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海是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画家,尽管在年画、山水画方面成绩斐然,但他依然显得比较低调,一门心思去搞他的创作。用他自已的话说:画家要用自已的作品说话,用不着特意去宣扬的。
我曾见过一些画家言必称自已系某大师弟子,处处不离大师的套路,结果学了一辈子,却依然走不出大师的阴影。段文海显然不属此类。他说:“我国山水画,名家辈出,作品繁浩,技法程式已趋定形,从传统画法入手,易得古人画法途径,但如终年埋首于其中就成为拘束,难以发挥自已的感觉。”也正因此。段文海对传统的学习和吸收并不限于某家某派,而是多家多派的多方面的。除与学画同步进行的书法训练外,他对篆刻乃至西方绘画的光影表现都进行深入研究,为我所用。这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技法,大大拓展了他的艺术发展空间。
江南风景山清水碧,草木丰茂,以清旷幽远见胜,古村老桥,枕河人家,诗情画意充溢其间,历来为文学艺术繁盛之地。山水画家自五代董源以来,都乐于在此吸取山川灵秀之气,状物抒情,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传承了民族绘画传统。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段文海十分注重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他一手向传统,一手向生活,师造化,勤写生,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已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清新华滋、含蓄深厚,既具有传统笔墨,又富有时代气息,宁静平和中蕴涵无限生机。
《春江泛舟》是段文海富春江写生归来所作。他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不是对景物的照相式描摹,而是近取质,远取势,以有感情的笔墨,抒发性情。作品中江水向画里延伸,产生了纵深感;云烟漫山,虚实相生,又给人以空灵之感;远山的衔接,过渡自然,微妙柔和,江上小船和高山形成对比,更显出寥廓宏伟气象,加上墨色的滋润,使整个画面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达到了物我相亲、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令观者愉悦而向往。他的另一幅作品《湖岸人家》将民居置于主要位置,但却一点也没有孤立感。在江南山水自然环境中近景具体浓重,远景虚淡简洁,远近层次分明,空间感强,湖光山色中可居又可游,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由于树木的绿意,使空气中有了一份湿润;群鸟飞起,使得静中也有了一份动感,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如果说段文海的山水画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那么,从他的年画创作中我们更能领会到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切理解和把握。他的年画作品传承了古代美术情景交融,以情写意之精神,并能结合生活,同中求异,新意迭出。他创作的《吴歌组画》以年画艺术形式,表现吴地民歌内容,相得益彰,情趣盎然。《等情郎》是段文海根据吴歌“约郎约在月上时,等郎等到月斜西,不知是侬处山低月上早,还是郎处山高月上迟”而创作的。这幅作品充分发挥了桃花坞年画的艺术特色,画面装饰性强,人物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将青年女子等情郎时的复杂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何用桃花坞年画来反映现代生活、时代精神是段文海年画创作的又一艺术追求。因此除了创作传统体裁的作品外,段文海还十分注重现代体裁的挖堀和创作。数十年来,他深入生活,将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用年画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他创作的年画《水乡军民战洪图》吸收了传统桃花坞年画表现手法,单线平涂,色彩鲜艳明快。在以大面积团块为主的底面上,集中而又参差地描绘了抗洪救灾的种种场面。整个画面饱满而不壅塞,真实、艺术地再现了1991年驻苏部队与当地民众团结奋战抗洪魔的生动场景,充满了“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幅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获得全国第五届年画展二等奖。在回顾这幅作品创作过程使段文海感慨良多,他说:“这幅作品的创作使我再一次认识到生活对创作的重要性,要创作出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就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如无生活的基础,即使有高超的传统技艺,也难创作出反映现代精神面貌的感人作品来。”
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得段文海在年画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画作品入选第二、四届中国体育美展、日本亚细亚现代美术展,年画作品入选第四、五、六届全国年画展及第七届全国美展,并入编《江苏美术五十年》《中国画家》等多部画册。曾获全国首届风俗画大展二等奖、文化部建军七十五周年全国书画展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年画展二等奖等。
段文海:1953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专职画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