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1000“爱”

标签:
耳机歌德耳机文化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歌德2009年推出的"i"系列改进款中,GS1000i
是我最后一个听到的。近几天我一直在煲和试听这副“GS1000爱”。
看看,GS1000和GS1000“爱”,你能从外观分辨吗?注意GS1000“爱”的耳机木头上还是印着GS1000,并没有改印为GS1000i。
看看,GS1000和GS1000“爱”,你能从外观分辨吗?注意GS1000“爱”的耳机木头上还是印着GS1000,并没有改印为GS1000i。

在歌德的耳机系列里,GS1000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产品。它刚推出时就在歌德党里引起了一阵争议。它的庞大声场,突出高频解析,低频强劲巨大(big bass)的风格,与传统的GRADO耳机差异明显。时至今日,PS1000已经问世,而GS1000的位置更是显得有些“尴尬”。虽然它的声场比PS1000更大一圈,几乎是耳机里声场最宽大的一个,但主听人声者会选“RS1爱”,追求旗舰地位者会选PS1000。
所以令我格外好奇的是,新出的“GS1000爱”比起原先的GS1000来,有何分别?
仔细看,从外表上,"爱"与"不爱"的区分,是两点: 1)爱版的耳机线粗; 2)爱版的两根"棍子"是圆的,老版是方的.
新拆的GS1000爱,木色浅一些,木色深一些的那只是GS1000.
我说过多次了,歌德木耳机的颜色,是越用越深的,新耳机相对较浅色.
GS1000听过比较好的驱动是在RP1000耳放,RPX33耳放,EAR HP4耳放上.
大体上它需要声音柔和,浑厚,甚至醇厚型,控制力良好的耳放,严禁高解析,清瘦声底的耳放.
还记得本月上海耳机大聚会上的那只平衡驱动的GS1000吗? 在RP1000的驱动下,它获得了现场不少高烧友的极高赞誉.
不过即使没有那么好的前端,也可以体验GS1000和GS1000"爱"的差异. 经过两天的仔细对比,我可以说,这两副耳机的声音差异,是可闻的.
让我们先看一下英国Hi Fi Choice杂志在评论GS1000i时,是如何表述GS1000i和GS1000的声音差异的:
The bass is indeed a touch more secure ... the midrange seems to us just slightly more present and vocals are as a result slightly more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instrumental accompaniment ...... overall the character seems largely unchanged. (低频确实更稳固一点点 ...... 中频在我们听来稍微多一些,因此人声从伴奏乐器中稍更清晰地凸现出来 ...... 总体说来耳机的个性大部分保持未变.)
不过即使没有那么好的前端,也可以体验GS1000和GS1000"爱"的差异. 经过两天的仔细对比,我可以说,这两副耳机的声音差异,是可闻的.
让我们先看一下英国Hi Fi Choice杂志在评论GS1000i时,是如何表述GS1000i和GS1000的声音差异的:
The bass is indeed a touch more secure ... the midrange seems to us just slightly more present and vocals are as a result slightly more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instrumental accompaniment ...... overall the character seems largely unchanged. (低频确实更稳固一点点 ...... 中频在我们听来稍微多一些,因此人声从伴奏乐器中稍更清晰地凸现出来 ...... 总体说来耳机的个性大部分保持未变.)
我觉得Hi Fi
Choice的编辑们确实听到了GS1000"爱"和GS1000的差异,但描述得稍微有些模糊,我相信我能把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更详细,更形象一些.
我没有用很高级的前端来比较,不过,现实一些吧,国内很多发烧友都是这个条件了——天龙DCD2000AE作为转盘,LAVRY DA10做解码,两副耳机直接插DA10的耳机口,以及DA10输出到SOLO耳放,插SOLO耳放.
我没有用很高级的前端来比较,不过,现实一些吧,国内很多发烧友都是这个条件了——天龙DCD2000AE作为转盘,LAVRY DA10做解码,两副耳机直接插DA10的耳机口,以及DA10输出到SOLO耳放,插SOLO耳放.
