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8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U2数字界面

(2011-05-23 16:52:54)
标签:

it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有这么一个小东西,我没有做过任何介绍和宣传,但自己用下来,非常喜欢,也向周围熟悉朋友介绍过,有几个朋友用了,也都觉满意。今天我稍微花点笔墨介绍一下这个东西:韩国STELLO的USB数字界面U2。算是交差吧,因为已有好几个网友问起。


什么是USB数字界面?为什么要用USB数字界面?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明白,我先稍做一个科普。

我们知道,一台解码器要接入电脑使用,最方便的是通过电脑的USB口(或者火线口)。但注意,很多解码器、特别是比较老式和传统的解码器,是没有带USB输入口的,只有传统的“三大”——光纤、同轴、AES/EBU。那怎么接电脑呢?就只有通过电脑声卡上的光纤、同轴或AES/EBU口。那么,就把声卡扯进来了,声卡变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声卡的素质,也会对最终音质造成影响,而且往往是不小的影响!再好的解码器,如果接入了一个平庸甚至差劲的电脑声卡(的光纤或同轴口),出来的效果也不容乐观。

USB界面就是为这个用途而生的。它本质上是一个起转换作用的界面,一头以USB接入电脑,另一头,把来自电脑USB线的信号,转换为同轴(或光纤)输出给传统的解码器。

我很久前介绍过一个丽特的U-S1产品,就是这样的一个USB数字界面产品。当然,作为一个四百多元的产品,它的档次不高。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wbr>U2数字界面

韩国STELLO U2就是一个定位较高的USB转换界面。它一头是USB口,接电脑,另一头是同轴及I2S输出,接解码器。I2S口是专用的,接STELLO自己的解码器很方便,但常规的解码器不具有这个接口。

U2这个产品非常小巧,全金属外壳,做工不错,使用上非常方便,只要用一根USB线把它接入电脑,无须驱动,电脑会自动完成安装,另一头用同轴线接入解码器,就可以用了。它最高支持到24/96K。

它最大的卖点,在于声音。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wbr>U2数字界面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wbr>U2数字界面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个转换器,还影响声音?答案是一个肯定的、大大的YES。不论你是把传统解码器接在电脑声卡上,还是接在这种USB界面上,电脑声卡的素质、和USB界面的素质,都是很明显地影响声音的。对于一个中高级的系统来说,这道环节对声音的影响程度,是绝不容忽视的。不是说只要解码器好,就OK了,前面无所谓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一个数字音源系统来说,数字源(digital source)是非常重要的。电脑声卡,和USB界面,对后面的解码器来说都是“数字源”的地位,因此是很重要的,是绝对影响声音的。
 
中高档USB界面产品,我最早所知道的,是美国Bel Canto的制品USB Link。它售价是300多美金,当时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USB界面产品。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wbr>U2数字界面

对了,需要普及ABC的朋友,建议读一读我以前写的一篇PC-FI的科普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iluu.html 那里面也提到了USB界面的问题。
 
老实说STELLO U2这个转换器,我开始是带着一种尝试的心理去玩的,但一玩之下,觉得相当不错!回头再去网上搜索资料,却找到了美国Stereophile杂志对它的推荐——是的,Stereophile杂志给了这个小东西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它比价格更贵的(贵了一倍)德国Lindermann的USB界面声音更好。应该说,这个评价算是很高的了。
 
除了Bel Canto、Lindermann、Stello的产品外,M2Tech的HiFace EVO也是PC-FI烧友中比较出名的一个USB界面。有些人可能又要说了,这么个小东西,仅仅起一道转换作用,真的还有声音好坏?

另外,现在很多解码器已经是自带USB输入端了,凡是这样的机器,内部也已有一个转换环节,即USB数字接收、转换,再送到DAC芯片。那么,这些外部的USB界面,就一定比USB解码器内部的那个转换,要更好??
 
