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084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巴洛克

(2009-09-06 11:13:55)
标签:

文化

分类: 音乐及唱片
喜欢听哪种风格的音乐,和个人的阅历,心境,状态,是很有关系的. 我最早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早在中学的时候了. 和很多乐迷一样,一开始都是从所谓"名曲"入门的.

年轻时血气方刚,比较富于激情和冲动,和很多人一样,喜欢的是"浪漫派作品". 所谓浪漫派作品,从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李斯特开始,到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德沃夏克,再到篇制宏大的瓦格纳,马勒,布鲁克纳,是古典音乐里最色彩斑斓,最富于音响效果和激情的. 我相信大多数年轻的乐迷,都曾钟情于浪漫派作品.

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关系,我对沉静,内敛,朴实,细腻的室内乐,也一直情有独钟. 室内乐的"音响效果"是最一般,最平淡的. 这里没有大型管弦乐队的色彩,气势,动态,丰富织体,而只有内在,细腻,精致,典雅. 简单几件乐器,在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等作曲大师的笔下,可以表现出人类最深邃,最细腻的心思和情绪.  

有意思的是近来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听巴洛克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多. 想听音乐时,很多时候一抽便抽出一张巴洛克音乐的CD.

浪漫派音乐份量太重,犹如看一部激情戏,有时希望心脏轻松一些,就对此类作品持谨慎态度; 室内乐太过细腻,需要细心地品赏,如果当背景音乐瞎放,仿佛是对牛弹琴. 只有巴洛克音乐 ...... 大多数时候令人无法拒却.
 
巴洛克音乐的魅力经久不衰. 所谓的Baroque,从时代上讲,是1600-1750年左右的音乐艺术,已经过去了三四百年. 为什么它还能吸引很多当代的乐迷呢?

对我来说,巴洛克音乐最吸引我的元素之一,是它的生机勃勃,充满情趣. 巴洛克音乐是很富于节奏感和节奏推动力的,它不象浪漫派时期的音乐,旋律线条上下翻飞,忽快忽慢,忽轻忽响,节奏复杂而自由,而是往往保持着一个稳定而如同马不停蹄般一路向前的"奔腾活泼感".

吸引我的元素之二,是巴洛克音乐的"对比之美". 我个人一直坚信,艺术之美,在于变化,而忌讳单调. 再美的音色和旋律,如果一直是那样,缺乏足够的变化,缺乏明暗的对比,那很快就会转成乏味.    (参看我一篇小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awwn.html  )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往往采取各乐章快慢相间的手法. 也就是一个快乐章之后是一个慢乐章,之后又是一个快乐章. 这种间隔的做法,确实很简单甚至有点刻板,但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其实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一张流行歌曲的专集,里面连续几首快歌,或者连续几首抒情的慢歌,是一种什么听感呢? 肯定是不好的. 较为合理的安排是快歌和慢歌相间. 几百年了,人性是大致不变的. 人就是喜欢这个样子的变化.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慢乐章,往往具有一种恬静安宁的美感. 最为典型的如巴赫的"G弦咏叹调",还有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里的慢乐章. 很有意思的是,巴洛克时期慢乐章的旋律本身,往往是不如后来浪漫派音乐的旋律那么美的. 巴洛克时期还缺乏后来象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那样的创作优美旋律的大师. 即使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巴赫和亨德尔,也都不是旋律大师. 但巴洛克音乐里的慢乐章的美感,是特殊的,是迷人的.

它最引人的或许不是旋律本身,而是它带人进入的一种意境. 巴洛克音乐是很有意境的. 它欢腾活泼的快乐章往往使我联想起当时人们欢快的游行,舞蹈,宫廷里的派对,而恬静安宁的慢乐章则往往使我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绝对宁定感.  浪漫派时期的慢乐章,太甜美,太富于"心理的小冲动",而没有巴洛克时期慢乐章的静谧感,宁定感.

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上忙完俗务,有时我们太需要一种绝对的安宁感了. 这正是巴洛克音乐的慢乐章能带给我们的.

巴洛克音乐吸引我的元素之三,是它的细腻和优雅. 巴洛克音乐始终是优雅的,甚至是高雅的. 这里没有浪漫派作品里时有流露的过于激情或俗气的成分,而始终是精致的,优雅的,有一种高雅的美感.

聆听巴洛克音乐,仿佛是在和一位始终彬彬有礼而且气度高雅的人为伴. 巴洛克音乐很多是为当时的宫廷,王室,贵族阶层而创作,服务的,这使得它的本质,是高雅的,有修养的,绝少粗俗,粗砺的成分.

