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8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Transport值得一玩

(2008-12-03 21:29:23)
标签:

itransport

娱乐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初次听到WADIA的iTransport,是在快乐小猪家里听他的系统,并比较NX-03和莱曼耳放那次. 解码器是强悍的Mark Levinson No.35. 过于强悍了,有些不太实际. 没人会这么搭配的 ...

 

今天在店里比较实际地把iTransport接入了美国Lavry DA10这部八千多元的中档解码器. WADIA随机提供了一根数码同轴线,效果还可以. 不过今天的试听没用它,用的是我店内的一根同轴线.

 

iTransport值得一玩

 

试听的耳机是德国MB Quart QP450. 我的NANO是第二代,里面都是些320K压缩的MP3. 没有WAV文件,颇为可惜. 没法试WAV的效果了.

 

iTransport值得一玩

 

这是iTransport的背后. 既有数字输出(到DAC),也有模拟输出(直接到耳放). 如果你用模拟输出,那iTransport就相当于一个Ipod Dock了. 还有视频输出,这是Ipod Video用的,咱不关心.

 

iTransport值得一玩

 

iTransport可以同时接好数码同轴线(接到DAC)和模拟信号线(接到耳放),但数字和模拟无法同时输出,必须选一个.

如果两组线都接着,默认的是使用数字输出; 如果听到一半想切换到模拟输出,可以简单地按遥控器上的Mode键. 一键切换. 但要切换回去就没那么简单了,必须拔下Ipod,重新插上,才能回到数字输出状态.


我用iTransport的模拟输出接到RudiStor NX03耳放,试了一下,发觉模拟输出电平较低,放大器要把音量调到很大才有足够音压. 而且此时的音质比较一般了,声音平面化,层次和延伸不好.

接到DA10解码后,声音的活生感,层次感,清晰度大幅提升,算是比较可接受的音质了. 当然考虑到这是320K压缩的MP3,音质不会和CD机一样好 ... 整体听感不够柔和,细节虽多,但有些生硬. 不过,话说回来,我以前可从来没在Nano上听过如此"清晰"的声音. iTransport的功劳是它把Nano的数字信号单独抽取了出来,提供给DA10那样更好的解码器来解码. 这是它的主要价值所在. 用它的模拟输出,把它当Ipod Dock那是浪费.   

下次搞WAV进去再试一下!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

 

(以下为3月18日续)

 

 

这是我今次的试听组合: iTransport播放抓轨的EAC文件 + Lavry DA11解码器 + RudiStor NX03耳机放大器 + 天龙AH-D2000耳机. 对比参照试听的是ULTECH UCD100作为转盘 + DA11 + 同样后端.

 

iTransport值得一玩

 

美国Stereophile杂志曾经对iTransport做过一个评论,评论者是著名的杂志主笔之一Wes Philips. 在此评论中,作者比较了iTransport的数字输出供给Sim Audio SuperNova CD机的解码部分,以及同曲的CD碟用SuperNova播放,两者的音质效果.

凑巧的是,这位编辑大人的后端聆听系统,也是耳机系统(HA-1A耳放+K701耳机).

编辑大人Wes在听后告诉我们说,他认为两者音质是一样的. 我寻找字里行间有无他暗示我们说CD音质更好的地方,但找不到! 大家可一起去找找: http://www.stereophile.com/budgetcomponents/1008wad/index.html
 
现在问题就来了. 我相信传统HI-FI发烧友都会认为应该是CD机播碟音质好于用iTransport放iPod. 但Stereophile的编辑大人告诉我们他在耳机系统上听音质是一样的. 大家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信呢?
 
我的试听告诉我,不可信. 美国发烧天书的编辑耳朵感冒了. 我们再看看英国HI-FI评论界是怎么说iTransport的. What Hi-Fi给了它四颗星,完整的评论在这里: http://whathifi.com/Review/Wadia-170-iTransport/

我觉得这里英国人的评论就非常客观而准确.

 

我个人试听的感觉,iTransport+DA11解码器这样的组合前端,不要以高档CD机的标准去衡量,还是可以一听的. 不过要针对它的特性做一番搭配,不是随便接个后端就好声.

