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2020-06-14 11:26:37)
标签:

葱姜园子

峨眉山

佛学

文化

文史

分类: 旅游见闻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葱姜园子/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京都的一张明信片;

金阁寺,唐风遗存的标志,日本古建筑的国宝;

金阁寺,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笔下最美的寺庙……

对金阁寺的认识,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曾记得,我在峨眉山世界遗产保护办公室工作,自然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自然遗产应有所了解。199412月,金阁寺是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之所以对金阁寺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其古建筑,屋瓦青黛,墙壁粉白,分明就是我国唐朝时期的风格。加之,庭院精致,空灵清幽,充满禅意,使人超凡脱俗,有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当时,就暗下决心,若到日本,一定要去京都,目睹一下现实版的金阁寺。

己亥年深秋,这一愿望终于实现。虽然此愿望来得有些迟了一点,但是并不影响我内心的激动。深秋的京都枫叶霜红,沉淀身心,处处都透露着东方古老禅意的绝美之境。尤其,想到马上就要遇见金阁寺,心中泛起阵阵涟漪,骚动的心不能平静。在酒店里翻阅金阁寺的资料,生怕漏丢了什么。

金阁寺正名为鹿苑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为什么称“鹿苑寺”?这就与其寺庙的创建者足利义满有关。据载,元仁元年(1224),藤原公经(西园寺公经)在金阁寺原址建立了西园寺,并作为山庄(北山第)来经营,因缺乏整理而倾圮。应永元年(1394) ,即我国明洪武二十七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与西园寺家交换获得这块“北山第”的山庄,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应永四年(1397)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并且以舍利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义满将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称其为“金阁殿”。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劝请梦窗疎石国师开山,将北山殿由宅邸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命名为鹿苑寺。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谈到足利义满将军,人们恐怕有些陌生,但是提到“聪明的一休”,恍然大悟。是的,正是动漫电影《聪明的一休》中的义满将军。国内有一部分游客也是因为《聪明的一休》而认识金阁寺的。相传,在足利义满之前,日本皇室分裂成南北两个天皇,史称南北朝,足利义满扶持北朝的后小松天皇,灭了南朝。一休是后小松天皇之子,但其母是南朝公主,为足利义满所不容,被逐出宫庭。一休小小年纪被送去当和尚是为了避祸,而足利义满也认为这样可以让其绝后而认可了。一休和尚多次在这里与足利义满斗智斗勇,《聪明的一休》有一些场景都是在金阁寺拍摄的。其实,一休和尚,在日本历史上确有其人。“一休”是他的号,“宗纯”是讳,京都人,名千菊丸,自号狂云子、梦闺、瞎驴。他是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动画片描写的只是他童年时代的一小段生活,实际上他活到八十八岁。性格“外现癫狂相,内密赤子行”,类似我国的济公活佛。这从其诗句中可见。如:他离开大德寺,临走时留给同门师兄的一首诗:“住庵十日意忙忙,脚下红丝线甚长。他日君来如问我,鱼行酒肆又淫坊。”又如:《题淫坊》:“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

第二天,直奔金阁寺。红叶绽放,游人如织。在京都赏枫最佳的去处都集中在寺庙里,好一个秋意浓浓的金阁寺。踏着石径,两侧翠竹、苍松、红枫层林尽染,绿的、黄的、红的...... 眼前,一座粉墙碧瓦的山门,飞檐斗拱,木制结构,肃穆庄重。我顿时想起常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人不自觉地沉静下来,享受这一片宁静。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金阁寺规模并不大,主要有舍利殿、方丈室、大书院、夕桂亭等建筑。庭院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处处皆有禅意,直指人心,使人入静入定。其布局以山水构架为核心,即以山赋形,以水生动,带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具体是以舍利殿(金阁寺)为中心,采用池泉回游式(庭园建筑)手法,突出其禅定。池泉回游式,就是以池为中心,建造成变化多样的庭园结构,循曲折小径可观赏院内各种景致,进而产生冥想。是的,当我一跨入寺院,最耀眼的就是那漂浮在湖水之上的舍利殿(金阁寺),金碧辉煌,威灵庄严。碧水悠悠,清澄如镜,难怪称镜湖池。其中,最具标志的风景便是金光闪闪的舍利殿,倒影在碧水如镜的池中。真是京都的一张明信片,几十年来都保持这一绝景之美。妙不可言,无与伦比。给人有一种“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感觉。遗憾的是舍利殿已成国宝,不能攀登入内。好在我先翻阅过资料,得知一二。

