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 伟 画 猫
袁成亮
在苏州画坛,袁景伟是以擅长画猫而为人所知的。其实,景伟先生原先并不画猫,他早年专攻山水,师法四王,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传统山水画技,兼学金石治印。说来袁景伟走上画猫的艺术之路也是得益于他的老师楼浩白先生的引领和指导。
楼浩白是吴门著名画师,擅长花鸟画创作,尤擅画猫,袁景伟自小爱猫,对猫画自然也是情有独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袁景伟拜楼浩白为师,自是画猫不止,即便是后来下放到苏北新海农场十年间,景伟先生从来也没有停止向恩师的请教。每次回到苏州,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自已画作请楼老指点。楼老对这位虚心好学的学生也是钟爱有加,悉心指导,师徒之谊持久而热烈,以致当今苏州画坛曾随楼老画猫的也只有袁景伟一人。而在楼浩白悉心指导下,袁景伟经过不懈的探索也终于画出了属于自已的“猫”。
与传统动物画家不同,景伟先生画猫除了传统笔墨造型手段运用外,还注重于猫的生物解剖学的把握,对猫的全身结构乃至猫之皮毛了如指掌,这也是他从楼老那儿学的招儿。也正是因了这般功底,景伟先生笔下的猫尽管形态各异,却总能给人以真实和谐之美,即使夸张变形,也悄然不露一丝痕迹,可谓得楼老之“真传”。与寻常所见的猫相比,袁景伟笔下的猫头要稍大一些,身材和尾巴则短了些许,鼻梁微突,显得憨态可掬。一般说来,动物憨态多了灵性就会显得不足。而景伟笔下的猫或立或卧、或行或走,或俯或仰、或动或静,一招一式,尽显灵动之气,可谓“憨”“灵”兼得。这也正应了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大千世界,众生百相。其实,猫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画出猫的千般世界,万般风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袁景伟的猫画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在袁景伟的猫画中,猫的众生相大多是由一只“意外入侵”的小动物所引发的。这种小动物有时是一只蜻蜓,有时是一只青蛙,更多的时候是一只飞来飞去的胡蝶……面对这只意外出现的“不速之客”,画中猫的众生相却各不相同,趴着的卧着的,跷尾的收尾的,抬腿的勾腿的,更有急不可待地伸伸出爪子作跃跃欲扑状者,令人目不暇给……众猫之睛虽然都无一例外地聚焦于“不速之客”,但眼神却各不相同,有惊喜放光的,有瞳孔紧收的,还有的则是表现出身经百战的“坦然”。
袁景伟之所以将猫画到这个份上并非偶然,这也是他长期对猫细心观察之结果。自画猫以来,袁景伟揣摩观察,速写兼之摄影,目记心追,收集了大量素材。猫之坐卧跑跳,神情习性,渐娴熟于心,真所谓“胸有成猫,呼之欲出”了。
动物画的一个难题就是动物与景的融合问题,中国历代有许多精彩生动的动物画作品,包括郎世宁、刘奎林,刘继卣父子等动物画名家在内,但有一个很明显的弱点就是忽略了动物与背景之间的和谐统一,这就使得画面缺少一种自然、神秘、野逸的味道。令人欣慰的是景伟先生的猫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此他拜吴门著名花鸟画家宫音先生为师。宫音先生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其花鸟画融入了齐白石的纵横雄健、吴昌硕的质朴厚重、八大山人的笔简意赅,徐渭的淋漓酣畅,可谓理趣情境完美结合。尽管景伟先生的猫画不宜以大写意入景,但他却能融宫先生大写意精髓于小写意之中,其猫画背景无论是紫滕葡萄,还是飞鸟小虫都透着一种缜丽清逸之气,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当今画家大多在如何画得好上做文章,对于题字印章则不太重视,但袁景伟则显然没有局限于此。他在画画之余,对于书法篆刻也是颇有研究。他早年曾专随张寒月习书法篆刻,并逐渐现出了自已的面孔,他的猫画配以精到的书法篆刻,因此也比寻常多了几份“看头”。如今,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景伟先生的艺术创作融吴门画派清隽秀逸与造型设色的自然真实于一体,逐步形成了缜丽清逸,通俗新颖,灵动洒脱的创作风格。
俗话说,画如其人。其实景伟画猫也是画自已。他说:“猫有动静睡三态,威稚灵三性。三态者以动为主,三性者以稚为最。”当笔者问他“何为稚?”时,景伟笑笑说“猫无所忧者稚者”。或许如此,景伟喜画灵动的猫快乐的猫,他笔下的猫因此千姿百态,动劲十足,给人以快乐美好的享受。其实景伟先生自已生活也如同他笔下的猫一样“忙并快乐着”。景伟先生并不是一个职业画家,打理企业每日要花去他大量的时间,艺术创作时间并不宽裕,但他却也因此较那些将画画视为生存手段的职业画家们多了一份沉着与冷静。他认认真真地画每一幅画,即便是朋友所求,也从不敷衍。我相信凭着这份对艺术的认真沉静,景伟先生的猫画世界也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