它和中高档CD机相比,弱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还是声音的密度感有些差距,另外听起来稍嫌直白了些. iTransport+DA11出的声,其实并不明显偏冷,也并不明显偏硬,更不偏"冲"——虽然确实有一些直白,在密度感,声音的"肉质"方面和中档CD机比还是差一些. 不过差距并不大.  我个人觉得出声的效果比电脑+DA11要好. 至少,iPod机器的播放环境是很干净的,不象电脑,供电环境差,机内还充满了各类电磁干扰,导致出来的声音首先就很难做到纯净,其次密度感要更差.

 

针对这样的前端特点,我觉得后面的耳机+耳放就很关键了,特别是耳放环节,要选择声音宽松,润泽,密度感良好的机种,而不要选那些注重"解析",音色偏干的机器.

比方我店内试听时用的NX03耳放,就和iTransport+DA11非常合拍,驱动DT880耳机或天龙D2000耳机,都得到良好的效果. 那种感觉有点象女士化了淡妆: 不是太过直白(素颜),而是有一层淡淡的水粉; 声音的细腻度,质感,细节还原,基本可以说OK了.

 

从价值衡量,2千多售价的iTransport,加上万元级的DA11解码器,再加上一部iPod,算一千元吧,这样总投资要达到1.4万,它们仨联合起来的音质并没有达到1.4万纯CD机的级别. 从这个角度看,是不值得的.

但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台1.4万的CD机,只能在家里播碟片,无法搬来搬去,无法随身,也无法PC-FI; 而iPod+iTransport+DA11这"三件套",却表现出三种用途的灵活性. 出门可以拿着iPod路上随便听,办公室里可以拿DA11接电脑享受高音质音乐(DA11的大小可以揣进包里携带),回到家里可以把这三样拼起来做Hi-Fi级音源,虽然音质不如1.4万的CD机,但比入门台机还是要好的. 比5K-8K级别的CD机,也是各有千秋. (有些方面纯CD机有些优势,但另外一些方面则"三件套组合"更棒.)

 

如果希望这个"三件套"更接近传统CD一些,不喜欢太直白的声音,可以在系统调整上下一些功夫. 我试过用音色更加醇厚的Lavry DA10解码器,并且用丽特P100再声电源给它供电,后端还是用润泽型的NX-03耳放,声音就不那么直白了,感性成分增加,完全可听可赏!

这才是iTransport的合适用途. 从这个角度和用途来说,才体现出它的价值.

 

我甚至把它和目前很红的SONY PCM-D50+解码器做过对比试听(都接入Lavry DA10解码器),个人结论是,iTransport的效果犹胜D50.  iTransport的声音比起D50要外向一些,用国外发烧友的说法,比较forward一些. 主唱者的歌声前倾一些,靠近一些,人声更有亲切感,更匀称,而D50的声音不仅距离稍远,而且音色有些薄,缺乏了那种亲切感,不是十分动人. 仅就表现歌者的感情,打动人心的程度说,iTransport比D50明显要好.  男声女声都是如此. 此外,D50发出的小提琴声音偏尖,而itransport对照之下就更为平衡,中频丰满而醇和一些. 虽然两者都不是很有韵味的那种,但iTransport至少声音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而D50则出现了问题. 对小提琴的重播来说,偏尖是一个问题.

 

我也用其他一些类型的音乐对比过,以我的审美口味,一致地认为Wadia iTransport要声音更好. 它比SONY D50要多一些热情和亲切感,结像要凸现一些,偶尔碰到一些比较前冲的录音,也许会出现D50内敛的声音更耐听而Wadia有些冲,但这样的情况很少.

古典音乐里弦乐群的质感,丰满感,也是Wadia更为自然. 热力四射的摇滚,更是映衬出D50的过于冷静. 注意这已是在音色醇厚,中频厚实的DA10解码器下出的效果. 假如解码器是冷声类型,D50会更难出好声.

除了前面我提到的,较冲的录音,可能是内敛一些的D50听感更佳外,其余情况,一般而言,我负责任地说一句判断:  Wadia iTransport是更好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