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台放毫光杨柳洒甘露——峨眉山万年寺观音殿楹联诠释

标签:
葱姜园子峨眉山佛学文化文史 |
分类: 历史文化 |
莲台放毫光
——峨眉山万年寺观音殿楹联诠释
文/葱姜园子
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原称普贤寺。是峨眉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唐乾符三年(876)慧通禅师重建,易名臼水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
同时,该寺在佛家眼中,为峨眉山三宝(佛、法、僧)之法宝,即诸佛的教法之地。故而这里的楹联,佛法深奥,智慧无穷。如:“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生死海,从这里参透,何须朝南看北;涅盘路,向个中理会,切莫指东画西。”等等。其中,最喜欢观音殿的一副楹联。联文:
莲台放毫光,普度众生开觉路;
杨柳洒甘露,净化人间尽吉祥。
落款:2017年,戴卫书。戴卫,1943年生,斋号风骨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津贴专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曾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副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实,这一楹联为佛界的通用联,在许多古寺均可目睹。最早为刘惜闇先生题于浙江鄞县阿育王寺观音殿。刘惜闇(1909—2003)原名秾,字酉棣,又名以坊,号戌庵,慈溪洪塘(今属宁波市江北区)人,能诗善书,师事钱太希。《四明书画家传》称其“凡秦汉古篆籀、六朝南北碑无不悉心临摹,深得其妙。尤擅行书,远宗王羲之,近师梅调鼎,挺拔秀丽,兼工篆刻。”
上联:莲台放毫光,普度众生开觉路;
莲台:指佛、菩萨所坐之莲华台座而言。又称莲华台、华台、莲华座、华座。盖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德,故佛、菩萨之台座系表示其居秽国而得离尘清净、神力自在之意。《法苑珠林》卷二十:“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坐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毫光:指“白毫光”,亦作“白毫光相”,即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优婆塞戒经》卷一:“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所以,古来佛像雕造,多于眉间嵌入白玉、水晶等,以表示此相。
普度众生:佛家语,“度”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解脱,了生死。“”众生”是诸有情,也就是一切有情生命。普度众生就是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即得到解脱。出自于《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觉路:谓成佛的道路,又名正觉之道路,菩提之道。《维摩经·佛国品》:“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楞严经》六曰:“无上觉路。”
上联的含意:佛以慈悲为怀,施大法力,放大光明,尽力救济众生,并引领众生走上成佛的道路。
下联:杨柳洒甘露,净化人间尽吉祥。
杨柳洒甘露:喻指杨柳观音,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首尊,以手执杨柳枝为其特征。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众病。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是拯救苦厄的象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所谓: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净化人间: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的目的:“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就象太虚大师的格言诗:“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吉祥:好运之征兆,祥瑞,吉利,幸运等。《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下联的含意: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遍洒杨枝甘露救苦救难,为诸众生,得安得寿,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