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tech Transporter 使用感受

标签:
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Slim Devices产品系列里最高级的Transporter网络播放器几乎可说是一个"老产品"了,可惜的是Slim
Devices被罗技收购后一直未把该系列产品引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听过的人和用家,都比较少.
但我对Slim Devices的播放器一直抱有兴趣. 先是听到了SB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eu4g.html
后是听到了Du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gwao.html
虽然SB3和Duet都只是Slim Devices的低端产品,但两次聆听的体验给我颇为正面的印象. 于是我订购了一台Transporter ......

背面的接插口之丰富,是叫你吓一跳的. 背后的接插口从左到右是: 模拟输出区(包含RCA和XLR模拟输出),数字输入和输出区(包含光纤输入/输出,RCA同轴输入/输出,BNC同轴输入/输出,AES/EBU输入/输出), 时钟输入接口(BNC头子),红外线输入/输出口,Ethernet网线输入,RS232口.还有两根小辫子天线.
这么多口子,我简直觉得浪费了. 因为多数我是不用到的 ......当然,希望以后有机会用到吧,比如买个高精度外置时钟接进去
...... 看了这些接口,大家一定知道,它不光是能接电脑当播放器用,还能作为一台独立的DAC使用.

(完)
但我对Slim Devices的播放器一直抱有兴趣. 先是听到了SB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eu4g.html
后是听到了Du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gwao.html
虽然SB3和Duet都只是Slim Devices的低端产品,但两次聆听的体验给我颇为正面的印象. 于是我订购了一台Transporter ......
先上几个图吧. 机器比我预想的还要大些,事实上就是标准宽度了,和台式CD机,放大器什么的一般宽.
由于它的重量不大,拿在手里觉轻,肯定不是HI-FI级CD机或放大器那种沉甸甸密实的感觉.
但它的机壳是用"航空器级别金属铝"(Aircraft Grade
Aluminum)制作的,观感和触感都是很好的,给人精致和高档之感.

背面的接插口之丰富,是叫你吓一跳的. 背后的接插口从左到右是: 模拟输出区(包含RCA和XLR模拟输出),数字输入和输出区(包含光纤输入/输出,RCA同轴输入/输出,BNC同轴输入/输出,AES/EBU输入/输出), 时钟输入接口(BNC头子),红外线输入/输出口,Ethernet网线输入,RS232口.还有两根小辫子天线.
这么多口子,我简直觉得浪费了. 因为多数我是不用到的 ......
前面板两侧的把手 ...... 给了它一些专业器材的风格. 是否喜欢呢? 可能见仁见智,但我觉得靠这个来拎机器还是蛮实用的.
遥控器看上去很一般,比起下级产品Duet的那个漂亮的带显示屏的遥控(下图),是差多啦.
当然,Duet的那个遥控器也可以用于Transporter.

