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流失文物拍卖,我的态度与淺见
(2009-02-15 13:32:14)
标签:
流失文物文物拍卖物质文化遗产浅见中国文化杂谈 |
分类: 家事国事 |
对中国流失文物拍卖,我的态度与浅见
一,
二,
三,
四,
五,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许许多多的珍奇文物,其价值是不可用金錢去估量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留给地球村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对历史文物收集爱护与珍藏成为必不可免。
但是,珍藏不是目的。我们应该物尽其用:
(一)充分广泛展示文物,让文物成为伟大中华历史文化的宣传者。现今,大多博物馆(还不是全部)己免费开放,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正确举措。这能让国人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宏大悠久精博的发展史实,加深对祖国的认知,从而激发更深层次更崇高境界的爱我中华之情,爱我中国的赤子之心!
(二)复制文物精品,拍卖广传于世。为了扩大影响力,有必要将那些长年深藏,无缘面世的文物珍品,有计划、有控制地复制一些(以现代科学技术足可以假乱真,必须要有“复制品”的明显标记。己有不少馆藏珍品以复制品替代展出),拿到市场拍卖,既可滿足收藏爱好者的欲望,又可回收资金,用于对更多文物的收藏与保护。还能让更多的人以另一方式接触藏品,认知文物,从而让文物发挥应有的多重作用。
(三)公开向世界拍卖部分文物,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华。现今,从国家级博物馆到省、市、地方,仍至私人博物馆,多如丛林,其收藏品有百万件,千万件,亿万件计,同地层,同年代,同朝代,同地区,同式样,同用途,同材质,等……类同者不计其数。这些类同文物的保管存藏,耗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限制的重复(如同经济建设、科技开发项目的重复投入),实为极大浪费。
我们为何不可将其重复的,类同的筛选出来,有组织、有计划地,控制一定数量,分期分批地在国内,仍至世界范围去公开拍卖。通过有意识的让文物“外流”,把中华民族深藏于国内、馆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传抪给世界,向世人公开地宣传我们的民族,宣传我们的祖国。在让全人类来分享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认知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让世人认识並从心底承认我们祖国不愧为世界文明古国,在历史文物的感召下,佩服中华民族之伟大,中国人民之伟大。
通过公开拍卖部分的中华文物,还可以激发调动起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爱国之情,让海外华人及其后裔的爱国心得到寄托和宣泄。
拍卖部分文物,把死宝变活宝,把非流动资产兑现,把拍卖所得的资金,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富国强兵,改善民生,普众济世。
让祖先留下的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争论,但请文明用语,以理服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