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人物画家龚克平

(2012-08-28 20:32:09)
标签:

杂谈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画家龚克平先生在创作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南社巨擘柳亚子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陆文夫先生像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建筑大师贝聿铭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一代宗师吴湖帆先生像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张辛稼先生像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吴养木先生像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白先勇先生像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人物写生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同一个舞台

苏州画家作品展路龚克平人物肖像画 

最后的冲刺

在当今苏州画坛,龚克平先生是以人物肖像画创作而为人所知的。其实,龚克平从事人物肖像画创作还是近两年的事,在此之前他搞的是摄影艺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龚克平是如何从摄影家华丽转身为一个人物肖像画家的呢?在他成功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初冬的一个下午,笔者采访了这位被人称为“画坛黑马”的画家。

 

   1963年,龚克平出生于苏州,父亲是美术工作者,受到家庭薰陶,龚克平自小喜爱绘画,从小学到中学,学校的宣传栏也总少不了他的手笔。中学时代,龚克平所就读的苏州市一中对美术教育也是非常重视,仅是供美术教育用的石膏像就摆满了一个房间,这在苏州各校中还是绝无仅有的。为了培养美术人才,学校还从每个班中选出一名美术尖子“开小灶”。毕业于南师大和南艺的两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很有一套,对龚克平这位勤奋好学颇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也很是喜欢。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龚克平开始接受正规美术教育,其美术素养得到极大提高。1981年,苏州工艺美校招收1个班9名学生,龚克平以素描第一的成绩从数千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该校。在工艺美校,龚克平又系统接受了中外美术教育,为将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从工艺美校毕业后,龚克平并没有将绘画作为自已的职业,而是搞起了摄影艺术。说来龚克平走上摄影艺术之路也是偶然得很。当时他参加了苏州市举办的一个摄影展览。正是在这次影展上,龚克平被那一幅幅精美摄影作品中所蕴含的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所征服,并由此迷上了摄影艺术。在当时条件下,玩摄影可说是一项“奢侈”的爱好,龚克平省吃俭用节下一年工资,父亲又从外面借了些钱凑了一千元钱买了一台玛米亚日本相机。

   龚克平是那种很有灵性的人,初入摄影行业,他便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艺术灵性给了同行们一个“大大的意外”。当时在文化部及中国文联举办的一次全国摄影展中,还只有18岁龚克平提交的4幅作品全部入选,其中一幅名为《婆媳情》的黑白照片还荣获铜奖,成为江苏摄影界的一匹“黑马”,并被省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不久,在苏州高新区一次人才招聘中,原本前去应聘某单位美术摄影岗位的龚克平被管委会人事局看中,成为局里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在此后的日子里,龚克平带着相机跑遍了高新区每一个角落,用镜头追逐着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拍摄的一幅苏州新区全景图在《人民日报》刊出后,获得广泛好评,高新区为此还奖给他一套房子。

   龚克平先生为人谦和,但骨子里却有着一种喜欢挑战的懔性。无论是在事业单位工作,还是下海经商搞设计,他都将自已这方天地弄得风生水起,并时不时地给人一个“意外”。2006年,年过四十的龚克平放下摆弄了大半辈子的相机,来到苏州国画院成为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其实,龚克平之所以来国画院工作也是为了圆自已中学时代的“画家梦”,他看中的是国画院良好的创作环境,尤其是能向苏州顶级国画大家学习的机会。也正因此,自来到国画院第一天起,除了尽心做好自已本职工作外,龚克平总能挤出时间虚心向国画院刘懋善、马伯乐、周矩敏、谭以文等名师求教,勤奋创作。事实证明,龚克平的选择是很有远见的。来国画院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就在绘画领域,特别是在人物肖像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画坛黑马”之名也由是而起。

