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设计组合“小马哥 + 橙子”

标签:
书籍设计橙子书籍装帧罗丹三峡杂谈 |
今天写的是以形式实验为主要创作方式的青年书籍设计师小马哥·橙子。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3940849055_l.jpg+
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曾用罗丹的话解释了雕塑中“运动”二字。“所谓的运动,是从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画家或雕塑家要使人物有动作,所做的便是这一类的变形”。他认为罗丹的“转变”二字说的好,雕塑形体的“转变”,也就是唤起观众思维活动的“转变”。在雕塑中如是,而在设计中依然如此,作为我们设计青年的新一代,我们要从学院派转向商业化,还是从商业化回归学院派,还是二者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就我浅薄的知识来考虑,至今我还是不懂。其实这个问题在我2007年的时候就想过,当时没有深想,不可否认,在学习设计的几年中,我确实看到了学生的作品的确有过人之处,没有想象中设计的那样稚嫩,相反很有趣味,很有创新。昨晚和一位马上要去英国的同学KC聊到了这个问题,他给我推荐了个设计师,名为“小马哥·橙子(即马惠敏+郭成城)”当时还不是很了解,KC只是粗略的向我形容了下他俩的具体设计风格,今日在网上仔细查了查才了解到,两人均于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后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两位虽然毕业也有8年多了,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设计仍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很像学校的实验作业,因此以至于我看到了他们的作品就很有亲切感。他们两位以书籍设计为主。小马哥和橙子是近年来中国出版体制内涌现出来的最具实验精神同时也最严谨细致的新锐设计组合,其书籍设计作品内容涵盖广阔,形式变化多端,在字体、版面、图像处理、纸材、印刷装帧工艺等方面均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虽出自师长云集的中青系,但设计风格已脱胎而出,呈现全新面貌。我对他们两位仅仅是刚刚了解,但是他俩的作品风格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看到他们的作品,看到了现代创意的一面,他们的书籍设计确实是有种复古的感觉,无书脊设计,往往让我们想到了一种固有感觉,那就是牛皮纸比白纸上档次,粗糙的纸有时比铜版纸要有设计感觉。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457599056_l.jpg+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615568057_l.jpg+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615568058_l.jpg+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735911060_l.jpg+
小马哥的优秀作品在在社会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在“平面设计在中国07展”中两位的书刊类作品荣获全场大奖。200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评选揭晓,在24种获奖作品中,竟然有3种作品出自一个在书籍设计界较为陌生的名字小马哥之手,他的设计理念现代、前卫,与国际趋势高度一致,反映出我国书籍设计界的未来趋势。在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846630062_l.jpg+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846630063_l.jpg+
http://www.neocha.com/-/res/zhuzi_space/20090404164846630064_l.jpg+
以上三图为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小马哥+橙子的金奖作品
下面的文字摘自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评委为小马哥的作品进行的点评。评委讲到“评判一本书的设计、并非以所谓的审美概念能笼统判断的。书籍离不开信息的传达,信息概念不是平面构成,而是时间与空间流动的陈述。如何将主题内容注入逻辑、和谐与感觉是书籍设计成败的三大基本元素。设计者创作的《守望三峡》以其整体的、有条理的编辑设计控制,并注入“激情三峡”的情感驾驭,读者感受到三峡沧桑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三峡变迁的悲壮与气魄。设计者深入三峡与作者同行,跋山涉水,寻幽探今、亲临险境、亲身感受三峡的过去和未来。将作者的素材重新梳理、逻辑化整合、戏剧化地进行再设计,较好地将语言图像构建在具有节奏感的时空戏剧表演之中。全书以视框的图形记号贯穿全书,图文在斑驳的视觉流动中出没,体现作者对主体内容的观察、审视后归纳出富有动感的视觉陈述方式。作为责任编辑和书籍设计二职集于一身的设计者能够主动地驾驭信息、把握传递形态、节奏层次和手段,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磨难,因为这需要对以往装帧概念的反思和对书籍整体设计概念重新认识。封面设计中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似字非字的狂草《守望三峡》四个字,造形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你从三峡变迁中产生一种冲动和意想,此时小小的宋题书名字已退居二线,毋须承担重要角色。视觉气氛弥漫的封面已足以冲击读者的心绪,给读者带来瞬间刻划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