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谷津高档解码耳放HA2

(2011-03-21 16:15:45)
标签:

解码器

耳放

谷津

it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本文介绍台湾谷津在2011年初新推出的高档产品HA2。这是一台现在很流行的“解码耳放”,即既是解码器,又内置耳放,并且可以独立作为解码器、独立作为耳放、或把解码和耳放一起使用的机器。

 

图为一台HA2样机,以及拜亚动力T1耳机。注意HA2是电源分体的,左边是独立的电源部分,右边是主机。

 

台湾谷津高档解码耳放HA2

这台HA2样机,在3月份上海国际音响展上,整整给大家听了三天。展会结束后,便来到我这里,于是我按照我的方式,来评估一下它的表现。所谓“我的方式”,是指在我听熟悉的耳机系统中、和我所熟悉的参考机做一个对比,来把握HA2这台机器的水平、特点。

于是音源还是先用DENON DCD2000AE,以模拟信号线和数字同轴线都接入HA2。试听用耳机为拜亚T1(手头没有HD800的样机)。
 
台湾谷津高档解码耳放HA2

注意一下HA2的产品正面图,可以看到HA2这台机器有一个独特的设计——连续可调的增益。也就是说它的耳放部分的增益是可调的,而且是连续可调,是通过一个类似音量电位器的旋钮来控制。于是我们可以在面板上看到两个红鼻子——左边的是控制增益,右边的才是音量钮。

以前我接触过增益可调的耳放基本都是分几档的,比如莱曼有3档、V200有5档,但象HA2这样做成无级变速式的,还是头一遭。

T1耳机是一个动圈耳机里比较难驱动好的耳机,我用它来测试HA2的耳放部分,相信对它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作为对比的参考耳放是SOLO超线性版。

应该说,不论是HA2的耳放部分(作为纯耳放使用)还是SOLO超线性版,驱动T1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也许算不上“优秀”或“顶尖”,但绝对是良好的水平。同时,T1在两台耳放的驱动下,声音特性虽然有差异,但都是在我认为可以欣赏、可以接受的良好范围内——也就是说没有哪个耳放是过薄、过厚、过暗、过亮、或者过X的。

作为差异点,我觉得SOLO超线性的声底略更清爽和直接了当一些,HA2耳放的声底略浓厚、粘性多一点点(这应该是谷津设计师的口味,因为他的U1、U2都是这种声底)。两者的声场表现都很好。同时,我觉得SOLO超线性版驱动时,大致相当于把HA2的增益钮调到下午1-2时的情况。HA2的增益钮调得越大,一般来说声音越前冲一些。当然我们都知道声音冲过头是不好的,所以,至少在驱动T1耳机时,不能把增益开到最大,视所听录音的情况,一般可以在10点-下午2点的范围之间调整。

哪个好?我觉得不好说。有些录音会觉得HA2更好一些,有些录音则我更喜欢SOLO超。大致来说人声我更喜欢SOLO超一些——有些人会问,不是说HA2的声底更浓厚和黏性一点点吗?为什么会更喜欢SOLO超一点呢?也许这是口味问题,但我个人欣赏人声时,喜欢更“直接”一些的声音,而SOLO超无疑是声音更直接一些的,演绎人声在我听来稍微多一些感染力。
 
本次音响展上我也分别在SOLO超和HA2上听过HD800耳机,虽然没有拉到一起A/B,但我个人的感觉,和听T1耳机时,是类似的。两台耳放驱动HD800也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平——也许不算顶尖,但无疑是良好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会是一个个人口味因素的选择。
 
关于HA2那个增益控制钮,我想再补充几句:假如我把增益开得很小、音量开到较大位置,这样的声音为A,和我把增益开得很大、音量开到较小位置,这样的声音为B,那么A和B的声音,整体音量可以调整到大致相同,但声音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情况下声音会后缩很多,后者情况下声音会明显地前冲。

对T1来说,增益调到最小,和增益调到最大,都是不可接受的声音,出声不自然,一个“怪”(增益最小时)、一个“过冲”(增益最大时)。实际可用的增益调整范围,是中间一段。

所以我们不能把增益钮和音量钮视为“两个音量钮”,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对HA2的解码部分素质做一个大致的评估,我采用的办法是,天龙DCD2000AE的同轴输出接到HA2的同轴输入,然后DCD2000AE的模拟输出也接到HA2,利用HA2背后的模拟输入/数字输入切换开关,可以做到两种状态下的即时切换:1)天龙DCD2000AE的本身解码,2)天龙的数字信号经过HA2解码。这样可以很直观地判断HA2的解码部分(同轴输入时)是怎么样的素质。

