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诗鉴赏】《药罐介绍(外二首)》/文:杨正春

(2011-07-07 05:54:35)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药罐介绍>>

   ___致台湾诗友

由一种很黏的泥
制___烧而成
治乡愁
宜用传统的方剂
舀一瓢无眠的月光
任有根有茎的思念
在文火里慢熬慢煎......

总会有些往事弥漫
总会有些恩怨冲鼻
无需揭盖
罐嘴里冒出最浓最浓的
必定是那一味药引
___当归



<<面对长城>>


我的诗
不需这么长
但要硬过砖
我要把满头沙尘暴的天空
砸出蓝色来
   

<<白马>>


没救起
一朵轻生的白云
我收蹄
谢了----
崖下的桃花

 

    见出过硬的真功夫!文字精炼简洁到字字玑珠。妥帖的象征比拟及设悬等手法的运用,在表现比较重大题材主题时,深沉中含蓄蕴藉,极具张力,还间或生成机趣儿。三首可以组团读,中心就是一个“爱”字!分开看第一首“赠台湾诗友”的《药罐介绍》写的是两岸同胞手足的思归之爱;第二首《面对长城》通过自己的诗歌使命观念的表达,进而表现了诚挚的民族国家之爱;第三首《白马》,表面上写的是情爱,但通过诗歌强力的启发联想作用,读者在连续的“为什么”的思索中,也自然弥漫成人间大爱。
     

    来看第一首第一段。

    药罐的加工制作原料:是“一种很黏的泥”,暗示台湾回归是两岸国“土”的粘合力最强。整首诗歌的写作手法主要的是连类双关谐谑对比暗示,很有机趣儿。药罐的制法:“烧制而成”,暗示台湾回归需要升温动作,等不来。药罐的效用:是用来煎药治疗一衣带水骨肉同胞的隔岸“乡愁”。所用药物原则宜“中药”培补气血养心安神,暗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事只能用自己的固有国粹品牌药物自己治疗,不能听西方那一套,自己当家作主,使用“传统方剂”——中药汤头,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煎中药本来用水,被非语法成“舀一瓢无眠的月光”,就暗示出临床表现:失“眠”。同下一句非语法组合的句子“任有根有茎的思念”也暗示出病因:“思”虑过度。方法:首先要对因治疗,“月光”寄“乡愁”嘛。用药:“有根有茎”也暗示虽未有花,但也没有蛊虫顽石,暗示出有希望有信心。煎药不用“武火”用“文火”,是说也不能急于求成,慢慢来。

 第二段,药水沸腾冒热气,“总会有往事弥漫”,就是承认有历史原因,要回顾历史。煎药冒出苦味道,被写成“总会有些恩怨冲鼻”,就是会纠缠历史的恩怨的,这也在所难免。“无需揭盖”,就是不要计较纠缠于历史的恩恩怨怨了,多包容吧,谈判的时候尽量集中到问题的核心:就是“壶嘴冒出来最浓最浓的/必定是那一位药引/——当归”,谐音,应“当”回“归”了,国家统一了回归了,思乡的相思病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啊!


    整首诗歌,用了比较轻松的笔调,系统的有见地的讲述了中华民族统一的策略原则方法步骤等这样一个台湾回归的沉重话题,处方科学严谨,读来忍俊不禁。
   
    来看第二首《面对长城》。谁面对长城?那一定是作者“我”了。我是干什么的?是写诗歌并推崇“小诗”的。界定诗歌有微型诗小诗等区分,而这种分别,却恰恰以字数行数就是诗歌的“长短”来分别。举世瞩目的中国历史遗迹秦“长城”,长城“长”。作者“面对长城”时,受到启发灵机一动别出心裁,把两个表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的这个“长”这一视觉上的特点并拢一致起来加以类比思考。长城这个今日的风景当初是用来抵御外族入侵,保护中华民族的。那么我们写作诗歌的人是干什么的?我们所写出来的诗歌要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写诗歌难道就只是为了好玩儿表达或发泄个人情感情绪等的忧喜哀乐的文字花样么,于我们的民族安危毫无干系?古人还讲诗歌的"兴、观、群、怨

关于这个问题,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上解释相当的精辟,也很简洁。
叶先生以为,单就这四个字的本身而言,是孔子建立在对美感心理分析的基础上的。历代的儒家都有解释,但也有一定的出入和不同。
,朱熹的解释是感发志意托物兴辞;孔安国以为是引譬连类。其实就是说诗歌可以使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这是就诗歌的欣赏而言。与后来的赋比兴中的是不同的,后者是从诗歌的创作角度来说的。
,郑玄的解释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是考见得失,也就是可以通过诗歌了解社会生活和政治的得失。这说明诗歌的欣赏在那个时候已经可以成为一种认识形式。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可以从诗歌中看出诗人的意志。
,也就是说,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交流思想感情,使社会保持和谐与安定。也就是孔安国说的群居相切磋,朱熹说是和而不流
,孔安国说是怨刺上政,也就是对社会问题的揭示或者说是对统治阶层的一种进谏,文革过后的伤痕小说有点这样的意味。叶朗先生认为,这就是说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转附)


    作者认为,诗歌特别是小诗在“长”度上和长城比那是可笑的,但是如果从长城青砖原材料的构造坚不可摧的“硬”度上这个特点来借鉴:诗歌写道“我的诗 /不需这么长/但要硬过砖 /我要把满头沙尘暴的天空/砸出蓝色来”,通过净化环境,特别是文化文学艺术环境,对在民族精神灵魂文明的建构上创造一片蓝天,是完全可以也完全能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这种诗歌观念理念的一番剖白,满怀壮志甚至大气凛然地强调文弱诗人的历史使命感,表现的是诗人对民族国家的大爱襟怀,痛快淋漓。读来令人肃然起敬,精神振作士气昂扬!


    来读第三首《白马》。过去有“白马王子”,是能救世的英雄,就自然是古今佳丽心中的偶像和爱情的追随及婚姻依托。在这首诗歌中,“白马”也是诗人自己的比拟和象征。是把爱情融入到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中加以思考,来观照拷问生命生活的意义吧?诗歌写道:“没救起/一朵轻生的白云/我收蹄 /谢了----/崖下的桃花”。“白云”肯定是为“白马”而“轻生”。白马还要救起白云,说明白马也同样爱着白云。但是诗歌暗示是晚了落下“悬崖”了!那么为什么明明是相互的爱情的幸福和快乐却失之交臂没有得到,结果酿成爱情的一个大悲剧,留下一个爱情的这样的根本无法让正常人接受的遗憾呢?“谢了”是个双关语,既是对“崖下的桃花”的感激也是一种放弃。我们读来感到“白马”并没有过度的忧伤,将伤痛淡定为了惋惜,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白马王子”的英雄的人,在选择上抱定了江山社稷和天下人的幸福和欢乐,无悔地放弃了个人的爱情幸福吧?这首诗歌就是在告诉我们,“好男人志在四方”,和民族国家的利益得失相比之下,个人服从大局。表现和推崇的是英雄主义前提下的奉献精神!诗歌在树立“白马”的价值观和好男儿的伟岸的精神形象!小诗寥寥几句,读来撩魂掠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