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实践之窗:常熟花边的前世今生──专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皓东
(2013-09-19 09:26:08)常熟花边的前世今生
──专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皓东
张启明
昔日兴盛,绣娘众多
今年65岁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陆皓东,是常熟花边厂为数不多的还能还原出当年传统花边图案的老设计师。他介绍说,常熟花边的传统制作工艺分为前道和后道,前道全部在厂内完成设计,经过设计、描样、刺样、印花后,坯布放样到各处个体人家编织,最后再由花边厂回收,经过多道工序处理、检验、包装后上市。常熟花边针法有60多种,传统图案更多达800多种。
“常熟花边最兴盛时期,曾有绣娘16万。母女传习、姐妹同学、妯娌互教、姑嫂相授的绣花边场景是常熟特有的人文风情。那时候,花边厂一个车间17名设计师加班加点都忙不完。”回忆当年,陆皓东自豪的话语里满是留恋。
花边工艺所以能在常熟兴起并发展至今,主要是常熟历来就有传统的民间刺绣基础。第一个将花边工艺传入常熟的是常熟浒浦镇居家大宅基的绣女季根仙。1917年她去上海探望在徐家汇天主教堂内作木匠和绘画师的两个妹婿,经介绍便在圣母院向外国修女学习起刺绣花边工艺,半年后季根仙返回故里,同时将花边带回加工,一天收入约得洋五六角,胜过其他副业,因此周边妇女都来学绣花边。季根仙通过妹婿和上海花边商挂上钩,自己办起了花边传绣场所。随着花边绣制人数的增加,地区的扩大,从浒浦白岩桥延伸到周市、师桥、碧溪、梅李、陆家市等地,逐渐形成常熟花边生产基地。1922年,常熟大义乡绣女赵倪氏也在上海徐家汇教堂学会了另一种不用布料的万缕丝花边工艺,带回家乡传授后也很快扩散发展起来。当时有虞阳花边传习所、新华花边公司、海虞刺绣专门学校等传授花边刺绣方法,季家夫妇代上海戴竹记、张振记等花边号发放花边加工。兴盛时常熟花边商达三百余户。
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常熟全市所属33个公社,有15万农村妇女从事花边生产,出口花边台布、床罩、盘垫等110万套。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又先后成功地创制了涤棉烧花、精纺台布、曲带花边、免烫等“三免”台布、勾针镶拼台布、网绣花边等许多新品种。1985年,常熟全市有绣品生产企业16家,产品有绣花服装、枕套、床罩、台布、盘布、窗帘、围裙等数十种,当年生产各种绣品156万套。畅销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八十多个国家,是常熟重要的出口商品。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常熟花边形成了图案具有装饰性,原料色泽明快,针法丰富多变,色彩雅致的艺术特点。常熟花边以雕绣著称,1980年A字牌常熟雕绣台布获国家质量奖金奖。一些具有相当艺术水平的花边作品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会,国际博览会,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度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央专机等国家重要部门设计、制作窗帘、台布、沙发被等,为地方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
市场萎缩,濒临灭亡
走进位于新建路61号的常熟花边厂,建筑布局和风格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原洗烫车间已经出租成为货仓,二楼近50平方米的刺样办公室里空无一人,老式的台灯上锈迹斑斑,一张张办公桌上落满灰尘。
陆皓东介绍说,现在厂里的刺样师仅剩1位,传统花边设计师也只有3人。陆皓东说:“现在乡镇里的绣娘上了年纪,年轻姑娘不愿再舞针弄线。”以一件桌布大小的普通花边为例,熟练工一天工作10小时需要2天才能完成,而报酬可能还不满100元。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而报酬却没有相应增长,导致绣娘队伍日益缩减。
同时,近年来国外市场对传统花边的需求逐渐萎缩,过去传统古典的唯美风格也正被时尚、另类的后现代风格所取代,方巾、桌布、床上用品等“老三样”已不适合市场发展需求,创新势在必行。
花边厂后院的一间厂房里,机器轰鸣,一幅幅规整的花边图案在机械针游走下迅速成型,各种图案简单明快,间或糅合着统一的抽丝花纹。这种机械化的花边制作省去了人工编织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批量生产。近几年,常熟花边厂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整合,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在拓宽市场的同时,吸收外国订单图案中的时尚流行元素,试图将传统花边与现代审美观结合,使之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这一点成绩不足以让常熟花边摆脱困境。常熟花边厂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加之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常熟花边厂已经捉襟见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常熟花边厂将难以为继。花边厂的衰败,甚至破产,对于常熟花边的传承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据了解,常熟花边厂里保留着一些上世纪的精美花边成品和丰富的有关花边文字的资料。如果常熟花边厂破产或者被收购,那么这些珍贵的资料将何去何从?陆皓东先生非常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常熟花边厂的衰亡不仅会导致资料的流失,而且还会遣散身怀技艺的工人。那时,常熟花边生产技艺的传承将会成为空谈。
保护花边,人人有责
2007年常熟花边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还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但如今却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处境。面对这样一项传统工艺逐渐凋敝的现状,我想任何人都会报以深深的惋惜,因为谁都不愿意看见常熟花边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面临消亡的结局。当初那么繁盛的值得骄傲的常熟花边,现在却是时刻接受各方面的阻碍,甚至只有倒闭这一个结果,想想不免痛心。可是仅仅惋惜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自从机器代替了人力后,很多商家已不再追求花边的质量而是汲汲于利益的追求,殊不知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品牌的价值。使之阻碍了它的更快的发展。通过常熟花边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展示,旨在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加入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队伍中去,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常熟花边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措施,通过一些网络技术向更多的人宣传此项传统工艺。政府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可以建一个常熟花边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常熟花边。正如陆老所说常熟花边最缺的就是展示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