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词话》释文与赏析(11_19)

(2021-03-03 14:03:49)

《人间词话》释文与赏析(11_19)《人间词话》释文与赏析(11_19)


十一

原文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注释

出自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子夜歌》是乐府中《吴声歌曲》的名,相传是晋代女子子夜所作,诗中多用双关隐语,活泼自然。

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野,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唐代韩愈提出的一个诗学命题。韩愈《荆谭倡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译文

古诗称:“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是诗人在感到不公平时而发出的声音,因此“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赏析

    王国维首先引用《子夜歌》中的:“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人饿了自然要吃饭,人有了思念自然要歌唱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以此来说明“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思念只是诗歌中人的内心不平的一种表达,像羁旅之思、人生多舛、仕途坎坷等都能引起人内心的不平之感。这种愁苦之情让人的内心体验深刻,因此写出来的诗句往往能够感人肺腑,让人产生共鸣。而那些“欢愉之词”则不然,例如寿词往往就是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难出新意,对于诗人来说,这类作品不容易写好。

十二,十三

原文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注释

《更漏子》温庭筠: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端己: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字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乾宁进士。五代前期著名诗人、词人。
《菩萨蛮》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译文

“画屏金鹧鸪”是温庭筠所写,温庭筠词的品格与这句词相似。“弦上黄莺语”是韦庄所写,韦庄词的品格也与这句词相似。至于冯延巳的词品,如果一定要从他的词中找一句,那么“和泪试严妆”大概是最接近的吧?
赏析

一个作者的作品风格,其实能够通过他作品中的某些文字窥见其端倪。王国维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三人的作品中各选了一句,来总结他们的词品,王国维所说的词品是指词的艺术风格。
“画屏金鹧鸪”,画屏为闺中之物,精致的画屏上画着一双美丽的金色鹧鸪,展现出一幅艳丽多彩的画面。王国维用这句来形容温庭筠的词,旨在说温庭筠的词词风华丽、婉约细腻、用词艳丽。
“弦上黄莺语”,琴弦清雅,黄莺自然。王国维用这句来形容韦庄的词,是说韦庄的词活泼自然、意蕴深厚、婉转清新。“和泪试严妆”,看到的是一个妇人在闺中因为怨恨而擦着眼泪,“和泪”别具深意、不落俗套,“严妆”则写出了清秀美丽。王国维用这句来形容冯延巳词的品格,是说冯延巳词多写闺怨,满含风月之气,却又满含忧愁之叹。

十三:原文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释

南唐中主:即李璟(916—961),字伯玉,原名徐景通,是李昪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嗣主。李璟即位后,一改李昪的保守政策,开始扩张疆土,吞并了因继位而发生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使南唐疆土最大。但李璟骄奢淫逸,朝纲败坏,致使民不聊生,民间怨气冲天。公元957年后周侵入南唐,李璟无奈只得臣服于后周,自称唐国主,并改用后周年号。虽治国无力,但他的词很有名气,风格清新,笔法蕴藉,尤长于抒情,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其书法也很有艺术价值。李璟于公元961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其词被收入《南唐二主词》中。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离骚》屈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屈原
鸡塞:鸡鹿塞的简称,泛指边疆。
知解人:真正理解的人。
译文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句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离骚》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意境。但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只赞赏他的那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可见能真正理解的人是非常不容易遇到的。
赏析

这阕《浣溪沙》所描绘的是一番风败残荷的景象,李璟的幽怨寄予在只言片语里。荷花尽残,在阵阵的秋风里,在粼粼绿波里愁思翻涌。后人觉得“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与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安石认为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远不如此。但王国维认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与《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意旨相近。王国维把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联系起来,体会到了更深长的意味,他认为,“细雨”二句写的是实景,是为了照应起首的“菡萏”二句,主旨还在于“菡萏”二句,认为李璟要表达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细雨”二句只是为了加强主旨的表达,王国维之所以敢于推翻前人对这阕词的定论,定是因此。

十四、十五

十四

原文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释

温飞卿:温庭筠 (约812—866),参见第十一则,注释。
韦端己:韦庄(836—910),参见第十二则,注释。
李重光: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三十九岁时国破降宋,被封为“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皆有较高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是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国破前所写,都是些表现宫闱生活和男女情爱的词,题材狭窄;另一类是国破后,亡国的痛苦再加上对昔日生活的追忆,在词里寄予了他自身的感情体悟,这类词作远超前期作品,被谓为“神品”。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情怀开创了以词抒情的先河。同时,一首《虞美人》虽造就了“千古词帝”,但也葬送了这个伟大的词人。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公元978年,李煜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时年四十一岁。

译文

温庭筠的词,是句秀。韦庄的词,是骨秀。李煜的词,是神秀。

赏析

王国维评定温庭筠、韦庄、李煜三人的词分别用“句秀”“骨秀”和“神秀”。其中“句秀”最低,其次是“骨秀”,最高则是“神秀”。王国维用“句秀”概括温庭筠的词,说明温词之美在于词、句,缺少风骨和神韵之美;用“骨秀”概括韦庄的词,说明韦词有刻骨铭心之深情,但缺乏内在的神韵之美;用“神秀”概括李煜的词,说明李煜的词不仅具有“句秀”“骨秀”之美,而且还有内在神韵之美,多神来之笔。这正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绿水亭杂识》中所说的:“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从温庭筠这两首代表作中,可以看出温词长于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事物,带有鲜艳的色彩美,可谓是“句秀”。《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从韦庄的这两首代表作中,可以看出韦词秀丽文雅,别有情致,可谓是“骨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从李煜的这两首代表作中,可以看出李词情感真挚,流露出无奈的凄美,宛若灵魂的独白,不愧为“神秀”。

十五

原文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注释

周介存: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末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宜兴)人。清代词人、文学评论家。
语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金荃》:《金荃集》,温庭筠词集。《浣花》:《浣花集》,韦庄词集,其弟韦蔼编,是中国最早的词人专集。

译文

词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开始扩大,感慨也更加深刻,使词从戏子的歌变为士大夫的词。周济认为李煜的词在温庭筠和韦庄之下,真是颠倒黑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温庭筠、韦庄的词哪有这样的气象呢?

