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淮北平原常见的一幅春联。当白雪飘飘洒洒,覆盖着广袤无边的麦田,叔伯大爷们陆续来到一家整洁的农家小屋,裁纸,磨墨,恭敬而耐心的等着一个少年挥毫。很快,鲜红的纸张墨气淋漓,被一双双粗糙的大手仔细铺展抹平,贴在暗黄色的木门上。这是多年来保留在安徽蒙城马集乡前王楼村的父老乡亲记忆里的情景,他们津津乐道“小小年纪字就写的恁好,十里八乡数第一”。这也是保留在王少辉记忆里的温馨一幕,就是在这里,他继承了那来自广袤平原的朴素、沉静、安详、忠厚的性格,就是在这里,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毛笔,走上了书法之路。
王少辉出生于1969年,在马集乡食品站工作的父亲是63届的中专生,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字,在父亲的启蒙下,王少辉自小就喜爱书法。读小学时,教算术的邓礼贤老师爱好书法,经常替别人写字,只要有机会,王少辉都要在一旁细心观摩。有一次,小少辉在上学路上恰巧遇到邓老师用油漆为“迎宾饭店”写招牌,看得入迷,竟把上学时间给忘了。邓老师有个儿子与王少辉同班,王少辉便让这位同学将其父亲练字的报纸带给他临摹。邓老师发现王少辉在书法上很有潜力,便着意栽培,常常在课下辅导他。一次,王少辉用老师写剩下的粉笔头在学校空地上练字,因为某个笔画拿不准,反反复复正写得入神,背后有人突然叫道:“写得好,不用再描了。”
回头一看,正是邓老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少辉的书法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小学到中学,学校宣传栏里都不少了他的手笔。学校开例会时,老师们都会在他出的黑板报前驻足欣赏。高考期间大量的试卷都被他写了毛笔字。
1991年,王少辉考入安徽阜阳师院中文系,在学校举行的新生书法比赛中,他的颜体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此后,大凡学生会的文字宣传、布告、通知也都少不了找王少辉来“露一手”。
在中文系就读的王少辉苦于不能系统地学习书法,当得知物理系开设书法课之后就想方设法去旁听,开始了对书法理论的系统学习,懂得了结构与线条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那时给物理系上课的是王天民老师,他对王少辉也很是欣赏,经常给他以指导。后来才知道王老师还是中国草书学会副主席、安徽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
那段时间,王老师主要让大家临写《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爨龙颜碑》等魏碑。而王少辉也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次都偷偷地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老师讲。王老师让大家临帖的时候也常常坐在最后一排,看王少辉写,边看边指导。那段时间王少辉的书艺也大有提高。
少辉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那时学校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书法家李传周教授,阜阳市很多招牌都是他题的字。李传周教授书法特色鲜明,熔隶魏行草于一炉,自成家数。既严谨绵密,错落有致;又奔放洒脱,意趣天成,令人感到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力量。王少辉非常喜欢他的字。李老师那时好像有60多岁,喜欢在下午看教职工打篮,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会击掌叫好。王少辉就把平时写在毛边纸上带在身边,站在李老师边上,等篮球赛结束的时候再去请教,李老师非常喜欢这个不认识的学生,细心地点评,给他鼓励。有一次还走到王少辉的宿舍楼为他指导。
1993年,王少辉大学毕业前夕,校园里来了两位客人——苏州吴县教育局的两位领导来招聘教师,于是,王少辉和他的几十名同学应聘至苏州吴县,他被分配至蠡口中学当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这一当就是近十年。受他的影响,他带的班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练字成风,一个班有十多个同学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在当时各班中还是不多见的。
2002年12月底,王少辉被调到相城区宣传部工作。2006年底,王少辉连闯三关,顺利通过公开竞聘,被任命为相城区文联副主席。其后,因工作性质接触了不少知名书法家,艺术视野较以前大为开阔了。而王少辉也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师们虚心请教,书艺大长,并获得名家好评。2009年8月,他与裔志杰合办了一个书法展。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先生在王少辉书法研讨会上说:“他以前也经常拿字给我看,当时的用笔还生硬了点、单调了点。这次真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今天的好几幅作品比之前要丰富得多,字也写得比较柔和、厚实。”
王少辉书艺注重从传统中吸取营养,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魏碑、楷书、隶书,他都一一临摹,精心探研,这也是当今苏州许多书法名家对他看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著名书法理论家葛鸿桢称赞他学艺的“路子正,不受社会上流行东西的影响。”苏州著名书法家张士东先生也说:“少辉的传统功夫比较好,比较纯。”
王少辉不是那种泥古不化的人,从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这也是他艺术之路的一个特点,他的书法作品清新雅致,给人以独特的享受。作家陶文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少辉没有专门从师学艺,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人拿着碑贴自已揣摩,因而也可以说,他的书法老师和朋友是王羲之、颜真卿,是苏东坡、米芾,近朱者赤,故而少辉的书法有很高的品质,文气而安静。”也正因此,近年来,王少辉的作品在多种书法大赛中屡屡获奖,并深得行家好评。
2007年8月,作品入选《江苏省第六届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2008年获“美在新苏州,美在新农村”苏州市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2009年行书作品获“五彩昆山、水墨玉峰”江苏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银奖。2010年行书作品入围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作品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月底,王少辉妻子将他的一幅作品拿到新浪微博上拍卖,起步价100元,俊逸清朗的行楷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追捧,短短三天,多人竞拍,最后一位广东网友以10000元拍得。王少辉夫妻将所得全部捐给了“免费午餐”公益组织,爱心善举,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好评,苏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扬子晚报》《苏州日报》《城市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引起了不小反响。
尽管在书法道路上取得了不小成绩,但身为相城区文联专职副主席的他却依然勤奋谦逊。不管多忙,他每周总要挤出时间练书法,沉静安详的天性和对书法的多年痴迷,使他经常在书房里一写就是几个钟头,窗外月朗星稀,四下悄然,写到兴起时,手中毛笔宛如轻舟,载着他在行楷隶草的大海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点撇勾捺间,与先贤们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相信凭着这种痴迷与勤奋,他的书法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http://www.wl.suzhou.gov.cn/webmanage/eWebEdit/UploadFile/2009813131857424.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