实际试下来,我觉得两者的差异是很小的,不能说经过HA2的解码后,得到的声音显著地超过DCD2000AE本身的模拟输出,声音的特性差异也并不大,但我觉得反复切换,可以感觉到HA2解码后,声音的质感清晰度有微小的提升。也就是说,可以认为HA2的解码比天龙DCD2000AE本身的解码“略好”。
 
T1作为一副600欧姆的高阻耳机,在HA2上的发挥正常,那么低阻耳机呢?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低阻耳机——歌德RS1i和GS1000,聆听后,觉得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这是一种既有素质、也有不错听感的声音。由于HA2本身略浓厚与黏滞的特点,我觉得比SOLO超线性还听感略更好。不过,在用低阻耳机试听HA2时,我注意到它对供电质量还是蛮敏感的,虽然已经是电源分体的设计。我举个例子,我把HA2插在排插上使用时,音量开到下午3点位置,会有明显的底噪和电流声,后来我把HA2插到丽特P100上取电,这种底噪和电流声就彻底消失了。因此我觉得给HA2加一个干净的电源,还是有意义的。

我个人觉得HA2作为一台纯耳放、或者解码加耳放,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耳放部分素质和我的参考机SOLO超线性版大致各有千秋,但多了可调增益、可调偏流(Bias)的玩法,而解码部分比万元级的天龙DCD2000AE的解码要略好。这些都是体现HA2价值的地方。
 
由于是纯甲类的设计,HA2的发热还是很大的,现在是春季,但开机一个小时后,主机已经觉得有些烫手,甚至有机玻璃面板和两个红鼻子都是热的。假如是夏季的,发热量应该更大了。有些使我联想起家里用过的英国瑟顿放大器——它也是浑身火热,甚至音量旋钮都会发热的东西。

当然作为纯甲类放大器,既然是这个设计,就必然带来这样的热量。其实我们无须对机器是纯甲类还是甲乙类产生“偏见”。CLASS A也好、CLASS AB也好,都可以做出很好的声音,也都可以不好。这不是关键点。从声音上看,我前面提过的HA2的略带浓厚和黏性的特质,还是可以与纯甲类挂钩的,是纯甲类放大器的常见特点。

 
下面谈谈HA2解码器用USB线接入电脑时的表现。试听时的搭配是:我的BENQ笔记本电脑,USB方式接入HA2,耳机用歌德GS1000。注意HA2是要装一下特别驱动程序的,并非plug and play。在谷津的官网上可以简单地下载这个文件,然后安装,安装完毕之后接上HA2,电脑就会自动识别HA2。

 

台湾谷津高档解码耳放HA2

HA2的增益可调的功能真是颇为实用的,针对每副耳机可以做自己个人化的设置。比如GS1000耳机我喜欢把增益调得偏小(9点钟位置),这样出来的声音会柔和、不容易冲一些。

 

HA2作为一台USB解码器,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我用FOOBAR作为播放软件,试听了电脑硬盘上的不少音轨,得到的效果都是令人满意的,不论是声场规模、结像素质、整体平衡感,还是细节,通过GS1000耳机都可以听到很不错的声音,各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问题、破绽或漏洞。我前面已经说到过,HA2和谷津的U2、U1一样,声底是略有些浓郁和黏滞的,搭配GS1000也就比较适合,我觉得比起SOLO超线性版来还要更适合一些。

 

下面我又要对比了。和谁对比呢?也许有人猜到了,还是和我店内的参考机——天龙DCD2000AE进行对比。也就是说DCD2000AE播放CD碟,而电脑播放该CD碟的抓轨wav音轨,用HA2解码。后端都用HA2的耳放推GS1000耳机监听。

实际做法是:DCD2000AE的模拟输出,用QED签名信号线接到HA2的模拟输入端。这样,把HA2的输入端切换到“模拟输入”时(Analogue),我从GS1000耳机里听到的声音,是DCD2000AE播碟片、经HA2耳放的声音;而如果我把HA2的输入端拨到“数字输入”(Digital),此时我从GS1000耳机里听到的声音,是电脑播音轨、经过HA2解码和耳放的声音。

就这样,只须拨一个开关,很简单。如图。

 

台湾谷津高档解码耳放HA2

实际对比甚至可以做到“即时切换”,也就是我把CD机和电脑Foobar软件同步开始播放,这样我只要简单地切换Analog / Digital开关,就可以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来自天龙CD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声音,而音乐的播放是连续的。简单吧?如果这两种声音之间存在差异,那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当然,如果不存在差异,那也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老实说,来回切换DCD2000AE这台典型万元级CD机播放碟片的声音(HA2仅作为耳放),和HA2解码来自电脑的音轨,我通过GS1000耳机听到的声音,是存在细微差异的,但同时我不得不认为,HA2解码电脑的音轨得到的声音,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也就是说,电脑 - USB - HA2解码耳放 - GS1000耳机,这样得到的声音,作为一套简洁的PC-FI耳机系统,已经很令人满意了。不去和CD机仔细对比的话,已经很难找问题了。

