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怀念母亲亲情友情家庭 |
分类: 亲情纪念 |
8月14日晚上23:00—次日凌晨2:30,我趁着在郑州集中业务培训学习的间隙,写下了《怀念我们的母亲》这篇文章的初稿,也是在母亲去世后十几天时间内发自本人的肺腑之言。本人的初衷是在初稿完成之后再作几次修改,在母亲“五七”之时念给九泉之下的母亲听,以示纪念。但是,在17日结束培训之后回到家里,心里一直难以平静,于是,临时在新浪网申请了一个博客,迫不及待地予以登录,并将本人的博客发短信给姊妹和外甥、外甥女几个人,同时还发给几个好友,以便他们提出意见进行修改。没有想到,短信发出以后,回复短信和评论者颇多。
首先,高中时期的同学成民,于17日晚23时多第一时间回复短信:“看后我落泪,咱都有同感。母亲身虽去,音容貌犹在;前世她积德,才有咱现况;只有倍珍惜,母亲才安息!”成民同学,在初中时期我们就一起参加全县学习竞赛,高中和大学期间,他不断去我家,母亲对其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双方父母也因此彼此熟悉。特别是在母亲患病期间,他更是一天三、五趟前去医院,关心问候有加。
其次,外甥和外甥女们也在博客分别留言,其主要意思有:一是看后非常感动,更加怀念谈们的姥姥;二是认为他们姥姥的许多事还没有写出来(一气呵成,难于表述完整);三是大家一致表达了以后将对他们的姥爷更加照顾,也同时希望我能有时间多回去看看父亲;四是大家共同祝愿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大家健康、幸福、快乐!
再次,朋友春峰21日发来短信表达了他的感想。没有想到的是,春峰对文章看得十分仔细,他总结道:“我与你一起悲伤,2500多字里,你像一个3岁孩子痛逝母亲后撕心裂肺般悲伤、凄凉、无助、惊恐,深情地哭喊着29声"妈"、10声"母亲"、3个"她"、99个"您" 。”的确,我写文章后没有总结用了多少语言写给母亲。是啊,春峰是我85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人士的第一个挚友,也正如他写得那样:“我们相交22年也算半个人生,如今我们都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人生能有几个22年?22年当中有15年每年正月十三我带着你嫂子、侄子、侄女到你家给你父亲祝寿,你母亲每次见我都是这么一句‘孩儿,你来啦!’,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你那纯朴少言的父亲总是用慈祥的眼神迎着我,嘴里蠕动着想说什么,……你有所不知,其实我早已把你的父母当我的父母了!”
更让我感动的是,8月25日中午,春峰给他的近百名员工发出通知,要求会议之前学习我的拙作---《怀念我们的母亲》,并要求中层干部认真阅读后在下午的会议上逐个发表读后感。他为此还专门推迟了召开中层会议的时间。是的,春峰与我一样的家庭经历和家庭环境,我们共同认识到,那就是“父母养育我们有多么不易,我们应该懂得珍爱和珍惜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和艰难养育我们成长的恩情。大家要学会感恩,和用爱的心情去孝敬父母,善待和爱他人、朋友、师长、同事、员工,做好我们身边每一件事情!”
在此,我代表我的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在百忙之中能够阅读我的纪念文章。同时,也祝愿朋友的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最后,祝愿所有天下的人们能够更加关爱自己的父母,正如阎维文唱的那首《母亲》的歌词一样:“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希望朋友们以后多加联系!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