   说来龚克平走上人物肖像画之路也是出于一个偶然。那是2009年7月,苏州文广新局局长汤钰林先生访台前夕打算带一幅白先勇肖像画赠给这位对苏州昆曲做出巨大贡献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系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也是一位昆曲专家,他与苏州昆剧团打造的昆剧名作《牡丹亭》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尽管苏州是画家云集之地,但要找一个画人物肖像画的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几经波折,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龚克平身上,这也是龚克平进入国画院以来第一次接到为人画肖像的任务。当时龚克平对于自已是否能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也没有把握,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创作了《昆曲义工——白先勇》。当他将自已完成的画作展现在同事们面前时,大家无不拍手称赞。据汤局长介绍白先勇先生对这份来自苏州的礼物也非常满意。为白先勇先生造像的成功对于龚克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大大激发了他人物肖像画创作的热情。其后,他创作的柳亚子、齐白石、贝聿铭、吴湖帆、陆文夫、吴养木、谢孝思、张辛稼等名人系列肖像画也受到人们的好评。2010年4月,被称为DNA之父的诺贝尔获奖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詹姆斯先生访问苏州,龚克平应市政府之请又创作了《DNA之父——詹姆斯先生造像》,当詹姆斯先生兴奋地从苏州市市长阎立手中接过自已的肖像作品时,场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情此景,龚克平的业师马伯乐先生曾这样评价道:“他的作品因为抓住了人物的微妙之处,往往引起观者的赞赏,有时画中人物和真实人物一起展现,让观者发出由衷的赞美,甚至戏剧性的骚动。” 著名旅美画家杨明义在看了龚克平的人物肖像画后还挥笔为他写了了“寓形于神”四个大字。苏州著名画家张继馨先生对于龚克平人物肖像画艺术也曾有如下评价: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特色很强的艺术,在创作上形神兼备是必具的要素,但又不可减弱和消失笔墨趣韵,这两者都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我观察龚克平画友创作的人物画,特别是一些肖像之作,有“人尽其能,各造其妙,泼写兼施,形神俱出”的艺术效果。   继为詹姆斯先生成功造像后,龚克平创作的《降妖纳福-钟馗》又被时任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收藏。他为上海世博会苏州馆苏州日特别创作的巨幅作品《干将莫邪冶剑图》也获得了观者的好评。

   短短两年时间内龚克平就以其人物肖像画创作成为苏州画坛一匹黑马。每每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龚克平总是谦虚地称自已“运气好”,遇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老师。其实,在龚克平成功的背后也有着常人难以体会的艰难和曾经的迷茫。一般说来,较油画人物肖像创作而言,在宣纸上作人物肖像画难度更大,因为在宣纸上创作人物肖像画可以说是“一笔定成败”,不似油画可以修修改改。而且由于宣纸的浑染作用,稍不留意便会“滑边”,而对人物肖像画创作来说即便是微细的差错也会导致画面“失真失神”。想当初,当龚克平尝试画人物肖像画创作时,国画院的老师们对他都不怎么看好。马伯乐先生对此曾有过如下评价:从前虽然长于素描,恐怕也不见得太靠得住,要知道有多少长于素描的好手结果却死于素描的,重拾故技而知难而退的。所以,当龚克平开始画画时,实在没有人能相信他能创造佳绩。但两年多来,从开始的迷茫、徘徊,甚至无所适从,迅速地找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艺术灵感显现,他克服国画院日常事务繁忙,挤出时间,书画并进。” “他是如何走过来的呢?如何克服‘画什么’、‘怎么画’、‘如何画出特点’、‘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从一点而及全面’旁人实在不得而知,就象走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前进,其中滋味只有作者才能体会。

    笔墨当随时代。讴歌新时代,发展新文化是当代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长期的摄影生涯也使龚克平的艺术触角扎根于火热的生活。反映新时代新风尚自然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在致力于人物肖像画创作同时,龚克平还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风貌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他创作的反映奥运体裁的《同一个舞台》、反映汶川震后新景的《新校园——有了》、反映苏州新貌的《姑苏雅韵》以及《光明使者》《回眸》等优秀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好评。 
   艺无止境,我相信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社会的那份浓厚的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龚克平先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国画的探索创新增光添彩,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留下属于他自已的艺术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