从整体上把握的话,我认为GS1000"爱"的声音,简单说,要比原来的GS1000"肉头厚一点点,粘滞一点点"+"低频弹跳一点"+"声场略收一点,换取稍更突出的中频".
首先说"肉头"的问题. 上海话里所谓"肉头厚",上海人都知道什么意思.
凡是熟悉GS1000这副耳机的人,都应当晓得,它的"肉头"是不厚的.
声场宽大之余,中频有些"骨感",质感虽不错,但无论如何和"厚"这个字是不沾边的.
另外GS1000的音色也基本毫不粘滞,而是清晰偏锐利的. 这些都是它突出的特征.
而GS1000"爱",声音的"肉头"比GS1000稍微要多一点点,骨感有所改善,多了一层肉. 同时音色稍微增加了一丝到两丝粘滞感.
理解无误的话,就是: GS1000"爱",整体上说声音比GS1000厚那么一点点,音色增加了一点粘滞感. 虽然还是偏骨感,偏清晰锐利的声音,但在音色的厚度和粘滞感上,与GS1000有可闻的差异. 差异多大呢? 一开始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听熟了之后,就是一耳朵,两耳朵的事情了.
而GS1000"爱",声音的"肉头"比GS1000稍微要多一点点,骨感有所改善,多了一层肉. 同时音色稍微增加了一丝到两丝粘滞感.
理解无误的话,就是: GS1000"爱",整体上说声音比GS1000厚那么一点点,音色增加了一点粘滞感. 虽然还是偏骨感,偏清晰锐利的声音,但在音色的厚度和粘滞感上,与GS1000有可闻的差异. 差异多大呢? 一开始可能感觉不太明显,但听熟了之后,就是一耳朵,两耳朵的事情了.
接着说低频的问题. 在低频特性上,"爱"了之后,和"不爱",听感差异也是明显的.
"爱"了之后,低频弹跳性增加,轰头感减少.
GS1000的低频是很强的,大而强,我觉得最合适的描述词是BIG. 所以有时候GS1000的低频是会轰头的. 即使放大器的控制力很强,也会如此,除非前端对低频收敛一些.
GS1000"爱"的低频,却明显减少了轰头感,而且增加了一些低频的弹跳感. "弹跳"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软一些,有弹性,柔和一些的意思. 我认为GS1000"爱"的低频,Hi Fi Choice编辑用的"secure"一词有些含义模糊. 其实和歌德的所有新款"爱系列"耳机一样,GS1000"爱"的低频也要宽松一些,少了一些紧绷感. 对比而言GS1000的低频就紧绷一些,容易轰头一些.
GS1000的低频是很强的,大而强,我觉得最合适的描述词是BIG. 所以有时候GS1000的低频是会轰头的. 即使放大器的控制力很强,也会如此,除非前端对低频收敛一些.
GS1000"爱"的低频,却明显减少了轰头感,而且增加了一些低频的弹跳感. "弹跳"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软一些,有弹性,柔和一些的意思. 我认为GS1000"爱"的低频,Hi Fi Choice编辑用的"secure"一词有些含义模糊. 其实和歌德的所有新款"爱系列"耳机一样,GS1000"爱"的低频也要宽松一些,少了一些紧绷感. 对比而言GS1000的低频就紧绷一些,容易轰头一些.
最后一个主要差异,是GS1000"爱"把GS1000那几乎一望无际的声场略收拢了一些,换取了中频更好的"presence"(这个词我觉得Hi
Fi Choice杂志编辑用得不错).
确实,如果是听带主奏乐器/独唱歌手的音乐,会觉得GS1000"爱"表现出的人声及主奏乐器,通常会更近一些,中频能量稍强一些,也就是Hi
Fi
Choice评论里所写到的,人声会和伴奏乐器分离得开一些,而不象GS1000那么人声较远距,和伴奏乐器更容易混为一体.
中频获得更好的Presence不是没付出任何代价的. 代价就是GS1000"爱"的声场稍微收拢了一些.
