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盏明灯供普贤——峨眉山金顶华藏寺楹联诠释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万盏明灯供普贤
——峨眉山金顶华藏寺楹联诠释
文/葱姜园子
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之巅,海拔3077米。其中“金殿(铜殿)”是华藏寺的最高一殿, 俗称金顶。其历史悠久,创建于公元1世纪,时称普光殿。唐宋之际更名光相寺。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山西五台山僧妙峰,携潞安沈王朱模赐金数千来蜀,于寺后高处铸造大峨山铜殿,万历帝朱翊钧题名“永明华藏寺”。据《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载:铜殿高二丈五尺(8.33米,)宽一丈四尺四寸(4.8米),深一丈三尺五寸(4. 3米)。灭、桷、门、窗全系铜铸。上为重檐雕栋,环以绣棂琐窗。中祀普贤铜像,旁绕万佛。门枋空处,雕画云栈阁之险,及入山道路逶迤曲折之状。宝顶渗真金,巍峨晃漾,光照天地,故称“金顶”。尔后,“金顶”二字也就成了峨眉山主峰顶的代称。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山精华所在。殿中有一副著名的楹联,联文:
金顶万盏明灯,供养大心菩萨;
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弥陀。
落款:佛纪二五三三年岁次己已九秋宽明法师属正,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首二三任主席竺摩并书。竺摩(1913—2002),浙江乐清人,俗姓陈,幼年于雁荡山出家,自号雁荡山僧。毕业于闽南、武昌等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为入室弟子。1953年转往马来西亚槟城,先后连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主席十余年,并任马来西亚佛教学院院长、檀香山檀华寺住持等职。编著《心经讲话》、《佛学问答第二辑》,并修订《普贤十愿讲话》。
上联:金顶万盏明灯,供养大心菩萨;
金顶:联中指地名,即峨眉山主峰顶。(参见上述)
万盏明灯:指“圣灯”,又名“神灯”、“佛灯”。金顶元月的暗夜,摄身岩下暮色苍茫,有时忽见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在黑暗的山谷间飘忽不定,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圣灯”。佛家说飘浮的神灯是“万盏明灯供普贤”。释心诚《圣灯》诗云:“飞自峭崖东,飘来点点红。回翔分远近,掩映入空蒙。焰冷千 年火,光摇半壁风。夜深人静后,挂满梵王宫。”
大心: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四:“菩提名诸佛道,萨埵(有情)名或众生或大心,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名大心。”
上联的含意:点万盏明灯,供十方诸佛,诚恳地祈求慈光普照,行愿无边际,普贤之光照亮三千界。
下联: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弥陀。
普贤: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
十大愿王:指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又称为普贤愿海,出自《普贤行愿品》。具体为
导归极乐: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总结,在经文最后,普贤菩萨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就是到了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圆满呈现。又说:“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希望一切的众生,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所以十大愿王引导众生皈向西方极乐世界。
弥陀:阿弥陀佛。
下联的含意:普贤菩萨让众生修习十大愿,引导他们皈向阿弥陀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