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响cd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这台CD机,是我1992年看着朋友从香港扛回来的. 也算是当年PHILIPS的一台入门级名机. 当年曾多次到他家试听.
一转眼16年过去了,偶访旧友,惊讶地发觉它还活着: 除了系上了一根红丝带 ...
原来是内部负责进出仓的皮带和齿轮都老化断裂了,只能改为用手动拉进,推出. 声音呢? 除了偶发小恙之外,居然还正常.
这台机别小看了它. 可是CDM4转盘的一部平价名机啊.
比后来的CD950之类要好不少.
请看它的背部. 它的固定模拟输出和可变模拟输出,是分开两边的. 一般当然是用它的固定模拟输出. 数字输出方面,有光纤和同轴.
虽然老,但一样出声.
拉到试听桌上,接上SOLO耳放,拿出K601耳机,开声!
原来它自带耳机孔的,旁边是音量. 再旁边是一个数码输出的关闭开关,可以把数字输出电路关闭(想必对音质有好处了?).
CD850II的声音,透过SOLO+K601的组合听来,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这些特点其实也是和它老机的身份非常契合的.
1)高频偏暗,延伸不好. 有人对刺激的高频敏感的话,这台老机就太好了. 它的高频圆滑又偏暗,即使是亮些的录音,也不会演绎得刺激. 当然代价是高频的细节,音乐的空气感,丢掉了很多.
2)低频"大""松". 宽大而松软的低频,缺乏下潜和冲击力,是一种听感不刺激,没有多少力度,轮廓模糊的低频.
3)中频略偏厚,音色清醇,染色少. 演绎人声还是比较醇厚的,但音色没有偏掉.
把耳机插在CD850II自带的耳机口听,则以上几个特点愈加突出. 与通过SOLO来推动相比,高频细节更少,而且隔了一层纱,同时中频更厚而突出,味道更浓. 低频也越发地松散.
换言之SOLO已经是有效地收紧了CD850II的低频,去掉了一些中频的脂肪,并使高频显得透一些.
另一件让我头晕的事是,CD850II+MINI-DAC的出声,竟然大多数地方比我店里平时听惯的ULTECH UCD100+MINI-DAC,还要好声!
CD850II本身的模拟输出,是绝不如UCD100的,而且从机价上讲,CD850II当年价4千多元,而UCD100是八千元; 想不到的是,都接入MINI-DAC后,竟然听出用CDM4转盘的CD850II,竟然比UCD100好声.
1)高频偏暗,延伸不好. 有人对刺激的高频敏感的话,这台老机就太好了. 它的高频圆滑又偏暗,即使是亮些的录音,也不会演绎得刺激. 当然代价是高频的细节,音乐的空气感,丢掉了很多.
2)低频"大""松". 宽大而松软的低频,缺乏下潜和冲击力,是一种听感不刺激,没有多少力度,轮廓模糊的低频.
3)中频略偏厚,音色清醇,染色少. 演绎人声还是比较醇厚的,但音色没有偏掉.
把耳机插在CD850II自带的耳机口听,则以上几个特点愈加突出. 与通过SOLO来推动相比,高频细节更少,而且隔了一层纱,同时中频更厚而突出,味道更浓. 低频也越发地松散.
换言之SOLO已经是有效地收紧了CD850II的低频,去掉了一些中频的脂肪,并使高频显得透一些.
确确实实,老机是有老机的缺点,和特点.
它的声音总体是欧洲式的,染色少,中频有厚度,但音色不偏; 两端的延伸和轮廓,肯定是不行的,模糊的.
奇怪的是这样的声音,主观听起来却非常顺耳.
声音刺激性小,耐听,顺耳,不让你去注意和想起HI-FI性,却能让你不假思索地一直听下去.
当然,我是不会满足于这种HI-FI素质弱智的声音的. 我想起它内部用的是著名的CDM4转盘. 虽然不是CDM4pro,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代名转"了吧. 瞧瞧. 干脆试试它的数字输出素质,在后面接个Mini-DAC,看它出不出好声!
当然,我是不会满足于这种HI-FI素质弱智的声音的. 我想起它内部用的是著名的CDM4转盘. 虽然不是CDM4pro,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代名转"了吧. 瞧瞧. 干脆试试它的数字输出素质,在后面接个Mini-DAC,看它出不出好声!
接上MINI-DAC解码器后,发生的事情,是令我颇为吃惊的.
(仍以SOLO+K601听,同轴线连接.)
稍微说下让我吃惊的是什么.
是MINI-DAC解码下的CD850II,是在基本保持了本身优点的前提下,前面提到的弱项,逐一消灭,声音品质大为提升.
高频偏暗,没延伸,没细节,没空气感?
......
现在高频还是很文雅的,不刺耳,但解析,空气感,高频段的细节,都出来了.
低频软,大,线条模糊,无力度?
......
现在低频的线条清晰了,力度出来了.
中频太厚?
......
现在中频突然之间形体感鲜明了,原本平面的,发散的音色凝聚起来了,仿佛半按下了相机的快门,镜头进行自动对焦,取景框里的景物一下从模糊变成锐利,凸出.
结论: 加了MINI-DAC解码后的CD850II, 声音提升惊人,但保持着CD850II原有的清醇宽松的音色. 原来,CD850II前面听到的那些问题,大多数是机器本身的解码素质不足(那个年代的解码技术所显)造成的. CDM4仍是非常棒的.
是MINI-DAC解码下的CD850II,是在基本保持了本身优点的前提下,前面提到的弱项,逐一消灭,声音品质大为提升.
高频偏暗,没延伸,没细节,没空气感?
低频软,大,线条模糊,无力度?
中频太厚?
结论: 加了MINI-DAC解码后的CD850II, 声音提升惊人,但保持着CD850II原有的清醇宽松的音色. 原来,CD850II前面听到的那些问题,大多数是机器本身的解码素质不足(那个年代的解码技术所显)造成的. CDM4仍是非常棒的.
另一件让我头晕的事是,CD850II+MINI-DAC的出声,竟然大多数地方比我店里平时听惯的ULTECH UCD100+MINI-DAC,还要好声!
CD850II本身的模拟输出,是绝不如UCD100的,而且从机价上讲,CD850II当年价4千多元,而UCD100是八千元; 想不到的是,都接入MINI-DAC后,竟然听出用CDM4转盘的CD850II,竟然比UCD100好声.
这次试听倒勾起一个想法.
在如今优质CD机价格乱涨的情况下,如能以较低价格搞到一些以前的,用好的转盘机构的CD机,接入现代的解码器,也许是具有一定性价比的一个音源方案.
当然,老CD机都多少存在老化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承受的风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