我觉得,如果要寻找GS1000声音胜于GS1000i 之处,我可以找到两点: 一是GS1000的声场确实更宽大一点点,第二,GS1000的声音更轻盈和通透那么一点点. GS1000"爱"声场略收一些(当然还是耳机里少见的大声场),轻盈通透感略少一些,换取了稍更丰厚的声底,更宽松和弹跳感的低频,以及更具"presence"感的中频.
这笔有收获,有付出的交易,做得划算不划算呢?
中频获得更好的Presence不是没付出任何代价的. 代价就是GS1000"爱"的声场稍微收拢了一些.
我觉得,如果要寻找GS1000声音胜于GS1000i 之处,我可以找到两点: 一是GS1000的声场确实更宽大一点点,第二,GS1000的声音更轻盈和通透那么一点点. GS1000"爱"声场略收一些(当然还是耳机里少见的大声场),轻盈通透感略少一些,换取了稍更丰厚的声底,更宽松和弹跳感的低频,以及更具"presence"感的中频.
这笔有收获,有付出的交易,做得划算不划算呢?
脑子转得很快的人会反应出一个问题: GS1000"爱"是否声音有向PS1000靠近的迹象?
我觉得是有这个意思在里头.
然而 ...... GS1000"爱",和PS1000,毕竟还是不同的两副耳机. 可以说GS1000"爱"离PS1000的直线距离,比起GS1000和PS1000来,稍更接近了一些. 但仍是两副耳机. 不过,从GS1000演化为GS1000i,以及歌德的新旗舰PS1000,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出歌德先生的新系列"爱"的调整方向.
然而 ...... GS1000"爱",和PS1000,毕竟还是不同的两副耳机. 可以说GS1000"爱"离PS1000的直线距离,比起GS1000和PS1000来,稍更接近了一些. 但仍是两副耳机. 不过,从GS1000演化为GS1000i,以及歌德的新旗舰PS1000,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出歌德先生的新系列"爱"的调整方向.
我在RP1000耳放上对比了GS1000"爱"和PS1000这两副耳机. 音源是Victor 999EX.

话说到这里忍不住要转掉一下了. 因为RP1000 ...... 实在是声音非常非常自然的一部耳放. 自然得让人无法抗拒.
同场用它驱动HD600,HD650,并且尝试了平衡驱动HD600,得到的声音,都自然得让人敬佩不已.
有强悍的耳放,有使人惊艳的耳放,有使人感觉吸毒的耳放,但RP1000 ... 是声音最为自然的一部耳放.
虽然与主题无关,还是要感慨一下.

我觉得RP1000作为一部高级耳放,给我们上的一课是,如何用电子管做出如此真实自然的声音.
RP1000有胆味吗? 我可以说,基本没有. 至少可以说,它的胆味,比大多数胆机要少! 如果我们对胆机的认识,就是声音温暖,热烈,丰厚,音色华丽,低频一堆堆的(多数胆机都是如此),那RP1000就完全不是这样的. 正象现场音乐从来不带"胆味"一样,一部真正顶级的放大器,即使是胆机,也可以是不带什么胆味的.
它有的只是真实,自然.
可以说,音色比RP1000热烈,温暖,华丽的胆机,很好找,一找就是一把,音色比RP1000强悍,有劲的耳放,也不少,但RP1000就是如此佼佼不群,如此自然,规整而大气. 我不得不在仔细听过之后驻足为它吟唱一曲赞歌. 如果钱不是问题,只买一部耳放,那只能是它!
可惜,钱就是个问题 ...... 如此耳放,是不宜多听的.
RP1000有胆味吗? 我可以说,基本没有. 至少可以说,它的胆味,比大多数胆机要少! 如果我们对胆机的认识,就是声音温暖,热烈,丰厚,音色华丽,低频一堆堆的(多数胆机都是如此),那RP1000就完全不是这样的.
可以说,音色比RP1000热烈,温暖,华丽的胆机,很好找,一找就是一把,音色比RP1000强悍,有劲的耳放,也不少,但RP1000就是如此佼佼不群,如此自然,规整而大气. 我不得不在仔细听过之后驻足为它吟唱一曲赞歌. 如果钱不是问题,只买一部耳放,那只能是它!
