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佛性风似妙谛——峨眉山息心所山门楹联诠释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月如佛性
——峨眉山息心所山门楹联诠释
文/葱姜园子
息心所,峨眉山中山区的一座小庙,位于万年寺后观心坡上。寺居岩畔,高悬半空。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过去,香客朝山不绝如缕,特别是攀登观心坡后,总会在此小憩。有“僧闲野寺古,山静白云蒙”的韵味。
对“息心”二字,既是人之名,又是寺庙名。相传,古有息心居士静习于此而得名。明末清初荒废,乾隆年间德辉和尚重建寺宇,沿用其名。虽不知“息心居士”何许人也。但是,似乎冥冥之中传递着一种信息:从结茅开始就以“静习”为宗,其目的是“息心”。难怪现在的息心所也成为了法师们闭关修行之地。佛家言:“即是摄心,不狂不燥,平静如水”,“息心即是息灾”。对此,梁朝·释亡名的《息心铭》较为详细:“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唐·皇甫曾《赠鉴上人》(鉴真)诗:“息心归静理,爱道坐中宵。”其山门上悬挂了一副楹联,内涵丰富,独具风格。联曰:
鹫岭元宗留月印;
檀林妙谛识风香。
落款:1979年刘东父书。刘东父,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人。青年时入刘湘幕府,后出任《济川公报》总编辑、《川康通讯》社社长、《国难三日刊》社长、川康绥靖公署秘书处长、民事处长等。1947年退职回家,鬻字为生,1954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1955年加入民革。长期从事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和诗书画创作,著有《刘东父书洛神赋》《旷翁诗抄》《旷翁书画》等。
这一副楹联是典型的佛教类通用联,类似的比较多。比如:北京大兴德寿寺大殿联:“沙界净因留月印;檀林妙旨悟风香。”又如:北京雍和宫延宁阁联:“狮座宝花拈来参妙谛;檀林法乳触处领真香。”等,就不一一例举。
上联:鹫岭元宗留月印
鹫岭:指印度灵鹫山。北周·庾信
元宗:佛祖之下第一代称宗,也就是元宗,即开元立宗。南朝·梁·沉约《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月印:即月印千江,是佛教的一个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如佛性,江为众生。月只有一个,江却有千条,而千条江里印照的千个月亮,只是唯一的当空的月亮本体的千个影子。它是一种喻义。如:“一切水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水。”又比如:唐代的飞锡禅师在《念佛三昧宝王论》里,以一月之月体、月光、月影譬喻佛的法、报、应等三身。正如《金刚般若波罗密》所言,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
上联的含意:佛祖从开元立宗就讲佛性,如月印千江。
下联:檀林妙谛识风香
檀林:栴檀之林,佛寺之尊称。南朝·齐
妙谛:精妙之真谛。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八千里外常扶杖,五十年来不上朝’,将杖朝二字拆开一用,便成妙谛。”佛教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二谛:真谛和俗谛。三谛:空谛、假谛和中道谛。
风香:指香风,即带有香气的风。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铿锵之响,于一念中,怳然入悟。”
下联的含意:佛所说之妙法,如能袪病予乐之栴檀,香风所过,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