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友必读
(2008-09-25 11:18:53)
标签:
杂谈毒奶粉事件假酒酒文化致癌 |
分类: 心情记录 |
三鹿奶粉事件风波未过,一则不利于酒类企业的传言又在市场流传开。有消息称,在贵州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和青岛啤酒中发现了致癌物质亚硝酸纳。尽管这则传言真实性为零,还是提醒了我们酒友。以下摘录有关酒的文字资料,我认为很有必要大家看看:
长期大量饮烈性酒 含黄曲霉毒素B1霉变大米酿的酒 41%致癌
警惕有些散装白酒含致癌物
2005-01-12 (萧山日报)
爱喝散装白酒的市民要多留个心眼,日前,在一项食品卫生检查中,发现一些作坊为节省原料用霉变大米制售白酒。
月初起,萧山区卫生监督所、临浦工商所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联合执法活动,对7家没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白酒作坊,依法予以取缔,共查获1190公斤自制散装白酒和250公斤作为制酒原料的霉变大米及一批制酒工具。据了解,通常霉变大米含有大量的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食用后,可引起急、慢性中毒,肝癌,甚至死亡。
此前,执法部门已对自制酒作坊多次查处,由于作坊业主地点更换频繁,且散装白酒有一定市场,被取缔的白酒作坊屡有“回潮”。
酒是致癌物的“帮凶”
【中国糖酒招商网 】
严格地讲,酒不是导致癌症的直接原因,但它是致癌物的帮凶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长期大量饮酒可以诱发食管癌、肝癌、口腔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1978年美国学者对华盛顿黑人居住区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食管癌的发病率为28.6/10万人,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这种高发现象与当地黑人大量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有关。女性饮酒者乳腺癌发病率比不饮酒的女性高1~2倍。有研究者调查了因宗教信仰原因而不饮酒的人,结果发现他们极少有人患癌。上述事实证明,饮酒与癌的发生是有关系的。
一般酿酒的原料是大米、高粱、玉米之类的粮食。由于某些粮食保存不当,易发霉变质,常常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而酿酒时的温度是无法将这些毒素灭活或去除的。所以市场上销售的酒,在酿造过程中可能已含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酒中含有的醇类和醛类,可能也有间接致癌作用。
长期饮酒会造成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发病基础。因此,有饮酒嗜好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酒必须有节制,切忌长期大量饮酒;有肝炎、肝硬化的人最好戒酒。
经常饮酒还会导致人体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在饮酒前后最好适当地补充维生素。
酒乃致癌物 能少喝就少喝 2002年04月30日11: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
据德国《世界报》最近报道,奥斯纳布吕克圣母医院的米勒教授在《慕尼黑医学周刊》上警告说,酒是一种致癌物,它会促进人体得癌症。
最近许多调查报告也证明了喝酒和得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妇女每天摄入15克酒精就会增加得乳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30克酒精,得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喝酒的妇女高16%。摄入60克酒精,该风险则会提高41%。此外,其他调查报告表明,喝酒还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
专家认为,酒精在人体内会转变成乙醛,还会促进自由基的形成。而乙醛和自由基都是导致基因受损的细胞毒。此外,酒精会使致癌的亚硝胺活化,并且是一种使毒物更容易进入细胞的有机溶剂。
除了心脏之外,喝酒对所有器官都会产生有损健康的作用。米勒教授认为,酒是人们日常摄入的最危险的食物之一。
酒与养生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一)酒之性能。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二)药酒常用制备方法。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三)注意事项。
月初起,萧山区卫生监督所、临浦工商所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联合执法活动,对7家没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白酒作坊,依法予以取缔,共查获1190公斤自制散装白酒和250公斤作为制酒原料的霉变大米及一批制酒工具。据了解,通常霉变大米含有大量的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食用后,可引起急、慢性中毒,肝癌,甚至死亡。
此前,执法部门已对自制酒作坊多次查处,由于作坊业主地点更换频繁,且散装白酒有一定市场,被取缔的白酒作坊屡有“回潮”。
一般酿酒的原料是大米、高粱、玉米之类的粮食。由于某些粮食保存不当,易发霉变质,常常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而酿酒时的温度是无法将这些毒素灭活或去除的。所以市场上销售的酒,在酿造过程中可能已含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酒中含有的醇类和醛类,可能也有间接致癌作用。
长期饮酒会造成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发病基础。因此,有饮酒嗜好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酒必须有节制,切忌长期大量饮酒;有肝炎、肝硬化的人最好戒酒。
经常饮酒还会导致人体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在饮酒前后最好适当地补充维生素。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
最近许多调查报告也证明了喝酒和得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妇女每天摄入15克酒精就会增加得乳腺癌的风险。每天摄入30克酒精,得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喝酒的妇女高16%。摄入60克酒精,该风险则会提高41%。此外,其他调查报告表明,喝酒还增加得口腔癌的风险。
专家认为,酒精在人体内会转变成乙醛,还会促进自由基的形成。而乙醛和自由基都是导致基因受损的细胞毒。此外,酒精会使致癌的亚硝胺活化,并且是一种使毒物更容易进入细胞的有机溶剂。
除了心脏之外,喝酒对所有器官都会产生有损健康的作用。米勒教授认为,酒是人们日常摄入的最危险的食物之一。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人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此法称为悬浸法。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人缸中,加搪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
3.渗漉法: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型或圆锥型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
4.酿制法:即以药材为酿酒原料,加曲酿造药酒。如《千金翼方》记载的白术酒、拘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酿造。不过,由于此法制作难度较大,步骤繁复,现在一般家庭较少选用。
1.饮量适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四)常用药酒 长生固本酒、养生酒、读书丸浸酒、五精酒、十全大补酒、百益长春酒、大补药酒、状元红酒、参茸酒、仙灵脾酒、枸杞酒、周公百岁酒、何首乌回春酒、五加皮酒、黄精酒、菊花酒、参苓白术酒、茯苓酒、首乌金樱酒、定志酒、养荣酒。
2.饮酒时间: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3.饮酒温度: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4.辨证选酒:根据中医理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不是指药酒。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补者有补血、滋阴、温阳、益气的不同,用攻者有化痰、燥湿、理气、行血、消积等的区别,因而不可一概用之。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
5.坚持饮用: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和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当然,孙思貌只年累月、坚持终生地饮用,他可能是指在一段时间里要持之以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