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和俄罗斯否决联合国对朝鲜的新制裁

(2022-05-27 11:57:29)
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6日报道,26日中国和俄罗斯否决了一项由美国发起的联合国决议,该决议将对朝鲜实施新的严厉制裁,原因是朝鲜大量发射可用于运载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安理会15个成员国的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2票反对,这标志着在制裁朝鲜的决议上,五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首次出现严重分歧。
一、中俄联合国代表与美英代表激烈辩论
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曾经团结一致,对朝鲜实施了制裁,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加强了制裁力度,总共通过了10项决议,寻求遏制朝鲜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并切断其资金来源,但迄今未获成功。但是中国和俄罗斯在此次投票后告知安理会,两国反对对朝鲜实施更多的制裁,强调现在需要的是重启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对话。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对投票结果表示失望,但并不感到意外。她说,朝鲜今年发射了23枚弹道导弹,其中包括暂停5年的6枚洲际弹道导弹,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世界面临着来自朝鲜的明确而现实的危险”。她使用的是朝鲜官方名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字母缩写DPRK,并引用了朝鲜继续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在2017年12月安理会通过的上一项制裁决议中,安理会成员国承诺,如果朝鲜发射了能够达到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安理会将进一步限制对朝鲜的石油出口。在此次投票之前,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大使敦促安理会履行承诺,对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不断升级的核计划采取行动。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则指责美国在2018年和2019年与特朗普政府的会谈中没有回应朝鲜的“积极倡议”。他说,现在美国有责任恢复与平壤的对话,并为朝鲜半岛局势找到政治解决方案。半岛局势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主要是由于美国政策的摇摆不定,以及未能维持以前对话的结果。面对朝鲜半岛的持续紧张局势,中国一直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停止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和导致误判的行动。朝鲜面临着最严厉的制裁制度,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实施新的制裁,而是提议取消一些制裁,以改善朝鲜严峻的人道主义状况。早些时候,张军大使提到了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旨在对抗中国作为经济和军事强国以及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的崛起。他说:“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利用朝鲜或朝鲜半岛局势作为他们战略或地缘政治议程的一张牌。”“我们完全反对任何把东北亚变成战场、在那里制造对抗或紧张局势的企图。”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瓦西里•涅本齐亚说,莫斯科一再告诉美国,对朝鲜的新制裁是“一条死胡同”,并强调“进一步加强对平壤的制裁压力是无效和不人道的”。他说:“该地区的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不能通过对俄罗斯人民有直接影响的原始和生硬的手段来解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的是朝鲜半岛局势的恶化。”涅本吉亚说,西方国家把责任推给朝鲜当局,同时完全无视平壤一再呼吁美国停止“为对话打开道路的敌对活动”。美国驻联合国特使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反驳说,正是安理会的不作为“肯定为”朝鲜升级其武器计划提供了条件。她反驳说,美国“在公开和私下里做出了认真、持续的努力,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寻求与朝鲜进行外交”。
二、美英代表对朝鲜恢复核试验表示担忧
英国副大使詹姆斯•卡里乌基警告说,(中俄)两个成员国试图让安理会保持沉默,只会让朝鲜更加肆无忌惮。会议结束后,托马斯-格林菲尔德与日本和韩国大使站在一起,宣读了一份联合声明,称否决权是“危险的”,并表示它们不仅破坏了俄罗斯和中国承诺的安理会之前的决议,而且破坏了“我们的集体安全”。三国誓言不会保持沉默,并承诺共同努力,保护该地区和世界“免受朝鲜持续和无端升级的影响”。在朝鲜25日宣布投票的几个小时前,朝鲜进行了最新的导弹发射,美国总统拜登24日结束了旨在加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亚洲之行。他还在韩国和日本停留,重申了美国在朝鲜核威胁面前捍卫两个盟国的承诺。25日的导弹发射是朝鲜今年第17轮导弹发射。专家们表示,朝鲜希望继续推进其扩大武器库的努力,并向竞争对手施加更大压力,以争取解除制裁和其他让步。根据25日通过的决议案,对朝鲜的原油出口从每年400万桶减少到300万桶,成品油出口从每年50万桶减少到37.5万桶。它还将禁止朝鲜出口矿物燃料、矿物油和矿物蜡、钟表及其零件。被否决的决议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冻结一名个人和三家公司的资产,其中包括朝鲜的拉撒路集团(Lazarus Group)。据报道,该集团从事“网络间谍、数据盗窃、货币盗窃和破坏性恶意软件操作”,针对政府、军事、金融、制造、出版、媒体和娱乐机构以及航运公司和关键基础设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