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不要走,不要走,爸爸不要走……”,两岁的小阳阳奋力挣脱奶奶的手臂,追赶着欲离家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他踉跄地向前跑着,伸出一只稚嫩的手,试图挽留爸爸妈妈远去的脚步,那哭声撕心裂肺,让人心痛。在一旁抹眼泪的奶奶跑上去抱住孙子,示意儿子和儿媳妇赶紧离去,而那一对即将离家的父母,对幼子更是心生不舍,年轻的妈妈满脸是泪抽泣着忍不住频频驻足回望,年轻的爸爸强忍住心酸,奋力将妻子拉上了车。车一响,后面孩子的哭声更加绝望而心碎,在一旁的乡亲也不免动容。
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分别的一幕,正值国庆假期,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思家心切,千里迢迢赴家探望在家守候的父母和孩子,短短的7天,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孩子对爸爸妈妈无比的依赖和撒娇,他穿上妈妈新买的衣服,向人炫耀爸爸给买的玩具;而进入花甲的父母则满心喜爱的看着自己的儿女和孙子,巴不得一天让他们吃遍自己亲手做的“山珍海味”。可是七天很快就过去了,分别之刻,伤心之时。
在家三天,我亲历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喜和悲。长假第一天,孩子的父母像南飞的候鸟一样归来,顿时老人孩子乐开怀,有的由于长期分离,孩子对父母相认却不相识,但能看出孩子那份心是喜悦的,幼小的他们用不加掩饰的笑容和故意撒娇来向你示好。三岁的小堂侄在外打工的爸妈没有回家,看到我和在外上学的堂叔回来,每天睁眼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叔叔家玩”,我们家的院门每天都是他喊开的,这小家伙每天都乐不开支,到哪儿都要和我们粘一起。到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也差点被他伤心欲绝的哭声所停留不忍离去,分别那一刹,可怜的小堂侄被一旁瘦弱的奶奶紧紧拉住,哭声和喊声随着车轮慢慢碾去。
当初热闹活力的小村庄,如今几乎成了荒地,家家户户都倾巢出外打工,如今只剩三家独守着村庄,他们都是老人和儿童。古老的村庄寂静地令人心伤。
据报道,现在城市里大约有5800万农民工,如今在农村,外出打工已经成了谋生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南方偏僻的山区农村,耕地面积少,产量低,农业生产达不到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加之农民的受教育意识日益增强,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收入中占到了80%以上;其次,农村的攀比心理也很强,家家户户比着盖楼房,家里没有楼房的儿子很可能娶不到媳妇;再次,随着新型农民工的崛起,闲置耕田而外出打工成了农村年轻人的首选,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不愿意回到落后的农村拾起上一辈的锄头头朝地背朝天地种地,也不满足通过种地获取刚够温饱的收益。所以,尽管国家不断出台农村优惠政策,但还是无法拽回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村人,而且有一批新型农民工正在向城市转移,他们最终将脱离农村成为城镇人口,但大多数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游离徘徊,给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但他们为了生活抛家离子的无奈和辛酸,又能与谁诉说,只能在琉璃光彩的繁华都市中悄然掩盖。
近年来,媒体和社会人士对留守儿童、老人以及妇女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也带来了一些良性影响,但关注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希望社会和有关部门对他们继续给予关爱和重视,虽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反哺城市的农村,更不能将农村的千万母亲和孩子置于时代的落潮中,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儿女和父母的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