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泓清泉盘街过户,穿林润木,村民白天在泉边浣衣洗菜,晚上枕泉入眠。在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书院村,书院泉环绕村庄,时间在这里随着泉水静静流淌,一切宛如世外。
泉水绕村而过 ,村民依水而居
书院泉原名东流泉,因明代中丞刘隅在此修建书院而得名,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村以泉名,在村子的东首,源于天池山脚下的书院泉绕村过户,村民依水而居,给小山村恬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穿过村子两旁幽静的古树,踩着古朴的青石板路,未走几步,先听到了一阵“
哗哗”的流水声。走近一看,清澈的泉水顺着水渠绕村而过,犹如一道白练。
顺着水渠而上,便来到了书院泉的源头。源头仅仅是从岩石缝隙中汩汩冒出的细流。泉水注入长7米多的石砌方池中,汇集了池中的多处泉眼后,池水由南壁石雕龙头口跌落小方池,再流入半圆形石池,之后分玉带河、灌溉渠两路绕村而出,最终汇入狼溪河。
泉水常年保持在16℃
“泉水清得像玉带,这条长200多米的水渠也叫玉带河。”在泉水源头边住了50多年的村民说。泉水四季恒温,常年保持在16℃。
让外人称奇的是,相传清朝时期,村民将饭菜做好后,放在木制托盘上,饭菜便会从厨房水渠顺水漂至宾客房内。村民的记忆里没有这个曲水流觞的故事场景,但几十年前时,泉水的确是流经家家户户,院里修建水池,当地人称这个水池叫“跃河子”。做饭时,顺手从水池里舀上一瓢。村民说,把手放进跃河子里,还能抓到几条小鱼,上世纪60年代建了灌溉渠后,泉水改道,家里的跃河子也就没了,但现在村里人还是不用水缸,“都是到泉边打水喝”。
泉水苹果扔在地上摔不烂
中午时分,几位农妇在泉边浣衣洗菜。村民介绍,村里有一条保留了多年的老规矩,“每天上午8点前,大家都要打水做饭,洗衣服只能在早上八点以后”。
现在,村民年轻点的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主要农作物是苹果和棉花。100多亩苹果地是村里另一个值得自豪的地方,因为用泉水浇灌,书院村的苹果也比外地的好。“酸甜适中,非常好吃。”村民们说,当地产苹果的最大特点就是经摔,扔在地上摔不烂。
“泉水对身体好,村民都非常长寿,400多口人,80岁以上的有十几人,最大的几个都90多岁了。”最高龄的那几位寿星现在还能偶尔到地里干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