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仪诳楚》原文译文试题答案

(2011-12-24 12:05:25)
标签:

张仪

秦国

楚王

齐国

分类: 工作点滴

《张仪诳楚》原文译文试题答案

 

 

 

原文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 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孟子》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息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试题

(华南师大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对下列各句划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 是之谓大丈夫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 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

  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5.断句和翻译。

  (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一段话断句。

  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答案

1.【解析】选D(A.诚:如果。B.吊:表示哀痛,例如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而不表形影相吊安慰之意。C.绝:断绝。)

  2.【解析】选C(“,表转折。A项,:取独标志,用在主谓之间/ 提宾标志。B项,:动词,做,成为/介词,替,帮。D项,:介词,因为/动词,认为、觉得。)

  3.【解析】选A(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4.【解析】选C(“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5.【答案】(1)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2)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

  ②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