赏析

词到李煜这里才扩大了眼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慨更加深刻,究其原因,与李煜的人生经历有很重要的关系。李煜的作品以降宋为分界线,降宋之前的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降宋之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沉浸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之中,此时的作品句句都是血和泪化成的,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乌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穷无尽的长江东逝之水,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让人心惊魂动;《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生命的痛苦、人生的无奈超越了时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李煜一生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对人生的冷暖体味得尤为深刻,因此才能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好词,词也由“娱乐”转为了“抒怀”。

十六、十七

十六

原文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注释

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译文

词人,是不失赤子之心的人。所以,出生于深宫之中、成长于妇人之手,这是李煜作为一个君王的短处,但也是他作为一个词人的长处。

赏析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为人宽容、好生戒杀,有一颗孩子般的“赤子之心”。无奈命运弄人,他无心于政治却登上了王位,他不想争夺天下却当了一位亡国之君,从高高在上的帝王位,跌进了一个充满着无尽痛苦的深渊。李煜不是刘禅,他有一颗天真敏感的心,他怀念着自己的故国家园,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他的才华可以与中国历代最伟大的艺术家相媲美。当他跌入这个充满痛苦与屈辱的深渊后,在他如孩童般清澈的双眸中,经常饱含着眼泪。他的词不知不觉融进了自己的眼泪,凄楚无助的现实,在他的笔下真切而又深刻。李煜的词是他血和泪的凝聚,他的悲剧悄然改变了词的命运,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

十七

原文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注释

阅世: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指人经历的时世。译文客观的诗人,不可不多经历时世。经历的时世越深,那么积累的材料就越丰富,越富有变化,《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主观的诗人,不必多经历时世。经历的时世越浅,则诗人的性情越纯真,李煜就是这样的人。

赏析

王国维认为作者有客观作者和主观作者之分,以写实为主的属于客观作者,以抒情为主的属于主观作者。从这个标准中可以看得出来,施耐庵、曹雪芹等作家因为作品中多写实、揭露社会现实的不平和黑暗,归为客观作者;李煜的作品中多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怀念故国之情而归为主观作者。客观作者要多经历时世,深入感受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理性的心来剖析这些问题,才能在作品中揭露得深刻;而主观作者则恰好相反,只有经历的时世越少,作者的“心”才会保持得越纯真、越感性,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感人至深。

十八、十九

十八

原文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释

尼采: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在《苏鲁支语录》中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

宋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公元1100年哲宗病死时无子,向太后拥立赵佶为帝。宋徽宗因尊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在位时重用蔡京、王黼、童贯等佞臣,大兴土木、滥增捐税致使民不聊生,国势日下,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方腊、宋江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宋徽宗赵佶传位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宗同时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宋徽宗赵佶擅长书画乐舞,自创“瘦金体”,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存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有词集《宋徽宗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戚:忧愁、悲伤。

译文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李煜的词,正是以血写出的。宋徽宗的词《燕山亭》也略微接近。但是宋徽宗只不过是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之苦,而李煜则俨然像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一样,承担人类的罪恶,他们的境界就全然不同了。赏析宋徽宗赵佶从公元1100年继位到公元1125年让位于宋钦宗赵桓,在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中,北宋社会空前黑暗,官场腐败、宠信佞臣、民不聊生、起义不断是宋徽宗在位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加上北方女真族的崛起,内忧外患可谓十分严重。而这位自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赵佶却贪图享乐、荒淫无度,过分追求奢侈生活,最终导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这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徽宗赵佶在被金军押解北上的途中所写,故园的杏花依旧开放,可是山河易主、江山破碎,自己此番北上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悲哀之情无处不在,哽咽之声处处可闻。这首词可以称得上是一首不错的佳作。但同后主李煜的词相比,则境界高低、意蕴深浅一目了然。正如王国维所言,宋徽宗赵佶的词“不过自道身世之戚”,而李后主的词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一个是对个人身世之苦的感慨,一个是对人类灵魂的追问。尼采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就是精义。”唯有李煜的词堪当此论。

十九

原文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注释

堂庑:指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在此引申为境界。此句“堂庑特大”指境界更加深广。

中、后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和南唐后主李煜。

《花间》:指《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集,为五代时赵崇祚所编,选录唐末五代词五百首,全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词风香软,多是闺房题材,用词华艳,开历代词作之先河。
译文

冯延巳的词虽然仍保有五代时期词的风格,但他的词境界特别开阔,开北宋词一代风气。李璟和李煜的词都在《花间集》选录要求之外,无怪乎《花间集》不曾登选过一个字。
赏析

五代时期的词作中,王国维首推李后主,其次是冯延巳,他认为冯正中的词意境“深美闳约”,温庭筠、韦庄都不及此,而从文学史的地位上看,冯延巳与李璟、李煜都是开一代词风的人物。《花间集》中收录的词都崇尚雕饰,无非是裙裾脂粉、软香柔腻之词。李璟、李煜和冯延巳的词都在“花间”风格之外,所以并不曾收录,不是因为他们的文采被他们的功名地位所掩盖。原稿中这样写道:“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花间集》其实是以地域为标准结集的,所以没有将南唐词作收录在内,而且《花间集》中的此张泌非彼张泌,是王国维的失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