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葱姜园子
葱姜园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774
  • 关注人气:9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2023-02-17 10:43:28)
标签:

葱姜园子

峨眉山

佛学

文化

文史

分类: 历史文化

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福地洞天高 禅关明月净

——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葱姜园子

福地洞天高,湾环九十九倒拐;

禅关明月净,彻照三三菩提。

这一副楹联悬挂于仙峰寺财神殿门柱上财神殿,应该是一座道观殿。在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贤道场”怎么会出现道观呢?没错,峨眉山在形成“普贤道场”之前,曾经为道教的福地仙山,名“虚灵太妙之洞天”、“第七洞天”、“皇人之山”,遗留下了许多遗址,如纯阳殿十字洞七宝台九老洞等。其中,也包括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

楹联的首句,即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就可以看出是一副佛道并存楹联,有对于研究峨眉山教、到佛道并存,然后成为佛教名山,其互相渗透融汇的演变过程。另外,落款:“福建晋江磁灶弟子吴明晓、周英拜献,夏应良恭书、清毕功氏句,同邑陈文祥沐手镌刻·毕功氏何许人也?不详。夏应良别署容盦,1943年生,四川夹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约美术师,乐山市美协会员,夹江书画纸同业商会顾问。早年起即有书画作品参加全国及海外展览,出版有《蜀派书法名家精品.夏应良》《夏应良青绿山水》等书画作品专集。

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上联福地洞天高,湾环九十九倒拐

福地洞天: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峨眉山在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名“虚灵洞天”。据《说郛》引《洞天福地记》云:“三十六小洞,出本教《淹山白玉经》。第七洞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正史中最早为道教立传的《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抱朴子》更详细地言:“黄帝……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天真皇人何许人?据《五符经》说:“皇人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丈余,发才数寸,居峨眉山北绝崖之下”;“皇人住峨眉山北,绝崖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在传说中,天真皇人和道教主太上老君是一个人。宋太宗在赠峨眉山对联时曰: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逸之乡。”所以,峨眉山名为“虚灵太妙之洞天”、“第七洞天”、“皇人之山”等。

财神殿,为仙峰寺第一殿,供奉道教四大元帅之一赵公明。赵公明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敬为武财神,居于峨山,威震天下,名扬千古。

九十九倒拐峨眉山著名险坡,即登仙峰的必由之路。起于凌霄亭,止于寿星桥。一拐连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头,忽地峰回路转,又是一坡。传说当年普贤来峨眉山建道场之初,途经此地时,见这里山势高峻,坡陡石滑,险绝人寰,便授意灵祖菩萨指挥随行三千力士同时动手,每人修一级台阶。三千石级顷刻而成,灵祖验收时一数,恰好石阶有九十九道拐,此坡因此而得名。其实,据《峨眉山志》载:在凌霄亭至寿星桥之间。从山顶至山脚,坡陡路狭,曲折多弯道,故名。又名寿星坡。高度300米,纡回2.5公里,约有69道拐(一说53道拐)、1840余石级。

联的含意:以道教为内容,欲知峨眉山洞天福地就得攀登艰险的九十九道拐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下联禅关明月净,彻照三三菩提

禅关明月:佛家语,禅关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或为门。《释门正统卷三:然启禅关者,虽分宗不同,挹流寻源,亦不越乎经论之禅定,一度与今家之定圣一行也。。清·龚自珍《夜坐》诗: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也有把它解释为坐禅之道场,即禅林。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白四羯磨后,全体戒定慧,岂准绳而可拘也?于是杖锡遍叩禅关。·唐孙华《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二:禅关萧洒松枝麈, 处士风流垫角巾。明月月如佛性,即是比喻众生的佛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千江则比喻为广大众生。千江皆有映月的属性,无论什么样子的江河,无论多深多浅的江河,这是自然规律。正如众生皆有佛性,无论什么样的众生。换言之,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另外,明月净:即明月本净,以“法性本寂”谈,强调只要不贪执于现象即可灭妄心,清静本心,达涅槃的境界。心不散乱,意不贪执,自然精神专注澄明内发,内心澄明自会观照万物,体认实相,最终证得正觉。

三菩提指佛陀所证的“正等正觉。《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三菩提三藐”。·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蒋士铨 《空谷香·香销》: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把虚无打破归三藐。三藐也就是类似学位的果位即真正证得正觉,就是灭除了一切烦恼、脱离轮回,这时就得到正觉的果位,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即菩萨境界。

下联含意:以佛为内容,涅槃的境界得心有佛性,依法依律精进修行,方可突破重重关口。

福地洞天高禅关明月净——峨眉山仙峰寺财神殿楹联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居
后一篇:楹联习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