实际上,电脑 - USB - HA2解码耳放 - HD800或T1耳机,都已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都是十分简洁实用的PC-FI耳机系统。  用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对增益、偏流(Bias)进行调整,来获得自己最喜欢的效果。

不过,来自天龙DCD2000AE播放碟片的声音,和HA2对电脑进行USB解码的声音,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细微差异的,我通过“两者同时开始播放、即时切换”的方式,很真切地体会了一下这两者的差异。

如果要我形容的话,我认为最主要的差异点,在于:来自DCD2000AE播放碟片的声音,要更饱满、更活跃和生动一点点,而电脑播放音轨、USB解码的声音,在饱满度上稍差一点点,声音的生动感要稍微少一点点。听起来会让人感觉,CD碟的声音,似乎乐手们演奏得、演唱得更起劲一些,而电脑的音轨,似乎乐手们演奏得稍少了一点点那种“劲”。一句话总结的话,我认为电脑播放、USB解码的声音,稍微比CD机干瘪了一点点。

在这里请大家不要误解,事实上这种差异是很小的,单独听HA2为电脑解码,都难以察觉有什么可抱怨的地方,只是和CD机直接地来回切换,才能体会到那一点点的差异。而且我个人觉得,这个差异是PC-FI和传统CD机的本质造成的,并不是谷津HA2的责任。


为什么我说不是HA2的责任呢?因为我个人做过不止一次这样的对比试听,即CD机播放原版碟,和PC-FI系统播放抓轨的音轨,大家都在16/44.1K的相同规格平台上比,得到的结果,就始终是CD机(DCD2000AE我的参考机)声音更饱满一些、更活生一些,而PC-FI的声音总要薄一点点,平板一点点。我开始倾向于认为这是PC-FI系统的某些本质特征造成的。和解码器水平没有关系。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解码器,是低档、中档、高档,给它电脑音轨,和给它来自良好CD机的信号,我们得到的效果大致总是这样:CD机的声音饱满和活生一些,PC音轨的声音稍微欠饱满一些、干瘪一些。

造成这个听感的具体底层原因?我不知道,但凭聆听经验,我个人猜测和数字信号的读得方式、传输方式或许有某些关联。毕竟,我们知道USB传输界面并非一个很理想的音频传输界面,虽然技术人员们采取了不少办法去改进USB解码器的表现,我们到今天已可获得品质很好的USB解码器,比如谷津HA2、ARK MX都是很好的USB解码器,但对任何一台解码器来说,给它来自CD机的高品质同轴数字信号,它或许都会状态更好一点点。

 

最终我个人的感受就是,谷津HA2本身是一台品质很好的USB解码器(用USB端和电脑连接时),和ARK MX类似,都是我接触过的优秀的USB解码器。不过,无须神话它作为USB解码器给电脑解码时,音质可以超过多少价位的CD机,没有这个必要。实话必须实说,我仍认为DCD2000AE那种万元级的CD机,可以获得我喜欢更多些的声音。但——另一句实话是,HA2连接电脑解码时,获得的声音真的已经good enough了。不和CD机对比,很难有什么好抱怨的。

谷津HA2这台机器,至此我个人给它的大致评语是:1)其解码素质至少可达到美国三小强的级别(注意是级别,因为三小强解码器彼此之间的风格也是不同的,风格和口味因素在此不可判断),解码部分的声音相当中性;2)其耳放素质可达到SOLO超线性的水平,推一些耳机时会比SOLO超线性更“合适”一点点(不是更好,而是特性合适一点);3)作为USB解码器,直接连电脑使用,是一台效果相当不错的PC-FI一体机(解码+耳放);4)它的可调增益、可调偏流的设计,增加了它的可玩性。

就是这么四点。


至于HA2能否justify它超过万元的售价,我想是一个个人化的问题。打个比方,我们知道美国三小强解码器的耳机口差不多都是附送的,不可能有太高期望。假如美国三小强的内部耳放水平,都有SOLO超线性的水平,那三小强能否卖个12000元呢?我想还是会有人买单的。

我们可以把谷津HA2很近似地想象成一台耳放有SOLO超线性版水平的“小强”,而且既可以做纯解码用、可以做纯耳放用、也可以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用,USB解码的水平高于“美国小强”,另外还带有可调的增益、可调的偏流设置。这样的一台机器,卖一万多的价位,是否就有人愿意买单了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