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先生,适合在一个非常悠闲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最好是同时沏上一壶清茶。他的字里行间,没有过于激愤的言辞和观点,一种从容练达的人生智慧,一篇篇锦心绣口的文章,令人读过之后感觉仍有袅袅余香在心间萦绕。他的精神世界,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非“雅”字莫属。方令孺先生将他比作梨花,形容他淡泊风流的雅致人生。
余光中先生评价: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是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季羡林先生评价: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冰心评价: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来或译起来,下笔千言,谐而不俗。
现摘录梁先生的几个片段,和大家共同分享:
《谈幽默》----幽默作家常是别具只眼,能看出人类行为之荒谬、矛盾、滑稽、虚伪、可晒之处,从而以犀利简捷之方式一语点破。幽默与警语不同,前者出之以同情委婉之态度,后者出之以尖锐讽刺之态度,而二者又常不可分辨...所谓幽默作家,其人必定博学多识,而又悲天悯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谈唾珠玑,令人解颐...幽默引人笑,引人笑者并不一定就是幽默。
《谈话的艺术》----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突兀,或者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时也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谈时间》----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糊里糊涂的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以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谈考试》----少年读书而要考试,中年做事而要谋生,老年悠闲而要衰病,这都是人生的苦事...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性质,和量身高体重的意思差不多,事前无需恐惧,临事更无需张皇。平心而论,考试就和选举一样,属于“必需的罪恶”一类,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还是不可废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如何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试看做为戟贼身心的酷刑!
《谈友谊》----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为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的建立起来...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之消极的作用。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共享快乐和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
《谈礼》----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会上的秩序必定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使人能更像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环境之变迁,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礼好...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寂寞》----寂寞是一种清福...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闹市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他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间有太多的东西在不时地提醒我们: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的享受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