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间景日昣《说嵩》等六部著作木雕版的价值
清代<<说嵩>>等六部著作的木雕孤版,历经300多年的历史,现仍完好无损地珍藏于登封市档案馆。据中央档案馆权威人士说:这是我走遍全国所见到的唯一的保存完整、数量之多的木雕版,除此之外,全世界只有韩国有一套较完整的木雕版。此六部书均为登封籍人,清代康熙年间资政大夫、礼部侍郎加尚书衔景日昣所著。

此六部著作的木雕孤版分别是《说嵩》、《菘台学制》、《燄口施食》、《龙潭寺志》、《嵩岳庙史》》、《嵩崖尊生》。木雕原版均系清代登封县学“岳生堂”手工书写刻制,质地精良。全部刻板共计1394块,2700多页,80多万字。现存这六部书的木雕版中,尤以《说嵩》、《嵩崖尊生》、《菘台学制》雕版最为完整,其他四部共有28页残缺。这些雕版原存登封县学“岳生堂”,清光绪十二年由河南登封景氏族人为妥善保管先祖遗物,集资买回,先珍藏于河南登封大冶景氏祠堂西院藏书库,当时由景氏十六世孙景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文化干部杨新芳用马车拉回登封文化馆,文革后期登封文物保管所曾几度转入中岳庙、嵩阳书院保存,几经周折后于1987年秋季的一个星期日,经时任档案局长张泾生协调,有景克俊、赵金环、周艳芳租车到嵩阳书院后院西厢房拉回,然后由吴广德、彭志超用毛刷、放大镜整理后装袋入柜,并收藏于登封县(后改登封市)档案馆至今。
http://a4.att.hudong.com/52/58/01300000192618121660586066112_s.jpg景日昣著《说嵩》
景日昣(1661-1733)字冬旸(yang),号嵩崖,中岳嵩山登封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家贫如洗,但他爱好学习,孝敬父母,初读私塾,成绩优异,康熙十四年入嵩阳书院求学,从师于一代名儒汤斌、耿介等,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康熙三十年中进士。“学而优则仕”,出仕后,首任广东高要县知县,任职期间,平反冤案,治理水患,赈济灾民,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离任后,民自发为其立碑建祠。康熙四十二年,景日昣入京人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江南、陕西、河南、汾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大仆寺少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副都御史,后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赐资政大夫,加礼部尚书衔。他曾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三次主持科举考试。雍正三年(1725年),景日昣告老还乡,隐居于嵩山逍遥谷,专门从事著书立说,文章闻名于世,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雍正十一年病殁(1733年)。
景日昣像
景日昣自幼生活在嵩山脚下,对嵩山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对嵩山的山川河流名胜等潜心探究,最终成为研究嵩山的知名学者。景日昣一生著书颇丰,主要有《说嵩》、《嵩崖尊生》、《菘台学制》、《嵩台随笔》、《嵩岳庙史》、《会善寺志》、《龙潭寺志》、《燄口施食》、《嵩崖学凡》、《嵩阳学》等笔记诗文集,共计十四部。
在景日昣诸多的著作中,《说嵩》是记述嵩山最完备的一部志书。该书前有《序言》和《例目》,共十册三十二卷。从内容看来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包括(一)嵩高山,是一个总论,(二)太室上、(三)太室阳、(四)太室麓、(五)太室原、(六)少室上、(七)少室东、(八)少室南、(九)少室阳、(十)箕山;后一部分包括:(一)星野、(二)沿革、(三)形势、(四)水泉、(五)封域、(六)游记、(七)古迹、(八)金石、(九)传人、(十)物产、(十一)二氏、(十二)摭异、(十三)艺林、(十四)风什。前一部分,是对嵩山的综合叙述,系总论的性质,对自然地理、名胜古迹、历史事迹、战争原委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后一部分系分论的性质,以主要记述嵩山的天文,地貌人物、物产、宗教等。自康熙五十五年成书后,就成为人们了解嵩山、认识嵩山、研究嵩山的最具权威的专著,可称为中岳嵩山的“百科全书”。该书和《嵩岳庙史》一同被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在一般情况下,《说嵩》可与《徐霞客游记》相提并论。康熙末年,当时有较高声望的学者张伯行、吕履恒、陈鹏年等人,因和景日昣交往密切,曾为《说嵩》作序。