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CEC TL-2X转盘

标签:
cd机cd转盘cec文化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先看图. 个子很大,很重.
屁股后面. 写着MADE IN JAPAN的. 另外注意这是TL-2X
MkII第二代产品. 另注意它除了常规的AES,同轴,光纤外,还有个SUPERLINK输出端.
是什么? 是用于连接同厂解码器的特别专用RS232规格接口.
TL-2X是揭顶式的设计.
这是把顶盖推开后的样子. 大家可以看到,压片镇很大个,和CD碟的直径相同. 上图为移开压片镇,置入碟片后的样子.
下图为TL-2X的光头.
日本CEC的转盘里,TL系列是高档产品,都使用皮带传动. 老大是TL-0(95年推出),老二是TL-1,老三是TL-2.
目前CEC的网站上还列着TL-0,应该是还在生产的意思,而TL-1,TL-2都已停产.
TL-2是95年的产品,98年演变为后继型号TL-2X. 至于这个2X的第二代产品,倒不知是何年推出.
TL-2是95年的产品,98年演变为后继型号TL-2X. 至于这个2X的第二代产品,倒不知是何年推出.
试听搭配是:
1) 配合LAVRY DA10解码器(同轴)+MB Quart QP450
2) 配合Benchmark DAC1USB(同轴)+Solo耳放+K601
1) 配合LAVRY DA10解码器(同轴)+MB Quart QP450
2) 配合Benchmark DAC1USB(同轴)+Solo耳放+K601
CEC
TL-2X转盘表现出清丽细腻的声底. 这是我总结性的判断.
它声场特别大吗? No. 它声音特别饱满有力度吗? No. 特别醇厚? No. 音色特别毒? No.
可是它的声音精细而聚焦良好,音色端正而透明.
它声场特别大吗? No. 它声音特别饱满有力度吗? No. 特别醇厚? No. 音色特别毒? No.
可是它的声音精细而聚焦良好,音色端正而透明.
TL-2X的声场并不特别宽大,但声场是很精细的,比方你听管弦乐队的演奏,它没有给你一个超级宏大的音乐厅空间,但在声舞台内,各个声部的位置和结像,以及弦乐组的群感,是非常细致而聚焦良好的. 演奏时每个声部,每个独奏乐器的方位和结像,都清晰无误,毫不含混.
此外管弦乐队演奏的透明度也非常出色. 没有含混或朦胧的地方.
它没有那种宏大,力度澎湃,动态强烈的美国风格. 当然也没有美国风格机器常见的"偏粗"的缺陷. 它的声音是精细的,端正的,透明的,力度控制得当的.
此外管弦乐队演奏的透明度也非常出色. 没有含混或朦胧的地方.
它没有那种宏大,力度澎湃,动态强烈的美国风格. 当然也没有美国风格机器常见的"偏粗"的缺陷. 它的声音是精细的,端正的,透明的,力度控制得当的.
欣赏流行人声,它的音色相对来说属于比较淡雅端正的,并无浓烈醇厚的音色.
同时口型收得较细,不会出现"血盆大口"或凑到你跟前呼吸的感受. 这是否你的cup
of tea,就得看用户的主见了. 我这个人比较能接受各种不同的审美风格. 主观上觉得,用它听听东方式的小曲和流行曲调,是很耐听的.
精致淡雅的音色,是一种成熟的风格.
TL-2X转盘,和我店里常用的美国ULTECH
UCD100作为转盘,搭配DA10和DAC1解码器,声音差别大吗?
很明显是有分别的. 至于大不大,就我个人的标准而言,是明确的分别; 当然,在耳机系统上听不出他们区别的耳朵我相信也是有的. (在喇叭系统上一般而言区别会更显著.)
ULTECH作为转盘,明显音色要肉一些,糊一些,缺乏TL-2X的精细刻画和细腻的呈现; ULTECH的结像偏大一些,有时聚焦定位不如TL-2X那么细; 低频方面ULTECH不如TL-2X那么凝聚结实,显得有些发散. 有时也会感觉ULTECH的声音前冲了少许(毕竟是美国机器),而TL-2X的声音始终是控制得清秀而细腻的,不"爆"不"冲",虽然大动态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觉得还不够爽,厚度也不突出,但它本身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成熟的风格,并非七拼八凑的怪风格. 只要你寻找的正是这样的风格,那它就是非常好的.
很明显是有分别的. 至于大不大,就我个人的标准而言,是明确的分别; 当然,在耳机系统上听不出他们区别的耳朵我相信也是有的. (在喇叭系统上一般而言区别会更显著.)
