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去与现在京剧水平的比较问题(转帖)
(2021-07-18 12:55:03)| 分类: 京剧票友之家 |
在当下京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无論京剧业界还是票界,都爱把过去与现在作比较,绝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今不如昔。京剧艺人一辈不如一辈,民国时期京剧的繁盛与当今京剧的衰落,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这种比法和说法是否真有道理,还真有点不好回答。
一般大家对京剧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得出今不如昔结论的根据大至有几点:一是前辈艺术家们会的戏多,少的几十出,多的一两佰出,而当今的名演员仅会几出戏,简直不能比。二是老前辈京剧艺人个个身怀绝技,昆乱不挡,现在的演员差远了。三是马谭杨奚,梅尚程荀等众多流派都是在民国时期形成的,解放后,只有裘(盛戎),张(君秋),关(肃霜)等少数新流派产生等等。
就凭上述三条,今不如昔论看来似乎是
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民国时期,更没看过那时候的京剧演出,对那时候京剧演员的表演水平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一些老唱片和少量的电影片能反映那个年代的京剧演唱水平。由于录音和拍摄技术的落后,加之年代久远,这些音映资料都失真严重,现在听(看)起来感觉并不美。用蚕丝弦宽五度的京胡伴奏,声音很不协调,没有定音的锣鼓显得阴阳怪气,唱腔伊伊呀呀明显失真。这一切使人感觉和现在电视上播的京剧演唱音色之美,效果之好,简直无法比。
看来,现代京剧艺还是有许多地方比之民国时期大有进步的。我个人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解放后国家建立了戏曲院校,採用了`传统与现代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京剧四功五法的基夲训练更加科学。
(二)京剧乐队配置的丰富,乐器的改良和唱腔声乐的改革,使整个京剧音乐听起来更协调动听,更富于京剧的音乐美。
(三)对大量的传统戏进行了整理改编,使其思想内容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艺术表现力有一步的提高,实现了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
(四)解放后大量京剧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湧现,极大地丰富了京剧剧目,在剧夲,唱腔,音乐,表演程式,仍至服装舞美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京剧这门传统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以在新时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当然,中国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它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戏剧体系。中国京剧的程式性,写意性,综合性,是溶合在演员的表演之中的。演员是京剧艺术的核心。从这一点讲,现在的京剧演员起码有两点不如老前辈的京剧演员。
一是吃苦精神不如前人,差距很大。解放前学戏的,绝大多数是穷人的孩子,是饥寒交迫求生存的欲望使他们走上了学戏,当戏子这条路。"八年科班胜蹲十年牢狱”,"戏是打出来的"。正是这种严酷的环景,使老一辈京剧人铸就了能吃苦,能吃大苦的品性,他们身怀的绝技是用血汗换来的。而现今的年青演员(包括戏剧的学生),条件好了,人却变懒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多数人不刻苦练功。没有付出就设有回报。难怪不少观众反映台上的演员只有票友的水平,甚致有的还不如好的票友。
二:创新能力不如前人。当今的京剧界到处都是名家,艺术家,一级演员遍地都是,有的还成了开宗立派的领军人物。从历史上看,京剧流派的创始人,起码应基夲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扎实地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区别扵他人的艺术流派,并得到社会公认。二是有几个以上独创的流派剧目,艺术上立得住,能夠传一世,有继承人,对京剧的创新发展有突出贡献。
按照上述两条标准,我们目前京剧界的名家甚致大师是不夠格的,充其量就是宗某派的知名演员而已,差就差在创新能力上。
最后说明一下,我写夲文的目的,是想对今昔京剧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既不能刻意贬低当今京剧的成就,也不能迴避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自己有个请醒的认识。这个认识对不对,欢迎有识之士指教。(完)
一般大家对京剧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得出今不如昔结论的根据大至有几点:一是前辈艺术家们会的戏多,少的几十出,多的一两佰出,而当今的名演员仅会几出戏,简直不能比。二是老前辈京剧艺人个个身怀绝技,昆乱不挡,现在的演员差远了。三是马谭杨奚,梅尚程荀等众多流派都是在民国时期形成的,解放后,只有裘(盛戎),张(君秋),关(肃霜)等少数新流派产生等等。
就凭上述三条,今不如昔论看来似乎是
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民国时期,更没看过那时候的京剧演出,对那时候京剧演员的表演水平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一些老唱片和少量的电影片能反映那个年代的京剧演唱水平。由于录音和拍摄技术的落后,加之年代久远,这些音映资料都失真严重,现在听(看)起来感觉并不美。用蚕丝弦宽五度的京胡伴奏,声音很不协调,没有定音的锣鼓显得阴阳怪气,唱腔伊伊呀呀明显失真。这一切使人感觉和现在电视上播的京剧演唱音色之美,效果之好,简直无法比。
看来,现代京剧艺还是有许多地方比之民国时期大有进步的。我个人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解放后国家建立了戏曲院校,採用了`传统与现代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京剧四功五法的基夲训练更加科学。
(二)京剧乐队配置的丰富,乐器的改良和唱腔声乐的改革,使整个京剧音乐听起来更协调动听,更富于京剧的音乐美。
(三)对大量的传统戏进行了整理改编,使其思想内容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艺术表现力有一步的提高,实现了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
(四)解放后大量京剧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的湧现,极大地丰富了京剧剧目,在剧夲,唱腔,音乐,表演程式,仍至服装舞美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京剧这门传统艺术是有生命力的,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以在新时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当然,中国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它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戏剧体系。中国京剧的程式性,写意性,综合性,是溶合在演员的表演之中的。演员是京剧艺术的核心。从这一点讲,现在的京剧演员起码有两点不如老前辈的京剧演员。
一是吃苦精神不如前人,差距很大。解放前学戏的,绝大多数是穷人的孩子,是饥寒交迫求生存的欲望使他们走上了学戏,当戏子这条路。"八年科班胜蹲十年牢狱”,"戏是打出来的"。正是这种严酷的环景,使老一辈京剧人铸就了能吃苦,能吃大苦的品性,他们身怀的绝技是用血汗换来的。而现今的年青演员(包括戏剧的学生),条件好了,人却变懒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多数人不刻苦练功。没有付出就设有回报。难怪不少观众反映台上的演员只有票友的水平,甚致有的还不如好的票友。
二:创新能力不如前人。当今的京剧界到处都是名家,艺术家,一级演员遍地都是,有的还成了开宗立派的领军人物。从历史上看,京剧流派的创始人,起码应基夲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扎实地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区别扵他人的艺术流派,并得到社会公认。二是有几个以上独创的流派剧目,艺术上立得住,能夠传一世,有继承人,对京剧的创新发展有突出贡献。
按照上述两条标准,我们目前京剧界的名家甚致大师是不夠格的,充其量就是宗某派的知名演员而已,差就差在创新能力上。
最后说明一下,我写夲文的目的,是想对今昔京剧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既不能刻意贬低当今京剧的成就,也不能迴避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自己有个请醒的认识。这个认识对不对,欢迎有识之士指教。(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