舍利殿是一座紧邻镜湖池畔的三层楼阁状建筑,雕梁画栋,高耸入云。外形贴金箔,金碧辉煌,俗称金阁寺。一楼是“法水院”,属寝殿造风格,也就是 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西则设置了须弥坛,坛上为宝冠释迦如来坐像,东面为安放着足利义满坐像。二楼是“潮音洞”,为一种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筑风格。即舞良户、窗格子的和式佛堂风格。当中须弥坛放置观音菩萨坐像(岩屋观音),须弥坛周围立四大天王像。天花板画有飞天像。三楼是“究竟顶”,属禅宗佛殿建筑,为中国(唐朝)风格。围栏采用了逆莲柱禅宗祥式。室内放置佛舍利,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顶端有象征吉祥的金凤凰装饰。三种不同时代不同的风格,却能在一栋建筑物上调和完美,是金阁寺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我们今日所见的舍利殿,其实是昭和30年(1955)重建的。舍利殿从足利义满创建以来,屡废屡建。昭和25年(1950)金阁寺僧徒林养贤(当时21岁)放火烧掉舍利殿。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观音菩萨坐像、梦窗疎石像等10尊木像一同化为灰烬。日本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小说《金阁寺》与水上勉的《五番町夕雾楼》都是以此事件为背景题材著成。按照三岛《金阁寺》的说法,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正如林养贤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所以,昭和27年开始重建,花费三年时间建成。此时,我突然起三岛《金阁寺》中的一句话:“爱就是实像与虚像企图相结合的迷茫。”

金阁寺之所以被大家追捧,除其古建筑文化外,还有就是其东方园林的韵味。尤其是舍利殿与镜湖池,以及周围的空间关系。有人说,它的园林风格为池泉回游式,是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庭园。其实,池泉回游式最早源于中国的山水构架,带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一池,就是镜湖池,宽阔的水景铺陈,平静的如同一面镜子;三山,湖上矗立三座小岛,苇原岛、鹤岛、龟岛等,岛上景观(松树)各有形态,这祥,不仅丰富湖面层次,也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了经典。当然,品味园林,不仅要观景,还要理解造景者想要表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金阁寺就是足利义满禅宗思想的产物,即以舍利殿为中心的庭园表示了极乐净土。具体来说,极乐净土,《佛说阿弥陀经》载明彼佛土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净土距离人们居住的“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如何将这一意境转化为实景,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金阁寺园林主要通过凝缩、枯山水、借景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入世”看法,实现了“以景寓意”的目的。比如:镜湖池与舍利殿就是典型的“凝缩”手法。所谓“凝缩”,就是将大自然“放进”院子,尤其是山水了之构架,达到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仿佛此景是微缩版的大自然。也就是说将以山、水等微缩的园林当作自然,在遥望由石、树填成的岛和山,借此来创造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环境。表达其彻悟心境,入极乐净土。又比如,方丈室的枯山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沙之中,白沙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看上去耐人寻味。我坐在庭前的过道上,慢慢观望,细细琢磨,逐渐心领神会。简而言之,那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总之,在再现自然风景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概括与精炼,形成一种极端写意的风格,把宗教的哲理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映射出不同的人不同时刻的内心世界。山水没有“得”与“失”,得失在于人心。

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当然,金阁寺深秋的红枫也堪称一绝。一入山门,两侧“独立寒秋”红枫,让人心头一暖。我停步观赏,深沉的红枫与几颗高大的雪松相融,遮掩着古色古香的大书院和钟亭,一个精巧的园林。然而,最美的还是舍利殿后山坡上的红枫。远眺,阳光照射下的红枫林,如同一片飘浮在山水间的红霞。微风吹来,宛如一团团燃烧着的火,一树挨着一树,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团团簇簇。徜徉在红枫丛林中,火红的颜色,刺激着我的视觉神经,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分不清哪是红叶,哪是红霞?还有那凌霜傲雪不惧风寒的气质。难怪宋词张炎《绮罗香红叶》:“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好一句:“寒艳不招春妒”。不过,我还是喜欢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美丽。时光因此停止流转,光影在枫叶间舞蹈,生命之光,隐喻之深。此时,我已词穷,只好借王国维题的一首《观红叶》诗来作为结束语,因为此诗是1912年的秋日,王国维旅居京都时所吟,很具代表性。诗文:

漫山填谷涨红霞,点缀残秋意太奢。

若问蓬莱好风景,为言枫叶胜樱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