巴洛克音乐里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在现代音乐里几乎绝迹了的感情——神圣感. 很多作品是歌颂上帝,歌颂神,歌颂耶稣的. 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庄重,一种神圣感,一种静穆感. 这是现在的音乐里几乎被消灭了的情绪.  也许很多人对这种情绪毫无兴趣,但我认为,人活着,有时是必须体验这种感情和状态的.

巴洛克音乐或许是最适合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的. 它能立刻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和情境. 播巴洛克音乐,倒不必时刻端坐在"皇帝位"上凝神谛听,象听室内乐那样,而更可以随意地听,似听似不听,效果同样地美好和享受.

当然,可以这样听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巴洛克音乐作品数量繁多,很多有雷同之感. 当时的作曲家,写起作品来仿佛我们在论坛"灌水"似的,一天可以写好几首. 所以一些高手,比如Vivaldi,光是协奏曲就能写500多首. 这是后来的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的作曲家们望尘莫及的.

所以当我们听Vivaldi的某首协奏曲的时候,不必太在意,因为他写了500首协奏曲,你能要求首首是精品吗? 所以,就让它在家里营造一种情境,一种氛围; 在意时,觉得美时,仔细听听,其他时候,随意听听,就很好.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几乎没有"大编制". 当时的乐队,都是编制很小的,除了弦乐器外,主要的乐器有长笛,双簧管,小号,圆号等,而且乐队编制还没有定型,五花八门的搭配组合都有. 单簧管(黑管)当时还没有进入乐队,所以在巴洛克音乐里基本是见不到的. 当然还有作为"通奏低音"(低音部分的伴奏)的羽管键琴,管风琴,琉特琴,吉他等.  

这里就要提到所谓的"室内乐团"了. 在巴洛克音乐的演奏中,最活跃,最常见的演奏团体,就叫做"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 乐迷们所熟知的意大利的I Musici,英国的圣马丁室内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美国的奥菲斯室内乐团,圣保罗室内乐团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乐团一般人数在十多人,有的设指挥,有的不设完全靠默契,也有的由第一小提琴兼任指挥. 当然,大型交响乐团也可抽出一部分精英分子(每个声部的首席带队)组成一支室内乐团,演奏巴洛克作品.

我个人非常喜欢荷兰Philips和英国DECCA公司制作的巴洛克音乐. 比较钟爱的室内乐团是I Musici. 这是一个典型意大利风格的乐队,音色丰满甜美,节奏舒缓,手法细腻,整体演奏风格充满欧洲式的古典美. 它从五十年代成立后,几乎一直是在为Philips录制唱片,佳作无数. 象"四季"这种曲目,先后录制了五六次之多. 据我所知它最早为Philips录制的唱片就是"四季"(单声道录音).

Philips曾经在90年代初出品过一个Baroque Classics系列,CD封面都是一把扇子,内容,演绎和录音大多十分精彩,是很令人难忘的一批佳作.  其中很多演绎是I Musici,英国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的.
 
我爱巴洛克
 
对HI-FI系统来说,不管是耳机系统还是喇叭系统,要播好小编制的巴洛克时期作品,细腻,精致,纯净,典雅,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也就是说如果重播器材做不到"面面俱到""要什么有什么"的话,那必须搞好细腻度,精致度,声音的纯净度,而可以适当放弃一些气势,动态,两段延伸.

不是什么器材都能播得好巴洛克音乐,播起来很传神,传真的. 一些热情粗旷豪迈的美国器材,播大编制交响音乐时热力迫人,HI-FI性骇人,而播巴洛克小编制时,就完全不对味.

我个人认为关键之中的关键,是声音必须非常细腻和纯净,不能粗,不能有杂质.  巴洛克音乐重播中只要音质一粗,只要音色不够纯净,掺有杂质,就完了,哪怕是一点点,在敏感的耳朵听来,就不对味了.
 
 
最后,我推荐给大家一套价格便宜的巴洛克音乐入门碟: DECCA出品的Ultimate Baroque. 这是一套选曲,录音,演绎都非常精良的5CD套装碟,选取了维瓦尔迪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巴赫的4首乐队组曲,亨德尔的"焰火音乐""水上音乐",以及一些最耳熟能详的巴洛克名曲,参与演奏的都是一流的团体,如I Musici,英国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等. 5张唱片的录音水准也都属上乘,把巴洛克音乐的精致,细腻,纯净,柔美,良好地体现了出来.
 
我爱巴洛克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