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拟写的峨眉山楹联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曾国藩拟写的峨眉山楹联
——峨眉山广福寺楹联之诠释
文/葱姜园子
广福寺,位于牛心岭下、宝现溪侧。宋时为前牛心寺别院,后倾圮,明万历年间重建。“广福”即“广种福田”的意思,佛教认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可以理解为种植“福报”、种植“福气”,收获福报、收获福气的地方。寺庙规模不大,却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文曰:
石床润极琴丝静;
玉座尘消砚水清。
落款为“涤生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著有《求阙斋文集》《为学之道》《五箴》《诗集》《读书录》《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据《峨眉山志》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翰林院侍读曾国藩来游,曾书联贻赠净土禅院。”当年4月,33岁的曾国藩参加翰詹官大考,列二等第一名,升任翰林院侍讲,为从五品官。7月,被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也正是来四川主持乡试的这段期间,抽空到峨眉山游赏。曾登至净土禅院(大坪),拟写了这一楹联,其原迹现收藏于峨眉山博物馆。后来,由于净土禅院建筑废墟,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峨眉山文管所又把这一楹联悬挂于大坪山下的广福寺。
其实,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联。上联集于唐·胡宿《次韵和朱况雨中之什》诗:“石床润极琴丝缓,水阁寒多酒力微。”下联集于唐·李远《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真可谓集句联之极品。
上联:石床润极琴丝静;
石床:仙人或隐士使用的卧具。也用於指佛教坐禅用的坐具。唐·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诗:“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润:润泽,滋润。宋·欧阳修《雪》诗:“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琴丝:意思是琴弦,亦指琴声。宋·杨亿《初秋属疾》诗:“密雪才高闲赋笔,流波意远托琴丝。”最后,胡宿《次韵和朱况雨中之什》原诗句“琴丝缓”,而曾国藩把“缓”字改成了“静”字,一字之差,其意境完全不同。“静”,更赋有其空灵感。
上联的含意:参禅静修,打坐悟道,心静琴声静。
下联:玉座尘消砚水清。
玉座:一般指帝王的御座。联中为仙人或隐者的代称。宋·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尘:佛教里的“尘”是由于其它五根、五识向外驰求执取,而产生种种贪染爱着的结果。特别例举了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言人间、尘世。唐·元稹《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砚水: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喻意文墨。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珫璃砚水长枯槁。”
下联的含意:远离尘世,如仙或修行者一般,心静墨水也能澄清。即境随心转,相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