可惜,钱就是个问题 ...... 如此耳放,是不宜多听的.
RP1000驱动下的PS1000和GS1000"爱",显示出了歌德向传统回归的一种趋向.
在我个人看来,歌德先生似乎是感觉到原来的GS1000有些走得过远了,所以在GS1000"爱"这个产品的身上,把它稍稍往传统歌德声拉了一把.
Back to Grado
tradition! 而在PS1000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歌德向"传统"回归的意思.
PS1000,就是试图把RS1的高度凝聚性,鲜活饱满的中频,与GS1000的大声场,两种因素进行有机糅合的结果. 它造就出了一副声场比RS1,PS1开阔,而在开阔声场内尽量保持了RS1,PS1那种声音密度,扎实度的耳机.
PS1000,就是试图把RS1的高度凝聚性,鲜活饱满的中频,与GS1000的大声场,两种因素进行有机糅合的结果. 它造就出了一副声场比RS1,PS1开阔,而在开阔声场内尽量保持了RS1,PS1那种声音密度,扎实度的耳机.
直接对比PS1000,GS1000"爱"的另一个必须指出的感受,就是它们重量上的差异.
PSK真的蛮重的,虽然不会使颈椎感到吃力,但就象有些人指出的那样,听的时候不宜摇头晃脑,否则PSK比其他耳机更容易滑落下来.
相反,GS1000i 却是一副很轻,佩带高度舒适的耳机.
当然,PS1000的重量感,反映在它的声音特质上,竟然也是"重量感"! 它的声音更为扎实,密集,有力. 特别是低频段的表现,对那些讲究低频质量的人来说,是很致命的. 我记忆中没有哪副的低频可以象它那样既强悍,又干净不混(和它特性最接近的是PS1). 一般的耳机低频要么就是不混,也不强,要么就是强劲了,但浑浊了. 驱动良好的PSK却可以做到低频茁壮有力,充满雄性魅力,而又线条干净不混.
GS1000"爱"的声音,比起GS1000已经多了几分"重量",但比起PS1000来仍是显得轻巧,轻盈的. 声场还是要大一圈,但声音的扎实度,饱满性,凝聚性,要弱一些. 低频也没有PS1000那么强悍. 当然照例还是提醒一句,这丝毫不是说GS1000i 不扎实,不饱满,不凝聚,低频不强悍,只是与PS1000相比有所不及而已.
当然,PS1000的重量感,反映在它的声音特质上,竟然也是"重量感"! 它的声音更为扎实,密集,有力. 特别是低频段的表现,对那些讲究低频质量的人来说,是很致命的. 我记忆中没有哪副的低频可以象它那样既强悍,又干净不混(和它特性最接近的是PS1). 一般的耳机低频要么就是不混,也不强,要么就是强劲了,但浑浊了. 驱动良好的PSK却可以做到低频茁壮有力,充满雄性魅力,而又线条干净不混.
GS1000"爱"的声音,比起GS1000已经多了几分"重量",但比起PS1000来仍是显得轻巧,轻盈的. 声场还是要大一圈,但声音的扎实度,饱满性,凝聚性,要弱一些. 低频也没有PS1000那么强悍. 当然照例还是提醒一句,这丝毫不是说GS1000i 不扎实,不饱满,不凝聚,低频不强悍,只是与PS1000相比有所不及而已.
最后,总结起来看,GS1000i
虽然没有PS1000的旗舰位置,但重量轻巧,佩带舒适,声场庞大(比PS1000还大一圈),比起前代的GS1000则音色略为丰厚粘滞,在前端素质足够,风格对路的情况下,仍是一副很值得关注的高档动圈耳机.
英国What
Hi-Fi杂志明确地给了GS1000i极高的评价,把它列在森海HD800之上。GS1000i得到它的五颗星星评价,而HD800只得到四颗,并且明确指出HD800“被GS1000i在真实感、开放性和表现力方面击败”(Beaten
by the Grado SR1000i for realism, openness and insight)。
(完)
前一篇:注意鉴别高仿的DG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