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虚荣的心理在作怪,总愿意提起三意社、尚友社的名字,不喜欢将其称之为“一团”、“二团”,乃至今天的“青年艺术团”。半个世纪以来,秦腔从昔日的辉煌走向没落,人才凋零,艺术散失,剧目匮乏。如今要数一数当红的名角,也不知道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是赞扬?还是批判呢?
“人才济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李小锋
工小生,文武兼备。初以《花亭相会》走红,唱做规范,功底扎实。饰《白逼宫》之汉献帝,苍凉凄楚,催人泪下;《花亭相会》之高文举,洒脱隽永,酣畅淋漓;《周仁回府》唱做俱佳,刚柔相济,哀怨委婉;演《盘肠战》、《状元媒》等剧,武艺超群,刀马娴熟,又擅娃娃生,所饰《烙碗计》之定生、《清风亭》之张继保,精彩绝伦,惟道白欠佳,做派有失稳重。
李东桥
工小生。初饰《千古一帝》之赢政而闻名。唱念平庸,做派粗旷,擅于新编现代戏、古装戏,剧目有《恩仇计》、《黄鹤楼》、《太尉杨震》等。
王新仓
工小生。声嗓尤佳,甜润劲亮,惜能戏不多,不能列于台柱之位。
李梅
工小旦。初以《游西湖》之李慧娘闻名,唱腔淡雅缠绵,吐字清晰,行腔委婉,扮相秀丽,惜做派浮躁,不登大雅。常演有《状元媒》、《鬼怨杀生》、《三击掌》等。
李鹃
当前第一刀马名旦。武工超群,做派大气,青衣小旦,均能胜任,乃不可多得之人才。惜会戏寥寥,为美中不足。剧目有《杨七娘》、《打神告庙》等。
张蓓
工小旦。声嗓佳,扮相清秀,做派平庸,会戏不多。
任小蕾
工花旦。扮相、声嗓俱可评为上乘,表演富于灵气,演《活捉三郎》之阎婆惜最为出名,其他如《拾玉镯》等,活泼大方,很有潜力。
赵改琴
工正旦。初饰《三娘教子》之王春娥,为人乐道。唱工优秀,行腔厚实自然,清澈悦耳,甜绵激越。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诚为憾事。
武红霞
工青衣老旦。声嗓宽厚高亮,表演大气,为难得之秦腔人才,惜景遇不佳,一生碌碌。
耿建华
工须生。唱做俱佳,为近年难得之须生人才,做派尤为出色。初饰《杀庙》而一鸣惊人,惜碌碌无为,不知所云。
刘随社
初为三意社台柱,饰《金沙滩》之杨业、《放饭》之朱春登,唱工非凡,满宫满调,规范严谨,进研究院后,近年鲜出舞台。做工欠佳,概因非科班之故也!
孙存碟 工丑,声嗓优越,惜表演有失品位,粗糙做作,有哗众取宠之弊,实不足取。
“辉煌在昨天”——三意社
侯红琴
工正小旦。声嗓、做派、扮相均具标准青衣风范,尊师肖玉玲,唱做颇得乃师衣钵,惟做派尚欠火候,为近年少见的青衣演员。
张涛
工小生。唱念委婉,尊陈妙华风格,颇具水准。能文能武,表演规范。惜工架不佳,演《拷寇》等戏,做作平庸,重唱轻做,为不足之处。
康亚蝉
工青衣老旦。嗓音微沙微甜,有浮云遮月之韵味,饰《火烧绵山》、《杨门女将》等剧之老旦,唱腔激昂,铿锵悦耳;演《庵堂认母》、《放饭》等青衣戏,规范稳重,惜做戏欠佳。
“一枝独秀”——西安市五一剧团
齐爱云
工小旦兼演刀马旦。做派出众,水袖尤佳,惟唱工平凡。
杜仓元
工二花脸兼演大花脸。工架稳健,做派优秀,为难得的二花脸人才。
张武宏
工丑。各路丑戏均能应工,表演诙谐,不拘一格。演《背媳妇》一剧,风趣生动,颇具生活气息。惟个别用词谈吐之间,粗俗不登大雅,多演配角,无重头剧目。
同超
工老生兼须生。唱工虽不出众,然做派稳健,功底扎实,惜会戏不多。
丁良生
工须生。做派平凡无奇,有失稳重,惟气力充沛,声调清扬,演有《八件衣》、《赵氏孤儿》、《打镇台》等剧。
“老牛力尽”——易俗社
张宝炜
工小生。嗓音优越,唱腔高亮,惜有左音之嫌;做派扎实,然乏于自然,为美中不足。
李淑芳
工小旦,师承肖若兰。声嗓优,扮相佳。表演妩媚多于秀丽,风度欠佳,表演有失规范,不得乃师真髓,亦不足之处。
王荣华
工正小旦,唱腔优秀,惜会戏不多,难以列于台柱之位。
丁小玲
工小旦,表演有灵气,唱腔柔美,然近年不见于舞台,碌碌不得其所。
王科学
工丑。声嗓好,惜演戏做作,个别地方故弄玄虚,演《三滴血》之晋信书、《游龟山》之董威等角,不得其实。
冯勇安
工须生,唱腔有造作之弊,做派平庸,不能列于名角之列。
任秉汉
工须生,做派扎实稳健,饰《斩姚琪》之刘秀,翻打扑跌,颇见功力,唱腔亦有左音之嫌,表演亦乏激情。
“风雨飘曳”——尚友社
刘美丽
工正小旦,以唱取胜,激越亮丽,以饰《慈母泪》之孙仲琳为人称道。
李发牢
工须生、红生。擅于大段的唱工戏,唱腔慷慨奔放,豪放壮美,惟做戏平庸,毫无可观之处,乃大不足。
韩丽霞
工青衣,声嗓佳,表演大气端庄,唱工尤为出色,高低自如,激越磅礴,如水裂纸帛,清澈悦耳,表演规范,乃正宗大青衣的绝好人才。
针对当前秦腔界的享名演员,提出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作者:张振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