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2010-10-20 14:09:46)
标签:

莫扎特

文化

分类: 音乐及唱片
创立于1952年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Camerata Salzburg)是欧洲一流的室内团体。昨晚有幸在上海大剧院欣赏了该乐团访沪的一次音乐会(应该也是今年唯一的一场),不能不记录几笔!

话说来自奥地利的“假冒著名乐队”在上海已不是新闻了,好几次有人从奥地利拉一支乐队过来就宣称是什么“维也纳交响乐队”之类,结果被揭穿乐手确实是来自奥地利的,但都是无名之辈;然而这支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级室内团体。它在1952年由莫扎特音乐学院的院长Paumgartner创立,乐队历史上最著名的执掌者是老一辈的小提琴家Sandor Vegh。此公辈分极高,是和卡萨尔斯合作过的,在乐坛可算是威望甚重。Sandor Vegh逝世之后,继任的是同样威望很高的诺林顿爵士。

此次来上海表演,乐团的领军人物是当代著名室内乐小提琴家哈根(Lukas Hagen)及其夫人。哈根任小提琴首席,其夫人任中提琴首席。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说起哈根夫妇,可能一下子有些乐迷反映不过来那是什么来历,其实我只要提一下“哈根四重奏”很多人就知道了。哈根四重奏由四位都姓哈根的音乐家组成,是个家族式的四重奏团体,为DG录过不少唱片。

而萨尔兹堡室内乐团的这位首席Lukas Hagen,就是哈根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他的夫人也是名家出身,其父亲Jo Juda曾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席多年。并且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最著名首席Krebbers也曾教过她。如今在Camerata Salzburg乐团里,她担任第一中提琴之职,夫妻俩人搭档,几乎使这支老牌室内乐团变成一支“夫妻档”。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此次来表演的最大卖点,是非常令乐迷们感兴趣的——哈根拉的小提琴,以及哈根夫人拉的中提琴,竟然是莫扎特亲手用过的原始乐器!

莫扎特本人既会拉小提琴也常拉中提琴,他生前用过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竟然一直留传了下来,完好保存到今日。这是音乐会册子里的相关图片和介绍。大家想,这把小提琴就是莫扎特在创作他不朽的小提琴协奏曲时所拉的,那把中提琴则是莫扎特生前和海顿等人一起拉室内乐时所用的乐器。这样的两件乐器在2010年的音乐会上现身并实际演奏,是否很给人穿越之感呢?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昨晚音乐会的曲目很好,上半场全是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幻想曲(这是莫扎特10岁时的作品)、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夫妻俩担任独奏),下半场是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作品22)。我上半场坐在楼上,下半场坐在楼下。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莫扎特的嬉游曲和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两首作品是纯弦乐的作品,没有管乐部分。我数了数,上台表演的乐手一共20人,分布为:第一小提琴6人,第二小提琴5人,中提琴4人,大提琴3人,倍大提琴2人,正好是一个6、5、4、3、2的组合。排列不是常规的左小提琴、右大提琴的方式,而是第一、第二小提琴分列左右的形式。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在中间位置的后排,乐团呈一个半圆排列。

Camerata Salzburg的音色是非常平衡而且饱满的,并不过于纤细,小提琴音色丝毫不亮,甚至有些略暗,下盘十分沉厚饱满,整体平衡重心略下沉,听感上十分纯净和优雅,但并不纤细飘逸。别看20人的一支弦乐队,发出的音响足能填满上海大剧院的空间。

在表演莫扎特的幻想曲和著名的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时,舞台上增加了4位管乐手,2名法国号,2名双簧管。这样我看到的乐队成员一共就是24人。除了一个很显眼的黑人女小提琴家外,其余的应该都是奥地利人。那个显眼的黑人女乐手在1楼的照片里可以看见。

整支乐队自始至终演奏得非常投入,看得出对他们来说演奏不仅是谋生、职业,也是他们的乐趣和爱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如果乐队成员都把演奏看成是职业、为稻粱谋,那怎么可能给听众贡献一流的音乐呢?

哈根夫妇在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这首很美的曲子里的独奏表演也是非常好的,虽然技术上并非完美,但全情投入的演奏,加上手中莫扎特原始乐器的魅力,是一种独有的体验!这算是最正宗和原汁的演绎了吧。
 
有意思的是我和同行的乐迷朋友都觉得下半场的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是当晚演绎得最为动人的,甚至比上半场的莫扎特音乐更为使人陶醉!德沃夏克写过两首弦乐小夜曲,分别是作品22和44,通常集在一张CD上。今晚上演的作品22由5个乐章组成,音乐极尽优美和细腻,由于只有弦乐声部,没有其他色彩性乐器的加入,所以这里音乐的魅力全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的细腻的力度和织体变化、交错穿插、以及弦乐器天生擅长的抒情吟咏来实现。即使是在中间的谐谑曲乐章和激情的终乐章中,音乐的主调仍是优美和抒情的。可以说这是一首从头优美到尾、细腻到尾、感人到尾的作品。

然而从头优美到尾,却丝毫不会感到腻味或缺乏变化。在每个乐章中德沃夏克都设计了微妙的对比和音乐情绪的变化。这真是一流的手笔。Camerata Salzburg对这部作品的演绎是高超的,无论是大线条还是小细节,都拿捏得十分到位,令人既感且佩。说实在的,莫扎特10岁写的“幻想曲”,虽然也颇为有趣,里面还有几位弦乐首席间的“对话”,是颇为新奇的,但毕竟这作品显得有些简单了,“D大调嬉游曲”虽然清新优美,但也略嫌“纯朴”,相比之下,还是德沃夏克的这首作品更为精美、细腻、动人,也更显示出乐团的演奏功力。
 
我回到家里翻出一张Camerata Salzburg的CD,不是商品碟,是一张珍贵的非卖品,记录了1994年6月1日该乐团在德国WIKA公司的总部表演时做的实况录音。当时的指挥还是暮年的Sandor Vegh。WIKA是德国著名的自动化仪表公司,老板喜爱音乐,故请来乐团到公司总部进行表演,并录成唱片,作为赠品送给公司的客户。很有品吧?

唱片上表演的是莫扎特的第29交响曲、著名的第3小提琴协奏曲。录音质量达到近乎专业的水准,很好地记录下了现场表演的优美、细腻、纯净的音色,和记忆中大剧院的表演相比,低频略少,没有把低音提琴的低沉鸣响很好地记录下来(当然也可能表演场所的音响特征不同),所以整体乐队的平衡方式有些往上飘。此外就和记忆中昨晚的乐队表演很象。

优美纯净的一晚——聆听来自莫扎特故乡的萨尔兹堡室内乐团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