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明月福地洞天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禅境明月
——峨眉山大乘寺楹联诠释
大乘寺,位于洗象池之上,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西域(尼泊尔)高僧阿罗婆多尊者来到峨眉山,见此山环水绕,与西域化城寺地形相似,便发心兴建道场,取名化城寺。因山高无瓦,运输不便,且冰雪严寒容易冻裂,便以木皮盖顶,又名“木皮殿”。寺庙屡建屡毁,到清嘉庆年间,法堂上人重建,改名大乘寺。现在寺庙已疲,而楹联却遗留下来了。联文曰:
香象渡河,愿王眷属来千佛;
白猿献果,滇客因缘证二仙。
该楹联由赵藩所拟写。赵藩(1851-1927),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禅老人”。云南省剑川县向湖村人,白族。光绪年二十八年(1902)11月,赵藩先生为四川盐茶道使,去峨眉茶乡视察,住峨眉山,所到之处吟诗作对,留下墨宝。如,题峨山大乘寺客堂:“煨芋勿多谈,领取十年宰相;啜茶聊小坐,居然半日神仙。”当然,他最著名的还是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尤其1958年,毛泽东来武侯祠时,十分推崇此联,并嘱咐当时来四川任职的梁兴初,要到武侯祠观读“攻心联”。一时间,“攻心联”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了研读的热潮。
上联:香象渡河,愿王眷属来千佛
香象渡河:为佛家的一典故。喻大乘菩萨修证,比喻悟道精深彻底。《优婆塞戒经卷一·三种菩提品》:“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比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
愿王眷属来千佛:“愿王”,指普贤菩萨。中国四大(文殊、现音、地藏)菩萨之一。《华严经》云:“一切如来,有长子,名普贤。”因提出“十大行愿”而被称为“愿王”。又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上联的含意:讲述了佛家之传说,即普贤菩萨率眷属3000,践行十大行愿,筑普贤道场。
下联:白猿献果,滇客因缘证二仙
白猿献果:为佛家的一典故。即“雪山太子”。释迦牟尼在雪山苦修,赤膊抱膝蹲坐,无人间烟火,骨瘦如柴,靠“白猿献果”,“麋鹿献乳”苦熬,体现了他经受了非凡的磨练。
滇客:是指作者赵藩自己,即为云南人。而峨眉山的“白猿献果”却有所不一样。相传,两位香客行至深山,苦于无水解渴,这时一只毛色雪白的猴儿将大蟠桃放在路边,二人吃后,顿觉轻盈,飞身成仙而去。
下联的含意:讲述了道家之传说,即作者赵藩有缘听到了“白猿献果”美丽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