而是个性化色彩强烈,激情四溢,张力十足,有时甚至带些神经质。但就是这样的指挥风格,在某些作品上可以取得非常扣人心弦而有说服力的效果。


乐迷进阶推荐欣赏(一):指挥家Dimitri <wbr>Mitropoulos

Mitropoulos出生在希腊,是个希腊人,在希腊和德国接受音乐教育,包括曾求学于意大利钢琴大师布索尼,但主要音乐活动是在美国,和2支美国乐团关系紧密,一个是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1937-1949年),一个是著名的纽约爱乐(1949-1958年)。1956年,38岁的伯恩斯坦开始来到Mitropoulos的身边,担任他的副手,并在近2年后,接替Mitropoulos执掌纽约爱乐。所以,对不了解Mitropoulos的人来说,最简单而明了的介绍他的方式,就是——这是纽约爱乐伯恩斯坦的前任。


Mitropoulos对伯恩斯坦的影响是明显存在的,特别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挥风格。我们知道伯恩斯坦是一位以激情著称的指挥家,但如果听过Mitropoulos,那伯恩斯坦就谈不上特别激情了,甚至会显得平淡一点。另一个是指挥的曲目。Mitropoulos是马勒交响曲的早期倡导者之一,而正是因为他对马勒交响曲的浓厚兴趣影响了伯恩斯坦,使得伯恩斯坦后来也和马勒作品结下不解之缘。

从这个脉络来说,伯恩斯坦虽非Mitropoulos的弟子,但在指挥风格和对马勒作品的兴趣上,都深受希腊人的影响。

下面这个是小道消息,听过算数——Mitropoulos是众所周知的同性恋,一生未婚,而伯恩斯坦也有此倾向,因此一直有传言说两人 ......


Mitropoulos本人钢琴弹得很棒(布索尼教过他),达到了专业演奏家的水平,有些作品是他比较偏爱,喜欢边弹、边指挥乐队的,特别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3钢琴协奏曲。他留下了现场演奏的精彩录音,弹得可以说非常地棒(后面会分享)。

伯恩斯坦显然是继承了他的这一传统,也喜欢在一些作品上自己边弹、边指挥乐队。这是两人的又一个共同点。

 

Mitropoulos对曲目的选择,包括他擅长的曲目,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说与众不同。一般最大路的那些德奥曲目,他指挥不多,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他都很少碰,也并不拿手,而他特别感兴趣的,拿手的曲目,则是当时一般人很少接触的东西,包括20世纪现代作品(有些作曲家大家可能都未听说过)、马勒交响曲(这个领域里他绝对是先锋)、俄罗斯作品、法国作品。如果不希望听太冷门的东西,那么,至少,他的马勒、他的一些俄罗斯作品(比如普罗科菲耶夫、老柴、鲍罗丁)、法国作品(柏辽兹、弗朗克、拉威尔、萧松),是很值得欣赏的。

从指挥风格和作品的契合来看,Mitropoulos的激情、色彩感强烈的手法,也是特别适合俄罗斯作品、现代作品和一些法国作品的。用在德奥传统经典上,则可能有些过火。也许这是他不多碰德奥经典的原因吧。虽然他也留下了一些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舒曼的作品录音,但经常是激情过头、稍嫌粗糙的,欠缺一些细腻和典雅。从我的角度看,还是最认可他演绎的俄罗斯作品、法国作品、现代作品。


先和大家分享一张Mitropoulos指挥纽约爱乐演奏的绝版唱片。这张唱片似乎只在老CBS时出过(编号MPK 45685),之后就绝版了,我在市场上再未见到它的再版。CD上有2部作品: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录音时间是1957年11月,立体声录音。注意Mitropoulos由于年代关系(他逝世于1960年),大多数录音都是单声道的,只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录了少数立体声录音。这点和同样死于立体声录音黎明时期的荷兰指挥家Beinum是一样的。

这两部作品都是比较感性化、色彩性较强的,也是能发挥指挥家特色的地方。我觉得有些地方Mitropoulos的指挥甚至有些神经质,但对于这部作品来说,并无不当,甚至可说很切题。

 

乐迷进阶推荐欣赏(一):指挥家Dimitri <wbr>Mitropoulos

链接:http://115.com/file/an4ndyyq#
文件名:Berlioz_-_Moussorgsky.rar

 

下面是第2张分享的唱片:Mitropoulos指挥普罗的作品。内容包括他弹奏普的第3钢琴协奏曲、基杰中尉组曲、罗密欧和朱丽叶芭蕾配乐(选段)。其中后面2部作品也是CBS的立体声录音(1956-57年),钢琴协奏曲则是1946年的单声道录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亲自弹奏钢琴并指挥的普罗科菲耶夫第3钢琴协奏曲。弹得非常好,可以说非常地“普罗味”。


乐迷进阶推荐欣赏(一):指挥家Dimitri <wbr>Mitropoulos

乐迷进阶推荐欣赏(一):指挥家Dimitri <wbr>Mitropoulos

http://115.com/file/an403v99#
文件名:Prokofiev_Works.rar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