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慈云常庇福荫拾宝筏普渡众生——峨眉山仙峰寺大雄宝殿楹联诠释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布慈云常庇福荫
——峨眉山仙峰寺大雄宝殿楹联诠释
文/葱姜园子
仙峰寺,古名慈延寺,因旁靠仙峰岩而得名。该寺有两大特点:一是九老洞,即誉为"峨眉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洞临绝壁,藤萝倒植,烟霞缥缈。加之,许多神仙故事,给它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奇色彩。二是佛道二教汇集,最具代表的就是“财神殿”。显然,财神殿为道家之殿,供奉财神爷赵公明塑像。并有楹联"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除此,大雄宝殿有一楹联,佛法深奥,智慧无穷。联曰: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峰头外布些慈云,常庇琉璃世界;
愿人出孽海迷津、名场利薮,洞口前撑来宝筏,普渡亿万生灵。
据载,该楹联1866年由赵熙先生所撰。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
上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峰头外布些慈云,常庇琉璃世界;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引用魏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借用来描述仙峰寺周围的景象: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峰头:指仙峰岩。
慈云:比喻佛之慈心广大,犹如大云覆盖世界众生。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鸡跖集》曰:“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
琉璃世界:即东方琉璃世界,是药师佛的净土。东方表示日出之处,以东方为生之乐国,象征万物生长。那里的地面由琉璃构成,连药师佛的身躯,也如同琉璃一样内外光洁,所以称琉璃世界。佛经上说此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具有说不尽的庄严美妙,那里没有五欲的过患,没有三恶道,人人为善;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垣、宫殿都是七宝所成。
上联的含意:仙峰寺隐于深山,具足佛之慈心,常庇福荫,保佑万物生长、众生平安。
下联:愿人出孽海迷津、名场利薮,洞口前撑来宝筏,普渡亿万生灵。
孽海:业海。指由于种种恶因而使人沦溺之海,罪恶的世界。《镜花缘》第二回:“那时我果糊涂,竟任百花齐放,情愿堕落红尘,受孽海无边之苦,永无翻悔!”
迷津:意思是指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联中指迷妄的境界。唐·敬播《序》:"廓羣疑于性海,启妙觉于迷津。"
名场: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唐·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利薮:财利的聚集处。《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库房旧例,一吏轮管两季,任凭县主随意点的。众吏因见是个利薮,人人思想要管。”
洞口:指九老洞,位于仙峰寺右侧,即"峨眉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九老洞”的得名,源于一神奇的传说。相传,轩辕黄帝远道从黄河边来峨眉山访天真皇人问道,巧遇穴居此洞中的九位老人,名叫“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问及年龄,九位老神仙已记不清楚,只记得他们曾经在年轻时候为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捡过石头,看来是资历不浅的了。“九老洞”的得名源出于此。
宝筏: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唐·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清·赵翼《题王摩诘诗》:"我闻释氏妙变化,宝筏能引迷津断。"
生灵:佛教认为万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有佛性的生灵,故禅宗大德有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下联的含意:愿人们远离罪恶、淡泊名利,皈依佛法,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