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特曼到Hifiman ...

标签:
hifiman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话说"XXX
man"这个结构的词语,自从五官不清的"奥特曼"和内裤外穿的"Superman"开始,我们已经见识了不少.
于是现在,国内的发烧友等来了Hifiman HM801.
创造出这个"HIFI曼"的,是耳机俱乐部老网友们很熟悉的"南开米饭".
喏,就是当年老喜欢和我斗嘴的那位.
这台Hifiman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小型播放器?
也不尽然,因为它还可以当作独立的解码器使用(此时具有同轴和USB两种输入方式).
要明确的是,它和大家熟悉的索尼D50是不同的物种.
如果说D50是一个半专业的数码录音机,只是因为它的播放素质不错,才被很多随身烧友拿来当成播放器,那么Hifiman是一个定位于发烧友群体的,以高音质为设计重点和追求的"小型便携式解码器/播放器".
是的,它是一台Portable DAC/Player.
在它机器侧面,有一个开关,有着两个位置,分别是DAC/Player,这个开关最好地说明了它的产品本质.
你要么把它当成一个播放器(Player)使用,要么把它当成一个DAC使用.
Hifiman的外包装是一个黑色的大拷克箱,但我懒得拍照了. 这个是"金玉其外"式的东西,我无所谓.
我想发烧友不太会"买椟还珠"吧,重视的还是装在里面的机器本身.
从烤克箱里拿出的全部东西,排成一排,如图. 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唯一需要解释的可能是最右边的两物.
一个是红色小螺丝刀,是给你拧开机器背部的耳放盖,换耳放模块用的. 当然这个一时半会用不到,厂家也没有推出什么更新的耳放模块.
最右边的这个,是同轴转换线,一头是标准的同轴线RCA端子,另一头是个3.5毫米小插头,它的作用是把CD机,声卡等设备上同轴输出转换为小插头,以便插入Hifiman上的微型同轴口.
大家知道,一般同轴线的端子就是标准RCA座,但由于RCA座比较大,难以装到Hifiman上去,所以Hifiman采用了3.5毫米小插孔式的同轴输入端.
下图就是打开背后盖子后露出的耳放模块. 按照米饭的说法,将来有可能推出不同的模块给用户替换. 对这个内置耳放的评价如何呢?
也是我后文要说的问题之一.
这张图中也可以看到那个DAC/Player的切换开关. 旁边还有一个同轴/USB的切换开关,这是机器在DAC模式下切换输入用的.
当你用USB线接电脑,就拨到USB这边,当你用同轴数字输入,就拨到COAX这边.
当Hifiman作为一台播放器使用时,它有大约2G的内部闪存空间,此外就要靠插SD卡.
大家知道目前最大的SD卡大约是32G,如果是储存原始WAV文件,那大概是50张CD的容量. 够吗? 还不错吧,可以接受.
当然它也可以直接播放FLAC无损文件,所以假如你是储存FLAC格式,可以翻倍,装进去100张CD的容量.
我自己试下来发觉Hifiman无法辨认和播放AAC文件. 有一次试图装进去hi-rez的FLAC文件(美国RR公司提供下载的),结果
...... 搞得机器死机了. 有人说它可以播hi-rez的FLAC文件,但我试下来,SORRY了.
那个RR公司的FLAC文件在电脑里明明是可以播放的,但倒到Hifiman里就是不行.
查下来原因是Hifiman最高支持到96K取样的文件,而那段RR录音竟然是高达176.4K取样的,所以只能死机了.
说起死机,Hifiman死得很有腔调的.
首先我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按任何键,或者长按,都没有用,机器根本关不掉了,其次,它死机后竟然还能当DAC用!
我把模式切换到DAC状态,用USB接上电脑,它竟然唱得很欢!
由于我对它的这副样子毫无办法,只能让它在USB模式下乱唱,唱到电池耗尽,屏幕黑掉,然后重新充电,才活了过来.
(后来有达人告诉我Hifiman底部有一个很微小的洞,是可以把机器重启的,我找到了那个小洞,可惜厂家没有在它边上印上Reset字样.)
