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QED签名系列同轴数字线
标签:
同轴线it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市场上RCA信号线品种和选择众多,但75欧姆的同轴数字线却品种并不多。在此介绍一根新拿到手的英国QED的中档数字线。事实上它已是QED的最高档数字线,但我们都知道QED价格平实,不做那种很昂贵的线材,所以这根一千多元的线,已属于QED产品系列里最高档的“签名系列”(Signature),已是它最高档的数字线了。

这根线是标准75欧姆特征阻抗的同轴线,用于数字信号传输,连接数字源和解码器,是它最理想的使用场合。线芯材料为99.999%纯度的镀银无氧铜,绝缘层为编织结构的PE材料,外层为3层结构的电磁屏蔽网。RCA插头为8叶、高精度的镀金头。

同轴数字传输的技术规范是数码音频的开发者SONY和PHILIPS公司共同确立的,即所谓S/PDIF。其中的S就是SONY,而P就是指PHILIPS。这一技术规范要求传输线应是75欧姆的特征阻抗,所以所谓的Digital
Cable(数字线)一般就是按75欧姆的特征阻抗要求做出来的。不过事实上任何RCA插头的音频信号线都能用于数字传输的场合,因为大多数器材的同轴端子就是标准的RCA插座,在极少数场合下,会用到BNC插座。
不过一个事实是,素质优良的75欧姆同轴线确实很少。RCA音频信号线可以说进口名牌产品琳琅满目,足以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名牌Digital Cable国内市场上却所见不多。在我常用的试听系统中,同轴线用了一根日本欧亚德的制品,型号为510。据我所知周围烧友中用这根同轴线的人还不少。倒并不是因为这根线有多杰出,而是因为选择面实在太窄,此线至少做工不错,材质优良,是5N纯度的银线,声音也是平衡耐听的。之前我还用过一根美国KIMBER的高档数字线(Select系列的),要五千多元价位,但个性太强,不够“百搭”,最终只能出掉。
有些初烧友可能会觉得,同轴数字线传输的不就是数字信号吗?为什么线的好坏会造成音质差异呢?事实上,同轴数字线的素质好坏、风格特点,对音质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点不比模拟音频线影响小。同轴数字线里传输的也是电流,只不过数字信号是以“脉冲电流”(电压非连续性变化)的形式来传导的,而不是模拟音频信号的“模拟电流”(电压连续变化的电流)。这是唯一的区别。并不是说同轴数字线里传输的都是“数字”!0101的数字信号,是根据S/PDIF的技术规范,转化为脉冲式的电信号来传输的。因此传输导线的物理特征和电气特征,依然会影响这种脉冲电流的传导,导致音质上的差异。所以实际上,数字线和模拟音频线是一样的——都会影响音质。
不同的数字线引起的差异,甚至是可以测量的。如何测量呢?就是测量数字信号的jitter。在数码音频领域里,jitter是最常被谈到的概念之一,而jitter分为多种,其中一种就叫transmission jitter(传输jitter),它就是指因为数字信号的传输而引起的jitter。美国Stereophile杂志曾专门用高精度的jitter测量仪器做过实验,证实不同的数字线,导致的jitter也是不同的。这是数字线影响音质的坚实理论依据。
关于jitter这个概念,我在这里再和大家重温2个基本要点:第一,在数字音频系统中,jitter是肯定存在的,是不可能为0的,是不可能没有jitter的。“没有jitter”是一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理想状态,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第二,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数字线,会造成不同的“jitter特性”,类似于不同器材有不同的频响曲线、有不同的失真特性一样(没有失真同样是不可能的状态),正是这不同线的不同jitter特征,是造成声音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把QED签名数字线和日本欧亚德510数字线做了一个对比,数字源用的是DENON DCD2000AE,解码器是美国LAVRY
DA11,用DA11的耳机孔直推“德国大师”GMP450耳机监听。对比下来我自己也小小吃了一惊:两根线的声音相差非常明显,而且QED数字线的声音,明显要更为优美、丰润、动听。衬托之下欧亚德510线虽然频响、结像、解析都没有什么问题,和QED相当,但音色显得过于直白素淡,而QED数字线则明显音色要优美、润泽、饱满,不管是听人声、小提琴还是钢琴,都显得高频泛音更为华丽,中频段更加饱满而富有质感。主观感受上的区别,简单说就是一句话:QED比欧亚德“好听”。在一些发烧友中间存在这么一个说法:欧亚德的线是“高级鸡线”,即素质很不错,但声音和鸡线一样淡寡无味。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
我觉得这根QED Signature同轴线的身上还是带着明显的英国声特征,中频比较丰厚、高频清新细腻,带一些并不过分的华丽润泽感。在一千多元的档次,它确实是一根好线!鉴于进口名牌的数字同轴线选择面窄,我觉得此线是可以推荐一下的。现在使用解码器的烧友也是越来越多,但很多朋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数字线的重要性。我在此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数字线对声音的影响是明确的,数字线的素质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那些中高档解码器的使用者,如果还在用很普通的同轴线,那我建议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数字传输除了同轴外还有AES/EBU和光纤两种常见形式。其中AES/EBU在民用发烧产品上相对少见(专业器材多见),而光纤的出现机会很高。AES/EBU是3针的平衡传输方式,要求导线是110欧姆的特征阻抗(当然普通XLR平衡线也可以替代使用)。光纤则是把电信号转换为一根光束进行传导的形式,光束本身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极低,但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要做一次光电转换。和同轴线类似地,发烧级的AES/EBU线和光纤线都是有的,但选择面同样很窄。我在CD+解码器的系统上对比过不同的AES/EBU线和光纤线,应该说AES/EBU线造成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高档的AES/EBU线也可以非常昂贵。我听过一根XLO的顶级AES/EBU线价格要上万元。当然那样的线是配合顶级系统使用的,普通几千元的解码器不可能去消费它。
说回QED签名同轴线的问题,我毫不犹豫地用它替换下了原先一直使用的欧亚德510,使它成为我耳机试听系统中的一分子。
最后还是照例提醒大家一句:线材很少有到处可以推荐使用、百搭、到处好声的。线材很多情况下是起微调作用的,最好根据自己系统的情况、个人的口味来选择。举例来说假如系统或个人口味需要一根声音较薄、高度透明、冷声的数字线,那QED未必适合。当我推荐一根线的时候,请注意它的声音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系统要求和个人口味。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根线是绝对好线,不管什么情况都强烈推荐使用,那绝大多数是在忽悠人,切记。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