虽然我手头暂时没有其他同档次的USB数字界面,无法把U2和它们对比,但我在几台带USB的解码器上,把U2用上去,做了认真对比。具体来说,是Benchmark DAC1USB、Lavry DA11、谷津HA2、Bladelius Embla,这四台机器都有USB口,可以直接连到电脑,但如果不是把它们直接连到电脑,而是用同轴线接到STELLO U2,再把U2连到电脑,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发生的事情就是,我认为,通过U2界面来接,可以得到更好、数码味更少的声音!对于我前面提到的、我实际试过的四台机器来说,都是如此。不要惊讶!即使是Bladelius Embla这台三万多元的机器,通过U2界面来接电脑,出声都更好!(当然Embla主要并不是一台USB解码器,这只是它的附加功能而已。)
具体好在哪里呢?这里就要说到U2这个小东西的基本特性。我认为它是有一个基本特性的,那就是宽厚、松弛、柔和的声底。当我说,通过U2界面来听,比解码器直接连到电脑的USB口,声音更好时,我主要的意思就是:通过U2来听,可以获得更自然、松弛、宽厚的声音。而几台机器直接连到USB口时,出来的声音就多少有些偏紧、偏瘦、偏冲。这个差异我觉得是很明显的,一耳朵可以听出来的。当然你也不能亏待了U2,至少得给它接一根过得去的同轴线。
 
所以,对正在使用DAC1USB、DA11、HA2等USB解码器的烧友来说,假如你们对声音有些不满足,特别是觉得声音有些偏紧、偏干、偏瘦、欠饱满、不够柔和,我个人的建议是,试一下STELLO U2。使用U2后,还有着通过同轴线来对声音做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同轴线对声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不是“若有若无”的,我觉得比USB线的影响还要更明显一些。

对于那些传统的解码器来说,即使具有USB输入口,也往往只是“附加”,只是增加了一块USB接收芯片,而它最佳的效果,仍来自同轴输入口(现代解码器在同轴信号接收之后往往是通过PLL电路对信号时钟做进一步的重整优化)。STELLO U2内部使用了TXCO温补晶振,利用高精度的晶振,对来自USB口的数据流进行了优化,经过它处理后的信号,再馈入解码器的同轴端,确实得到了一种数码味少、听感松弛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不突出解析,但在PC-FI上,那种突出解析的声音容易发硬、发冲,而U2是和“硬”“冲”无缘的。经过它之后,我们得到的听感自然松软、柔和不冲的声音,在PC-FI上是很引人的。
 
最后,正好有一个朋友带来了一个意大利产的M2Tech的HiFace界面(支持到24/192K),于是我有机会把两个进口的USB界面大致做了个对比。两个产品的外观对比见图。
 
为一个小东西交差:韩国Stello <wbr>U2数字界面

HiFace界面确实有它的优点,很小巧而且无须USB线,只要把它象U盘那样插进电脑,然后在另一头接入同轴线即可。规格上支持到192K,也是它的长处。价格不贵,也就一千多元人民币,比U2差不多便宜了一千元人民币。

试听时我用了相同的同轴线、相同的解码器、相同的电脑,听相同的音轨(这些好象都是废话)。STELLO U2必须接一根USB线,我用了普通的“鸡线”。
 
结果,两台USB界面出来的声音是颇为不同的,对我个人来说,这种区别已经属于不难辨别,甚至对耳力灵敏的人来说,属于容易辨别的程度。

首先在声场特性上,两台界面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HiFace的声场靠近,有些压前,宽度好,深度稍欠。U2用上去之后,声音明显退后,深度表现得明显更好. 只要一听古典交响,这种差异就差不多是"一耳朵"的事情。

我个人觉得U2主要好于HiFace的地方倒不是声场。对声场特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要求,有些人可能就喜欢HiFace的那种略靠前压近的声场;但在音色方面,U2的声音显然更好听一些,这是它主要好于HiFace之处。究其关键,U2的好听是因为它的声音更丰润和宽松,相比之下HiFace还是音色偏干了一点,在PC-FI上,音色偏干基本就是所谓“数码味”的一个因素。U2的数码味之少,确实是难得的,是它出声给人主观上好听之感的重要因素。在宽松度和整体厚度上,U2也比起HiFace稍好。可以说听各类音乐,U2都会给大多数人感觉“好听”“耐听”一些。虽然HiFace已经属于不错的东西,但和U2硬碰硬AB,它确实不如U2出声好听。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