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网络事件年画虎互联网互联网文化it |
前些天看凤凰卫视何亮亮的时事开讲,评论到近期的年画虎和厦门PX事件,他认为都是民意影响政府决策的标志性事件。网络成为一种民意的代表本身是一个进步,不过仅仅认为网络民意直接影响了政府决策可能还不完全。
我们先从两年前导致陆纯初辞职的秘书门事件分析一下电子邮件抄送功能。外企里面很多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电子邮件的抄送者名单(CC List)有时比邮件的内容还重要,比如秘书Rebecca回给陆纯初邮件,抄送了公司内部很多同事,这样的效果就等于将他们二人的冲突暴露给了一个公共陪审团。因为陆本来来到EMC是被用来清理门户,得罪的人之多自不必说,因此此种邮件被马上转发到外界也是自然之事,最后成为公共事件的结果是,EMC总部不得不考虑这个关系公司形象的事件。
与此类似,在年画虎和厦门PX两个事件中,网络民众都表达了对陕西林业厅和厦门市政府的质疑,不过网络本身具备类似抄送的功能。在年画虎事件中,陕西省林业厅乃至国家林业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这事后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公共事件,美国华裔专家李昌钰的名义介入直接使国家林业局暴露在一个国际媒体的公共陪审团之下,我个人并不认为国家林业局是迫于民意才准备重新调查年画虎的真假,要不他们之前怎么会发表“年画虎的真假和当地有无华南虎没直接关系”这种所答非所问的言论。直到网络民意的热度触发了外国媒体的注意,此事也从闹剧转而涉及中国政府的形象事件,国家林业局才决定单独派调查组,不过还为了面子强调只有他们才有这个权威。
厦门的PX事件一波三折,其实也是到了港台媒体大肆做了深度报道之后才迫使福建省政府干预并决定迁址,原因是厦门离台湾香港太近了。据说地方政府迫于网络民意的压力更改投资决定是第一次,不过网络民意也是依靠了外在的力量才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个事件提供了一种弱势群体影响当权机构的一个公式,第一步,将这个事件变成一起网络公共事件,网络民意总是同情弱者的;第二步,将事件传递给对方顾及的国外媒体,并将此事件与政府或公司形象挂钩,陕西林业厅可以不在乎网络民意,但国家林业局不得不在乎国外媒体的评论,因为林业局上面还有党中央。厦门市政府可以不在乎上万人的集体散步抗议事件,但福建省政府不得不在乎港台及东南亚媒体的舆论,以为这会涉及国家形象。第三步,将事件联系到国家形象,和谐社会之类的大词。一切地方政府,各大部委的不公正事件都可照此办理。
正要贴这篇文章的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张斌事件视频,日后这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网络视频这一次正好发布了传统视频的垄断者相关人的新闻,而这个新闻恰恰是电视所不肯能发布的。女主角一冲动,无意之中制造了这个有多重意味的事件。张斌在家里是不用怕老婆的,其实也不必在意把这个当善意笑料的网络民众,怕得是,央视的管理层认为这是个形象问题,因为有了可能上亿的浏览者。回到文章开始的抄送功能,如果一个新闻被抄送了所有的网民,那就没人敢忽略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