在开机后进入的主页面里,你可以首先选择是播放机器自带的2G闪存上的音乐,还是SD卡上的. 你可以把文件以文件夹的形式拷贝进去,并通过电脑任意起名,排列,放置. 当你用一根USB线把Hifiman与电脑连接时,它就类似于一个移动硬盘,你可以随意地安排文件,建立新的文件夹,等等.
播放时,可以靠面板上的几个按键方便地进入下一层文件夹,退回上一层文件夹,上下移动选到要播放的文件,然后按键播放.
比起SONY D50来,这个播放界面还是要好一些的. 当然它无法象iPod那样把图片(如唱片封面)也倒进去,边欣赏音乐边看到CD封套. Hifiman的显示屏也并不大,从这些地方看,它显然不是那种"时尚数码产品". 简单说,它的操作界面实用,可以接受,但远非花哨或时尚.
我始终认为,现在PC时代的解码器,USB端是非常重要的,并且USB输入时的音质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越来越多的人把DAC用在电脑上,通过USB线(或者火线)连接,而不再是用在CD机,DVD机上.
在外观和使用界面方面,我注意到的唯一值得一提的缺陷,是它的音量调节轮. 是的,它的耳机孔的输出音量,是靠侧面的那个滚轮来调节的,但这个滚轮有一个缺点: 它是不标数字刻度的,所以你用的时候不能知道目前处于几格. 因此,每次插入耳机之前,建议先把滚轮拨到最小位置,以防它实际上已处于最大位置,播放后把你吓一大跳.
实际使用下来,充满后的Hifiman可以播放大约六个小时(曾有网友精确测定为6小时40分钟). 从这方面说,它似乎不象索尼D50那么持久,但考虑到Hifiman内部使用的芯片是比较耗电流的,能做到如此,已属于acceptable吧. 当使用稳压电源供电时,可以注意到稳压电源和Hifiman本身都会有些发热. 这足以证明它是一台"发烧级"的制品 ......
1)金属材质的机身,表面的涂覆工艺,包括一些按钮的镀金处理,都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对它的四四方方的形状,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判断.
2)操作界面上符合发烧友的习惯,但以时尚数码产品的标准来衡量,显然还是有些老派. 当然它的潜在使用者和iPod的粉丝完全是两个群体,这个问题应不是最大.
3)一些小地方存在bug,或至少是设计妥协的地方,比如音量滚轮没有刻度,会死机而且重启键不明显,电池寿命也算不上非常满意(虽然可以理解其原因).
如果要给一个整体的声音评价,我会说: Hifiman确实是一台声音很不错的机器,很多地方以小见大,达到了台机的水准. 这是它最难得的一点. 在我接触过的小型随身播放器里,它是第一款真正达到台机水准的.
记得索尼D50刚开始流行时,坊间流传着一些关于D50音质多么多么好的"传言",有人甚至说D50的音质可比中档台机CD之类. 这些说法都是不严谨的. 我写过一篇很长的D50评论,里面的结论之一是,D50的音质在随身听里属于一流,但与台式CD机比,只能与入门级的CD机大致持平. 也就是说它是不能达到中档台机CD的水平的,只能说在音质普遍平平的随身播放器的世界里,算是"矮子里的长子".
我对Hifiman的总体音质评价,肯定要高于D50. 但事实也不是那么简单而一刀切的,让我稍微细说一下.
相比之下,索尼D50在声音的丰满度,"血肉感",音色的自然顺滑等方面,都要差一些.
Hifiman是否如D9那样呢? 我认为不是的. Hifiman的声音,丰满匀称而有血有肉,但并不存在浓郁的音染. 声音略偏软调,但并没有软到播古典出现明显素质问题的程度. 它的声音还是设计得很自然的. 无论是人声,器乐,古典,JAZZ,流行,在我听来都比较圆满,没有什么音乐类型上的漏洞. 这也说明它的素质是完整的,不象D9那么偏科.
测试一个播放器耳机口的素质,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把它Line Out口的信号输出到我的参考耳放"旅行者",然后把耳机分别插在"旅行者"耳放和原机耳机口,进行切换比较. 图中我正在用AKG K701这副耳机做对比.