张伯行是康熙年间进士,称景日昣“闻搏而识强”,但此评价尚“不足以尽先生之才”。张氏《说嵩序》称:“先生幼从游于汤潜庵、耿逸庵两先生,讲明正学为己任,而一以躬行心得为本。不屑屑于声音笑貌以博虚名,其中实有所见,而学确有所据。”吕履恒也说:“景冬旸先生,生长于嵩,自少所游历,凡嵩山记载,悉览而志之,垂四十年,乃著《说嵩》一书。自《禹贡》外方以穷其源,而析其流。于诸书所得。即手札之,考诸古而质诸今。下至稗官野史,旁及二氏之藏,靡不广闻而力究之,其志可谓勤矣。”陈鹏年《说嵩·序》也说:“今景冬旸先生《说嵩》—编,始叹援据之精,杼轴之妙。大函细入,自命一家。直可与《山海经》、《尔雅》共垂不朽,而非一切记载所能及也”。以上三人在当时学术界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对于《说嵩》的高度评价,都非常符合实际。景日昣《说嵩》一书,在历史、地理等方面,实为牡丹中之姚黄、魏紫。该书对嵩山一带的历史地理、民情风俗、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无不一一加以详述,因该书出自景氏名家之手,所以在取材方面,力求符合实际;内容方面,力求丰富多彩;考证方面,力求立论精辟;叙述方面,力求行文生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说嵩》成为所有记载嵩山的书籍中最好的一部文献史籍。可惜的是这部巨著自从问世以来,存量不多,仅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有少量馆藏,这可能是由于该书印数极少的缘故。《说嵩》不仅是历史地理学巨著,其文笔之妙,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佳作。由此看来,及时保护与抢救这批木雕版,也是迫在眉睫的工程。
景日昣不仅是一位良吏,还是一位名医。其著述并不仅仅限于嵩山,《嵩崖尊生》是景日昣集20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而著成的一部综合性的中医学专著,尤其对妇科病有独到见解。该书共十五卷。卷一气机部,阐述五运六气;卷二诊视部,分析脉法;卷三药性部,介绍400余味药物性味功能;卷四论治部,从脏腑虚实的角度,结合时令、药性诸方面阐述用药法则和服药方法;卷五病机部,分析病机九十余条;卷六—卷十三,按人体生理上、中、下部和周身部,分述多种疾病证治;卷十四妇人部;卷十五幼部。全书论述广泛,资料丰富,结合临床比较密切,记述治疗方剂颇多,被列入中国医药宝典名录,传入日本后颇享盛名。《嵩崖尊生》据说是景日昣尽得少林高明僧医之真传,并结合自身行医实践之心得而写成的。《嵩崖尊生》是嵩山地区乃至全国中医的必备工具书,是少林文化禅、武、医之医学专著,是少林医学的精髓,为研究嵩山文化之医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范本。
《说嵩》等六部著作木雕版雕刻于清代,经鉴定,均系康熙三十九年至五十五年间全部用墨笔在木板上手工雕制而成,首页分三行,自右至左刻有“嵩崖景冬旸、说嵩、岳生堂”字样,板框高19.5厘米,广14.5厘米,11行25
字,八开版面,版心为花口,鱼尾上有书名,四周双栏,有阴刻、阳刻仿宋繁体字,字迹清晰、雕工精湛。专家认为,无论从作者身份、载体、形态、书法艺术、数量及内容等方面看,均极其珍贵。这六部著作均详实地反映了中岳嵩山的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宗教、古迹、文化教育以及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县衙堂规、民规民约、移风易俗、兴建义学、督察评议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因此,是研究嵩山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传统中医学及地方法规民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木雕版均系以上六部著作的唯一原版,成书存世极少,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查找,北京图书馆仅藏有《说嵩》和《嵩崖尊僧》,《崧台书》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仅藏六册一函。
景日昣《说嵩》等六部书的木雕版不仅具有唯一性、完整性、艺术性等特征,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献,也是极其贵的文化遗产。将这六部著作木雕版作为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向联合国申报,将对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档案,弘扬嵩山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