第一次开机后的设置过程不算太简单,但也不算太麻烦.
我家里是用无线路由器上网的,设置时主要的一步就是把Transporter连接到路由器,它会自动识别出接收到的所有无线网络,然后选择家中路由器的名字,输入WEP密码,连接成功后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
之前要在slimedevices网站上下载并安装一个50M的软件Squeezebox Server. 此软件安装成功后会自动搜索你电脑里的所有音频文件,把它倒入自己的曲库. 我电脑里的iTunes曲库被它整个照搬过去.
电脑开机后要让Squeezebox Server软件自动在后台运行. 第一次设置成功后,以后每次Transporter开机后会自动联络上无线路由器. 然后点击Browse按钮,进入曲库,根据专集名,艺术家名字,音乐类别等线索查找音乐资源.
正常工作后,终于解答了一个萦绕心头,原先有些不放心的问题: 全部采用无线网络,是不会造成播放停顿的. 音乐文件从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网络,经由无线路由器,到达Transporter,整个过程虽然数据都是无线传输,但毫无阻碍或停顿现象.
我家里是用无线路由器上网的,设置时主要的一步就是把Transporter连接到路由器,它会自动识别出接收到的所有无线网络,然后选择家中路由器的名字,输入WEP密码,连接成功后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
之前要在slimedevices网站上下载并安装一个50M的软件Squeezebox Server. 此软件安装成功后会自动搜索你电脑里的所有音频文件,把它倒入自己的曲库. 我电脑里的iTunes曲库被它整个照搬过去.
电脑开机后要让Squeezebox Server软件自动在后台运行. 第一次设置成功后,以后每次Transporter开机后会自动联络上无线路由器. 然后点击Browse按钮,进入曲库,根据专集名,艺术家名字,音乐类别等线索查找音乐资源.
正常工作后,终于解答了一个萦绕心头,原先有些不放心的问题: 全部采用无线网络,是不会造成播放停顿的. 音乐文件从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网络,经由无线路由器,到达Transporter,整个过程虽然数据都是无线传输,但毫无阻碍或停顿现象.
播放音乐时,Transporter右侧的两个"表头"随着音乐信号而跳动,我觉得挺漂亮的.
这个"表头"很有意思,它不是真正的表头和指针,而是液晶显示屏模拟出来的.
供电方面,Transporter是长开机不关的,而且是宽电压设计,100伏-240伏都可以工作. 它插上电源就进入Standby模式,所谓关机也是使它重新进入Standby模式. 只有拔掉电源线才能使它彻底关掉.
供电方面,Transporter是长开机不关的,而且是宽电压设计,100伏-240伏都可以工作. 它插上电源就进入Standby模式,所谓关机也是使它重新进入Standby模式. 只有拔掉电源线才能使它彻底关掉.
Transporter有三种办法操纵播放:
1)遥控器,2)机器面板的按钮,3)电脑. 其中通过电脑界面控制播放是挺有意思的,它不是象Foobar或iTunes那样打开一个软件程序,而是用IE浏览器进入一个网页http://localhost:9000/
在这个网页中,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显示的是你的曲库,右边显示的是正在播放的音乐信息.
然后在左边页面可以按艺术家,音乐类型,或专集来观看你曲库里所有的音乐,点击播放,同时可以看到唱片的封面等信息.
我截了个屏如下.
我比较喜欢这个方式边上网边操纵音乐播放. 由于我是在听喇叭,不是耳机,所以直接按机器面板上的按钮来控制,是最不可能用的方式.
我比较喜欢这个方式边上网边操纵音乐播放. 由于我是在听喇叭,不是耳机,所以直接按机器面板上的按钮来控制,是最不可能用的方式.
Transporter和LINN DS虽属同类产品,都依靠无线路由器或者ethernet网线连接,但它们有一个本质的不同:
Transporter可以当独立的解码器使用! 你可以把它接到CD机,接到iPod数码底座,接到SONY
D50,都可以,此时它是一台真正的解码器,而且是具备BNC同轴,AES/EBU输入的解码器. 而LINN
DS最最"触气"的一点就是它是无法作为解码器用的,整个就是一"黑盒子"(Ayre
QB9也是一黑盒子,当然那是USB端的黑盒子了).
这两天用Transporter听了不少电脑里的各类音乐,各类录音,注意是听它的模拟输出,还没有尝试接其他DAC.
从整体上说,Transporter配合我很普通的老笔记本电脑,出来的音质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比得上2万元+的高端CD机,但能在一些方面达到中端台式CD机的水平.
Transporter 的声音端正无染,厚度适中,具有不错的透明度和声场形制.
其实这几点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对PC-FI来说并不如此.
PC-FI最容易出现的一些声音上的问题,比如声音薄,硬,冷,不透明,声场小,声场扁平,这几点,在Transporter身上都基本没有.
这大概已可算是一项成就了.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Transporter干净紧凑的低频,一点不混,虽然低频下潜不是一流的,但听感不错,不会浑浊; 声场上宽度和纵深都有不错的表现,与一般PC-FI搞出来的有宽度,没深度的平面化声音相比,算是给我印象深刻的.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Transporter干净紧凑的低频,一点不混,虽然低频下潜不是一流的,但听感不错,不会浑浊; 声场上宽度和纵深都有不错的表现,与一般PC-FI搞出来的有宽度,没深度的平面化声音相比,算是给我印象深刻的.
