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峨眉山“华严宝塔”亭楹联赏析

(2022-03-31 10:09:59)
标签:

葱姜园子

峨眉山

佛学

文化

文史

分类: 历史文化

峨眉山“华严宝塔”亭楹联赏析

峨眉山华严宝塔亭楹联赏析

/葱姜园子

华严宝塔,现置于峨眉山伏虎寺。

伏虎寺,晋时心庵和尚初建,清顺治年间,由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并更名"虎溪精舍"。其楹联较多,如:圣迹渺难稽,传有行僧曾伏虎;名山今焕彩,更无羽士再乘龙”“法镜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智灯是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其中,“华严宝塔亭楹联,内涵丰富,独具风格。联曰:

塔熔大贝叶;

钟吼老龙王。

这是一副典型的摘句联,即直接摘于清 ·王日曾金顶铜殿中的偶句而成的对联。诗曰:皇家崇胜事,法象得辉煌。玉局三宵语,金宫百和香。塔熔大贝叶,钟吼老龙王。碑篆为霸古,规模起晋唐。

王日曾何许人也?王日曾,名省斋,清代江苏溧阳人,乾隆年间曾任上川南道副使,驻节嘉州。他曾数次游览峨眉山,题咏颇多。如:《还憩伏虎寺》《宿万年寺》等诗词。

 峨眉山“华严宝塔”亭楹联赏析


上联:塔熔大贝叶

“塔”,诗文中是指金顶铜塔。而楹联引用,则是指华严铜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原置于峨眉山市城南的圣积寺内,以寺而得名圣积寺铜塔。又因塔体内外刻有《华严经》全文及佛七处九会的场景,又称华严宝塔。据《峨眉伽蓝记》载,“为元时永川万华轩者施造”。高5.8米,14层,直立云表。塔身铸有佛像4700余尊6厘米和《华严经》文195048字。塔基为须弥座,上置瘦长覆钵式塔身,高96厘米,正面设塔门,额铸正书阳文"南无阿弥陀佛华严宝塔",两侧联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此塔铸造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贝叶”,即贝叶经。就是古代印度僧人常用贝多罗树的叶子书写经文。

下联:钟吼老龙王

“钟”同理,诗文中是指金顶铜钟。而楹联引用,即指圣积晚钟”。系明·别传禅师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铸。重12.5吨,高2.8米,口径2.4米,唇厚10厘米,是全山第一大钟,号称天府钟王”。钟身上铸刻晋至明代与佛教有关的帝王、高僧名讳和捐资者姓名、部分《阿含经》文,连同佛偈、铭、疏等,共约61600字。龙王”,喻指铜钟声音宏亮如龙吼。每当入暮撞响,方圆30里均可听到,故“圣积晚钟”成为峨眉十景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流传了一个“钟吼老龙王”的故事。如:清人王日曾《巨钟》诗:"万金熔铸自何年?长作龙吟散晓烟。留镇山门开觉路,声声高澈大峨巅。"

上联谈“塔”,讲究其“形,这一座铜塔熔铸了《华严经》文;下联谈“钟”,讲究其“声”,铜钟宏亮,声如龙吼。

 峨眉山“华严宝塔”亭楹联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采桑子清明
后一篇:杏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