ULTECH作为转盘,明显音色要肉一些,糊一些,缺乏TL-2X的精细刻画和细腻的呈现; ULTECH的结像偏大一些,有时聚焦定位不如TL-2X那么细; 低频方面ULTECH不如TL-2X那么凝聚结实,显得有些发散. 有时也会感觉ULTECH的声音前冲了少许(毕竟是美国机器),而TL-2X的声音始终是控制得清秀而细腻的,不"爆"不"冲",虽然大动态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觉得还不够爽,厚度也不突出,但它本身是一种风格,而且是一种成熟的风格,并非七拼八凑的怪风格. 只要你寻找的正是这样的风格,那它就是非常好的.
TL-2X搭配DAC1USB和DA10两部解码器,都有可取之处.
如果是搭配DAC1,以我个人口味音色太淡了一些,听古典固然不错,但古典以外的音乐,特别是那些较为感性的音乐类型,会不够感染力,总觉得偏清淡有余. HI-FI素质是无可挑剔的,但要我保持长时间不摘下耳机,光靠HI-FI素质是不够的.
如果是搭配DA10,欣赏流行音乐非常好听,既不过于前冲,声音没有刺激性,而且音色很松润有味,低频听感也十分舒服. 听古典音乐音色偏厚,不象DAC1那么通透飘逸.
总的来说按照我的口味,TL-2X最好不是搭配声音太清淡的DAC,以免整体效果过于清淡无味. 搭配一些欧系,美系的DAC,不论是走音乐味路线的,还是走大气动态路线的,都会是很合理而耐听的CD系统.
如果是搭配DAC1,以我个人口味音色太淡了一些,听古典固然不错,但古典以外的音乐,特别是那些较为感性的音乐类型,会不够感染力,总觉得偏清淡有余. HI-FI素质是无可挑剔的,但要我保持长时间不摘下耳机,光靠HI-FI素质是不够的.
如果是搭配DA10,欣赏流行音乐非常好听,既不过于前冲,声音没有刺激性,而且音色很松润有味,低频听感也十分舒服.
总的来说按照我的口味,TL-2X最好不是搭配声音太清淡的DAC,以免整体效果过于清淡无味.
最后说一下所谓"皮带模拟味"的问题.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 CEC
TL转盘是皮带传动的结构,所以特别有"模拟味".
我倒觉得,这个说法当然不算错,但也有联想和通感的成分. 也许是CEC的皮带传动机构引起了和黑胶唱盘类似的联想,进而激发了某些通感,使人听的时候有"模拟味"之感.
TL-2X转盘在听小提琴,大提琴,人声时,某些时候确实给人模拟味音色的感觉(音色不尖,不冲,不粗,自然有种细腻的类似于模拟的质感),但事实上和LP比不算"黑胶味"特别突出,事实上也要看录音和DAC的配合才有此感.
TL-2X转盘在听小提琴,大提琴,人声时,某些时候确实给人模拟味音色的感觉(音色不尖,不冲,不粗,自然有种细腻的类似于模拟的质感),但事实上和LP比不算"黑胶味"特别突出,事实上也要看录音和DAC的配合才有此感.
最后,我给CEC TL-2X转盘找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PHILIPS LHH500
Ref. 这是BRUCE版主家的宝贝,虽然是一台合并CD机,但它的转盘是著名的经典之作CDM4Pro! 搭配的后级为Jeff
Rowland 102驱动Klipsch Heresy III喇叭. 搭配的解码器为DAC1与DA10两者.
LHH500的模拟输出音质虽然一般,但作为转盘,是非常出色的.
反复切换聆听的结果,我认为LHH500的转盘,和CEC TL-2X,是各有千秋的关系,整体素质大致持平.
LHH500做转盘的声音,中频更为浓郁有味,比方听人声,结像略为突前一些,无论是人声,小提琴,萨克斯管,都音色较圆润醇厚,相比之下,TL-2X作为转盘时,音色要明显清淡一些,人声结像比起LHH500要靠后一些. 整体音色TL-2X可用"清爽平均"来形容,播古典音乐时音色极为清澈中性,彻底无染,而LHH500作为转盘的声音则使得音乐重播更有韵味一些,浓厚一些.
两者的高低频延伸大致持平,但TL-2X的低频线条要清晰,下潜我个人觉得略好于LHH500.
LHH500的低频略有膨胀感,听感浓密一些,没有CEC的清晰线条.
我个人听完后觉得,TL-2X搭配Lavry
DA10或这种比较强调音乐感的解码器,会非常合适,而搭配清淡监听,略欠密度感的Benchmark DAC1则不甚合拍.
试听过程中还给TL-2X换用了一根CARDAS Quadlink电源线,感觉听感变化明显.
Quadlink的声音比起先前所用的鸡线要油润有味.
实际使用中如嫌TL-2X的音色太过清爽,不够稠密,可以考虑通过电源线,同轴线来微调.
(完)
前一篇:舒尔SE102耳塞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