Transporter对底部的避震处理还是敏感的.
刚开声后不久,我发觉Transporter有一个声音问题,即结像略有些散,不是太凝聚,但当时Transporter是直接放在CD机顶部的,机器底部的四只软橡胶脚直接接触Ultech
CD机的金属顶盖.
当时只是随便一摆而已,后来觉得应该对机器的摆放讲究一些,就用高丘25MF避震脚支起Transporter,下面用Kripton板承放.
如此处理后,声音的凝聚度有可感知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就声音而言,对Transporter直接模拟输出的音质,还是觉得基本满意. 当然,如我前面所说,不要去和2万以上的CD机比. 另外,毕竟是PC-FI的范畴,它的声音还是比较清淡的,要寻找浓郁韵味,华丽音色的,看来还是要另找.
作为PC-FI音源,我觉得能做到声音平衡,透明,厚度适中,音色柔和不硬,声场有规模而不扁平,基本就可以接受了. 这些,我认为Transporter都做到了. 它自身的模拟输出就已经做到.
如此处理后,声音的凝聚度有可感知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就声音而言,对Transporter直接模拟输出的音质,还是觉得基本满意. 当然,如我前面所说,不要去和2万以上的CD机比. 另外,毕竟是PC-FI的范畴,它的声音还是比较清淡的,要寻找浓郁韵味,华丽音色的,看来还是要另找.
作为PC-FI音源,我觉得能做到声音平衡,透明,厚度适中,音色柔和不硬,声场有规模而不扁平,基本就可以接受了. 这些,我认为Transporter都做到了. 它自身的模拟输出就已经做到.
Transporter作为一台独立解码器,确实也是令人满意的. 我这两天拿一台摩改过的美国Ultech
UCD100作为转盘,接Transporter作为DAC,聆听之下,感觉相当不错.
这台UCD100重点摩改了数字部分,包括给数字部分添加了单独的变压器供电,同时把原机较老的晶振换成了精度较高的新品. 摩改后的UCD100作为转盘时,比起原机有了明显的提高. 主要声音的透明度,解析力,层次感,都有可闻提高,改善了原机略厚而略糊的声底.
这台UCD100重点摩改了数字部分,包括给数字部分添加了单独的变压器供电,同时把原机较老的晶振换成了精度较高的新品. 摩改后的UCD100作为转盘时,比起原机有了明显的提高. 主要声音的透明度,解析力,层次感,都有可闻提高,改善了原机略厚而略糊的声底.
UCD100和Transporter之间用OYAIDE 910同轴线连接.
由于我对这台UCD100的声底,特征,还是较为了解的,故通过Transporter解码后,对照原机输出加以比较,就不难体会到Transporter作为解码器时的声音特点.
总体来说,Transporter作为解码器时,体现出了高解析,高透明度而柔和的声底. 声音非常直接,透明,细节和层次还原得非常清晰而充分,结像精细,原本有些厚而略糊的声音被"条分缕析",搞得一清二楚. 同时声音也保持着很好的柔和感,并无高频突出或尖利之感. 但音响平衡略偏纤细,不是"金字塔型"的饱满下盘.
由于我对这台UCD100的声底,特征,还是较为了解的,故通过Transporter解码后,对照原机输出加以比较,就不难体会到Transporter作为解码器时的声音特点.
总体来说,Transporter作为解码器时,体现出了高解析,高透明度而柔和的声底. 声音非常直接,透明,细节和层次还原得非常清晰而充分,结像精细,原本有些厚而略糊的声音被"条分缕析",搞得一清二楚. 同时声音也保持着很好的柔和感,并无高频突出或尖利之感. 但音响平衡略偏纤细,不是"金字塔型"的饱满下盘.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Transporter作为DAC使用时,绝不是一台味道型,韵味型,浓郁型,或饱满型的机器.
还是一台现代高素质型的机器,音色中性而清淡,胜在出色的解析,层次,透明度. 其实这个声底,我们把Transporter作为播放机欣赏时,大致也是如此,所以和Mark转盘一比,下盘的"马步功夫"就吃亏太多了.
如果要和三小强比较的话,我觉得它还是最类似于BENCHMARK DAC1的路子,和LAVRY,APOGEE都风格颇异. 至于它和DAC1哪个好 ...... 呵呵,口味吧.
如果要和三小强比较的话,我觉得它还是最类似于BENCHMARK DAC1的路子,和LAVRY,APOGEE都风格颇异. 至于它和DAC1哪个好 ...... 呵呵,口味吧.
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的体会是,Transporter还是把它作为一台播放器使用(模拟输出),最为值得,而把它作为DAC用,或者只把它当数码音源,外接其他DAC用,虽然都可以,但我认为就不太"超值"了.
在把它作为播放器使用,即用它本身的模拟输出时,要注意的几点是: 1)供电,2)避震,3)周边器材和线材的搭配.
Transporter对供电质量,底部避震都是敏感的,在这些地方花点心思和投入,是值得的.
周边器材和线材的搭配则要注意给它找声音厚,底盘稳,音色有点韵味的"搭档",而避免过分清瘦,过于线条感,高解析,音色直白寡淡的器材和线材.
最后,如果想不改变Transporter固有的风格和音色,只提高它的素质,一个良好的方案是给它增加一个高精度时钟(利用它的WORD
SYNC接口)。我给它尝试增加了日本Esoteric
G-03X时钟(2万元价位),得到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真正做到了“只提升素质,不改变风格”。
(完)
前一篇:关于新版MDAC ......
后一篇:如何选择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