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问题(二)

(2008-08-06 18:07:52)
标签:

财经

 

如何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问题(二)

 

作者:肖金成

本文原载《西部开发》(京),2005.6.2

 

第二节、吸引外资,鼓励创业 ,“筑巢引凤”

 

西部地区的资金短缺问题难以靠自身解决,而必须引进外部资金来西部投资。西部地区要大量吸纳外商投资和东部、中部地区的资金,就必须根本改善投资环境条件,使投资者能够获得高回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是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中外投资者到西部地区投资,我们将其称为“筑巢引凤”。西部地区不仅仅资金短缺,更为短缺的是企业家。“引凤 ”就是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家,技资者和企业家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就会一同跟进。从某种意义上说 ,“引凤 ”比起 “蓄水” 更重要。

( )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此处所讲“外资”包括外商投资和东、中部投资者到西部的投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世界大环境中,资金在全世界快速流动,人才也在全世界流动。从各种资源流动的比较来看,资金和人才的流动,比较成本最低,而物质资源流动的成本相对较高。16~19 世纪,西方生产的大量工业品依靠庞大的船队飘洋过海运往东方及世界各地,再把殖民地的原料运抵西方,而20 世纪,跨国公司输出资本和技术,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式普遍被采用,一些原本比较落后的国家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能源、原材料等输往东部,工业品运往西部的情况不会维持太久。一些精于算计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会根据成本优势将企业办到中西部来,那些高耗能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耗用原材料多的产业会大量转移至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在过去20 年间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利用充裕的劳动要素禀赋实现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西部地区这种优势仍然存在。西部大开发无疑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东部目前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西部地区去,不仅可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达到提高整个国家竞争力的目的。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差是外商技资进入的重要障碍。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有利于直接投资者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同时从物流和信息流的角度,这些因素对直接投资者的影响至关重要,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显得更为重要。空间集聚也是外商投资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在不断演化变动之中存在集聚的趋势,集聚原则是人类在区位选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经济活动原则,其缩短了距离,减少了成本费用而使生产者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达到最大,能使生产企业以最低成本投入生产并把产品最快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程度低,大中城市少,城际之间距离远,也是外商驻足的原因之一。软环境方面也不令外国投资者满意。西部地区由于开放较晚,观念陈旧、市场发育不全、政策开放度还不够。虽然有些地方急于引进外资,推出了十分优惠的政策措施,但缺乏实施的法律保证,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西部地区利用外商投资不能仅靠优惠政策,必须全面改善投资环境。

从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还是有一些有利条件和优势的,比较明显的是西部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能源特别是潜在能源具有一定的优势,劳动力供应充足且价格便宜,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市场广阔。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开始出现由原来港、澳、台中小企业为主体向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转变。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其一般具有长期战略性投资意识,可以预料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以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的大型跨国公司将逐步取代港、澳、台中小企业的优势地位,长期性战略投资行为将取代中小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从而,重化工原料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对外国跨国公司有比较大的吸引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预示着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将迅速得到改善,西部地区将迎来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 )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引入新的投资方式

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采用竭泽而渔的手段,应通过采用合适的投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际上通行并比较成功的方式很多,比较适用于西部地区的投资方式是BOT 方式。

BOT 是英文BUILD( 建设) 一一OPERATE( 运营) 一—TRANSFER( ) 的缩写,其含义是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特许协议,准许投资方开发建设某一项目,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无偿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在西部地区采用BOT 方式,必须同时解除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对投资者亏损的补偿问题。这是BOT 方式在国际上十分盛行,而在我国难以推广的原因。在欠发达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存在着极大的投资风险,经济能否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而迅速发展,当地居民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都是很难预测的指标。因此,技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的收益率,一旦不能达到,政府应给予补偿,这是BOT 方式的核心意义所在。给予投资者亏损补偿是完全合理的。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因不愿意提供补偿的承诺而使谈判陷入僵局。事实上,当地政府应对经济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高速公路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毫无疑义的,随着经济发展,车流量会迅速增加也是毫无疑义的,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将来的补偿问题。即使将来必须给以补偿,也是在未来几十年后,将现值折成终值是合算的。另一方面,应打破只限于外商投资采取BOT 方式的限制,事实上,内资也可以采用BOT 方式,甚至当地的企业也可采用BOT 方式。我们国内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具有相当的投融资能力,在当前内需不振,投资机会难以把握的形势下,将资金投入有政府担保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失为明智的带有战略性的选择。他们投资于中西部,比起外商投资有更多的优势。只要西部地区的政府肯承担投资风险,他们就能大举西进。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更多地采用公司制方式。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和产权的明晰化,外部性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原来属于公共物品范畴逐步转化为公共商品,随后又转化为一般商品。如城市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有线通讯、公共交通等等,都由非盈利性部门逐渐转化为盈利性部门。城市地铁的建设也应采取公司制形式,首先成立地铁投资公司,向社会广泛募集资本,然后,向社会发行由政府担保的建设债券,地铁运行后政府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由政府承担投资风险而不是直接出资的方式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资金短缺困境比较可行的方式。

 

   (三)建立创业投资公司,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困难是最难于解决的问题。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同非国有经济成分不活跃、增长速度不快有直接关系。尽可能快地转换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是一个方面,但如没有非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的发展,没有私人投资者的前赴后继,经济便没有旺盛的持久的动力和活力。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少,因而,消费需求数量较少,消费需求层次与结构较低,同时由低收入决定的储蓄率和积累率较低,可供投资的资金量较少。一方面低水平的消费需求对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拉动力,另一方面,低水平的储蓄、积累和投资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加之西部地区观念陈旧,不敢冒险,不思进取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否充满活力,关键要看能否形成一种新兴企业前仆后继、不断涌现的良性经济增长与发展机制,新兴中小企业能否顺利成长则是良性增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人民素来投资意识淡薄,冒险精神不强,这是我国民间投资久启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投资公司在激励民间投资上可起到重要的甚至是根本的作用。美国发展创业投资公司是经过近半个世纪摸索,已经比较成熟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式,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并尽快创造条件运作起来。

创业投资公司应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一部分资本,一方面分担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对民间投资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其目的也是以少量资金来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

对新设立企业的贷款担保也是鼓励民间投资的好办法。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对新设立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使无资产抵押的企业也有可能从银行获取贷款。我们建议在西部地区各大城市设立相应的投资担保公司,对一些确需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 ) 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中西部地区的人们要彻底地更新观念,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那种封闭的自然经济意识,以开放求开发,以市场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政策换效益,在东、中、西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考虑西部的经济发展问题。

影响资本和人才向西部流动的重大障碍是产权保护和税费水平问题。投资者的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是资本能否跨地区流动的重要前提。现在投资产权尚无有效的法律保障,越是落后的地区,法律越不健全,税费水平越高,这是东部投资者、企业家驻足不前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解决产权的法律保障问题,全国人大应尽快制定颁布《投资者产权保护法》。有了法律依据,才能限制和惩戒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也应破除“杀鸡取卵”的作法,变“借鸡生蛋”,为“养鸡肥田”,实行“明租、正税、除费”,其优惠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要一一落实在行动上。

投资软环境建设还包括人才教育,必须切实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没有合格的人才,劳动力素质低,即使有了项目和资金,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把发展教育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和筑巢引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切实解决教育经费不足和教师素质差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