K701在"旅行者"的推动下,比Hifiman直推,要"好很多",不是好一点点. 直推时声音偏软的问题很明显,声场打不开,层次有些粘连,动态和力度都受限,用"旅行者"驱动时声场大出一圈不止,左右前后的层次都更为清晰,力度也明显更为饱满. 应该再强调一次,K701这副耳机尽管不容易出恶声,但确实不是个容易的负载. Hifiman直推K701,我觉得不是太令人满意的.
Hifiman直推森海HD650,会比K701效果好一些. 很多人可能关心: 直推时的HD650低频混吗? 我觉得基本不混. 整体声音是比较干净,圆润而通透的. 当然不能说HD650发挥得很好了,但听感上作为直推时的声音,是基本可以接受的. 接到"旅行者"耳放的话会有与K701类似的改善,声场更打开,声音饱满坚实一些,高频延伸也更好一些. 但以我主观的判断来说,Hifiman直推K701我不太接受,而直推HD650,有时为省事,我会接受它.
我注意到有些发烧友认为Hifiman适合直推那些解析高一些的耳机. 这个说法有其道理. 因为整体上Hifiman的声底是柔和,软调,顺滑的,它配合突出解析一派的耳机,就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解析好,又不那么刺耳. 比方我实际搭配过德国歌德的中端耳机QP250(即现在的德国大师GMP250),效果出乎意料地满意,推天龙AH-D2000耳机,效果也不错,它容易偏硬的高频显得比较柔和,低频也基本得到控制.
同理,Hifiman直推歌德系的耳机,也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因为歌德系耳机的力度都比较"坚实",声音风格偏阳刚,这样搭配柔软的Hifiman,就往往效果良好. Hifiman搭配那些声底同样偏软的耳机,耳塞,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也就是声音过于软调. 当然,有些发烧友就是喜欢软调声音的,完全可以那么搭配. 在涉及到音乐口味的问题上,我不想一言说死,纯以自己的口味去判断.
Hifiman的模拟输出(即Line Out)素质确实是很好的,不象耳机口还存在一些不足. 通过前面外接耳放的比较,已证明了这点. 甚至完全可以脱离"随身耳放"的范畴,把Hifiman的模拟输出接到更高端的耳放上去,比如SOLO,取得更为优秀的效果!
大家注意一下我给Hifiman灌的就是CD抓轨的wav文件,在这样的情况下,Hifiman的模拟输出给了我相当满意的音质. 考虑到它只是一个随身音源,我觉得得到这样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 在喇叭系统上也试过——把Hifiman播放WAV文件作为音源,接到我平时听音乐用的瑟顿功放+ProAc喇叭组合上,得到的效果也是令我满意的.
Hifiman作为USB DAC时的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声音依然柔和,通透,表现自然耐听. 当然,如果把一个音频文件直接放在Hifiman肚子里播放,和放在电脑硬盘上播放(iTunes软件),通过USB线传输,Hifiman解码播放,音质上还是会有一点点区别的. 我认为前者情况下音质更好一些,不过差距并不大. 特别是用耳机欣赏时,这点差距,也许不少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能做到这点,我觉得Hifiman作为一个USB DAC,已是成功的了. 它的USB DAC功能绝不是那种徒具功能的摆设.
所以简单地说Hifiman秒杀D50或之类的话,也许不是那么妥当. 准确地说,是D50作为一台播放器用的时候,声音是不如Hifiman的. 它还能做一些Hifiman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另话. 由于电池寿命方面D50还是有优势的,而且使用的是容易买到的5号电池,所以作为出外旅游的随身音源,D50也有它方便的地方,而Hifiman此时就必须连同那个沉甸甸的稳压电源一起携带了. 离开这个稳压电源,它蹦达不了太久.
用一根3.5-RCA的线,从它的Line Out口引出信号到放大器(功放或耳放),它就是一个"台式音源",用一根USB线把它连上电脑,它就是一台"台式解码器". 此时你别把它当成便携机. 它的声音素质,就是一个台式播放器,就是一个台式解码器.
我个人外出时是不听音乐的(除了汽车音响),我完全把Hifiman 801作为一个小巧的,用电池的台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