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2023-12-19 17:18:59)
标签:

葱姜园子

峨眉山

佛学

文化

文史

分类: 历史文化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葱姜园子

癸卯年五月,有幸谒拜了广州光孝寺

同路人疑问:为什么总是去参观寺庙,不都一样吗?其实,凡有点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每一座寺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尤其是时间(如历史背景)、空间(如区域)的不同,其寺庙的内涵是不一样。曾经,从文献中读到过光孝寺,心之响往,今日终于如愿以偿。如果一定要问谒拜的理由,主要有三:悠久历史独有的建筑风格和历代高僧驻锡之道场。

谈到光孝寺的历广州民谚一句话概括“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当然,不是真的就指光孝寺的历史比广州城还要悠久,而是强调光孝寺的厚重历史和崇高地位。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不仅讲学传授,还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多种植柯子树,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取名制止寺,这就是光孝寺的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寺。当时,中国南方只有一座寺庙,南京现在的大报恩寺广州的制止寺是岭南第一座佛寺、南方第二座寺院。制止寺主要用来接待外国僧人来华居住和翻译佛经。东晋隆安五年(401年)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在此建大雄宝殿,奉敕译经传教,改寺名为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光孝寺的建筑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开创了华南建筑史上独有的风格和流派。据《光孝寺志》记载原有十殿六堂,三阁,二楼及僧舍坛台等建物,号称“十房四院”,规模雄伟,妙相庄严,为岭南丛林之冠。本地民谚光孝和尚,跑马烧香”是最生动的写照。由于历史变迁,寺院几遭破坏。光孝寺有建筑布局“伽蓝七堂”制,具体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yì)发塔其西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其中,以大雄宝殿为代表,时创建,唐代重修,传统民族形式和岭南风格巧妙结合的杰作殿的顶部建筑别出心栽,屋顶结构采用双檐式,再加上殿顶精彩的瓦饰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古建筑中所仅见的。殿堂上为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而令人惊喜的是,1950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这批珍贵木雕现已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的唐代文物精品。大殿周围优美质朴的石勾栏等,整座大殿给人以美观大方、舒适清新而不失庄重、端严的感觉。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大殿右侧为供奉护法神之伽蓝殿,左侧为六祖殿。六祖堂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惠能,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惠能光孝寺法缘,文曰: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高僧惠能在光孝寺与僧论风幡菩提树下受戒,剃度出家,启东山顿悟法门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六祖殿前有古菩提树,为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种植,"光孝菩提"为羊城八景之一。据载:公元505年天竺国高僧印度僧人智药禅师航海来到广州,他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把它种在寺庙里,最初的菩提树在一场电闪雷鸣中毁掉了。现在的存在的菩提树是他移载存活的分枝,1500年过去,这株菩提树渐渐称为光孝寺的象征。

光孝寺钟灵毓秀,自然吸引了各方高僧。据《光孝寺志》载有三位开山祖师,即昙摩耶舍、求那跋陀那、智药三藏弘法祖师较著名的有:达摩大师、惠能大师、鉴真和尚)、真谛、般剌密谛、不空等历代住持四十二人;继席贤哲四人昙谖、寄庵、敏言、憨山绍法宗将一人,天然大师。似乎任选一位高僧都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比如:南北朝时天竺高僧达摩禅宗六祖惠能,难怪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又称菩提达摩,是佛家禅宗的创始人,天竹人,禅宗二十八代如来佛。是把禅学带进中土世界的第一人。遵从师父训谕为到中国传教,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终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期间也曾驻锡过光孝寺,为取清泉,开凿了一口水井,供僧侣吃喝用水,故称洗钵泉。后来僧人为纪念初祖达摩,在水井处建一小亭,名洗钵泉”,其旁立了一块达摩画像碑。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当然,与光孝寺法缘最深的当数六祖惠能,并遗留下了许多典故和足迹。例如:最著名的“风幡论辩”典故。当时,惠能从湖北黄梅出逃,归隐于光孝寺,潜心埋名静修禅心,没人知道他是受弘忍法师密传衣钵之人。公元676年的一天,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是风在动,一个说是幡在动,争论不下。惠能插口解释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们的心在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典故深刻地刻划出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教义。一语即出众僧无不为之折服,印宗法师见惠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这才将珍藏的衣钵出示,当得知惠能的身份后,便在菩提树下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由此惠能的声望与日俱增,后终创佛教南宗一派,成为南禅开山祖,独崇佛坛。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寺院内专门建造了一座风幡阁。六祖殿风幡外,还有瘗发塔公元676年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住持印宗法师为纪念惠能大师出家剃度因缘而募款兴建,塔内痉藏六祖头发,以石为基础,砖灰砂结构,八角形,七层,高7.8米。每层有佛龛,嵌有泥塑佛像。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

除此,唐·印度僧真谛三藏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并称四大译经家在光孝寺期间,所译经典甚丰,译经六十四部,其中所译的法相、唯识之学,至隋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派。唐·鉴真和尚到光孝寺中传授戒法。在749年,鉴真和尚往日本传法,遇海风漂至南方,遂在地弘法,到光孝寺中传授戒法,受四时供养。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高僧憨山大师,在光孝寺讲《四十二章经》,提倡禅净双修,重修殿宇,并撰仪门联:“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祗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

光孝寺有历史,还有十方诸佛庇佑;有古迹,历代高僧加持,可谓是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净,以清净心看世界。此时此刻又想到惠能大师菩提偈》之一: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岭南第一名刹——光孝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怀
后一篇:楹联习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