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07,331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年第一个玩具:Stello AI500功放

(2012-01-25 19:13:39)
标签:

放大器

stello

it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明天初四,上海安润店恢复对外营业了。将把新到手的韩国Stello AI500放大器搬到店里,继续试听。

 

龙年第一个玩具:Stello <wbr>AI500功放

龙年第一个玩具:Stello <wbr>AI500功放

这个韩国Stello的合并放大器,价格在2万余元,在海外评价很高,特别是日本Stereo Sound给了它2010年Grand Prix合并式放大器的大奖,几位评委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引人瞩目。英国What HiFi给了它四颗星星,虽然有所保留,但总体评价还是正面的。美国TAS对它的评价也很正面。到底这些好评是真材实料,还是捣糨糊,终于我有机会自己见证一下。


从设计上说,这台放大器的特点是:具备数字输入口,光纤、同轴、usb都有,因此内置了解码线路,可以直接连到CD转盘、电脑声卡、电脑usb口等,进行解码和放大。当然常规的模拟输入口它也都有,包括rca、xlr输入端都有,甚至有前级输出。它的功率是每声道150瓦(8欧姆负载),在4欧姆负载时翻倍达到300瓦,可见输出能力是很强的。下面是它的内部,一个硕大的800VA的环牛,阵容非凡的滤波电容,彻底分离的左右声道放大线路,给人不少信心。

 

龙年第一个玩具:Stello <wbr>AI500功放

 

我把AI500接在笔记本电脑、Stello CDT100转盘上都已听过(驱动家里的意大利CC Admonitor 311喇叭),接下来会搬到店里,接驳Embla为音源,继续试听,对它的解码部分和放大器部分都做一个评价。 

 

下图为Stello AI500放大器被搬到店里,上了TiGLON架子、底下依旧是四只TiGLON镁避震钉撑起。搭配的音源是瑞典Embla播放器。

 

龙年第一个玩具:Stello <wbr>AI500功放

把Embla的模拟输出设置为固定(跳过音量控制),则AI500大约在30左右的音量,推动意大利Admonitor 311喇叭已有足够音压。

 

AI500内置的解码,素质还不错,但也不要期望太高,不要当成一个高档的解码去看待。如果是一般中低档的cd机,比如五六千以内的机器,可以用同轴线连接AI500,利用它的内置解码、内部接线的优势,可以获得比中低档cd机用模拟输出连接AI500更好一些的效果。但如果是万元以上级别的机器,建议不用AI500内部的解码,而是把AI500当成一部纯放大器去使用。

作为一个纯放大器使用的AI500,我觉得是相当不错的,这是它的主要价值所在。日本Stereo Sound的大老们即使有溢美之辞,有夸张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定性的判断,他们并没有说错。AI500是一台2万价位很好的合并式放大器。

 

AI500的推力是比较充沛的,标着每声道150瓦,但实际感觉不弱于每声道标注200瓦的放大器(手头的两台放大器——林道夫TDA2200、Bladelius Balder都是200瓦的放大器)。特别是注意它在喇叭阻抗下跌时,能提供充沛的电流,喇叭阻抗跌到4欧姆时输出功率可以翻倍为每声道300瓦,这是很好的表现。

手头的日本TiGLON喇叭灵敏度仅85分贝左右,是一对比较难推的喇叭,比一般的落地喇叭更难推,但用AI500驱动却效果很好,声音饱满、有血有肉、有明确的音乐表情和动态起伏。以Embla为音源,音量开到35-40已有足够的音压。

从Ai500驱动TiGLON喇叭的结果来看,我对它的印象是正面的。这是一台声音有血有肉,但基本音色中性,驱动力饱满的放大器。单就推TiGLON喇叭而言,我觉得比Embla+Bladelius Balder后级要略好。主要是声音更多一些“血肉感”。细腻度、声场、层次和Bladelius比没有优势,有优势才奇怪了,它就不可能只卖2万了,但确实更富于饱满而富于起伏感的表情。

主要发觉的问题是一点:低频偏松软,不是那种特别结实、质感超好的低频表现。这也正是What HiFi所指出的唯一问题。Stereo Sound大佬们没有一个提到这个问题,是否比较枪呢?说得好像这部机器没有什么缺点似的。为了表现得比Stereo Sound的日本水平枪文好那么一点,我这里提一下这个问题。问题不严重,特别对于我这样本就喜欢松软一些低频的人来说。但假如是那些喜欢低频象打拳击、砰砰响、扎实有劲的年轻朋友,那这可能是一个缺点。

 

整体上说,放大器是要看和喇叭的搭配的。如果是搭配那些本就很丰厚、热情的喇叭,我觉得Stello AI500上去可能要“豁边”,而天生比较冷静类型的喇叭,可能更容易发挥Ai500。从驱动力方面说,800VA的牛、4欧姆300瓦的输出力,都是令人放心的,实际感觉不亚于200瓦的放大器。

usb输入解码,和那个时尚的iPod输入口一样,基本是玩玩的东西,不要太当真。内置解码的素质,比一般的入门级CD机要好,但即使算上机内接线带来的优势,也够不上高档解码。如我前面所说,假如用家的cd机很普通,可以通过AI500的内置解码来提高DA的水平,也就是说可以用数字输出 - 同轴输入的接法。如果用家的音源本就有中档及以上的水平,还是把AI500当成一部纯放大器来用更为合理。

有些网友看不起韩国产品,开口闭口棒子货如何如何,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个聆听的对象,是无所谓它来自哪里的。如果听都没听,就自己先受它产地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棒子货必然如何如何,那我也就没有资格去评论任何hifi产品了,大家也就不必看我的听感文章了。

 

 

 

 

(暂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