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之城

(2007-08-17 21:03:49)
标签:

影评/乐评

记忆之城

影评

 今天在看记忆之城,中央八套的黄金强档的电视剧。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苦难中国的“重庆大轰炸”事件。是又一部历史剧,该剧汇聚了两岸的当红明星,耗资惊人,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看得出是央视的重头之作,但我却有些自己的观后感受。
  有以下的不足:
  1. 男演员表演称不上恰当。饰演“连生”和“朱今墨”的两位男演员过于生硬,有些特意摆酷的嫌疑。无论是“朱今墨”在与日本好友在黄浦江边旅馆的见面后奇怪的表情,当代成功人士式的交谈,还有他与地下组织的交头,无一不是如同港片一样的潇洒在里面,让人怀疑影片的时代性。而“连生”则是通过面无表情或者发呆、痴呆、歇斯底里的呐喊来表现军人的“坚强、倔强”,真的太令人生厌了.
  2. 猜想演员都是受过一定专门演技培训的,导演也是科班出身。剧中有太多的技巧性的东西,但是过于追求技巧,使该剧失去了一定的、也是电视剧灵魂的东西——感情。举例,在连生被打的戏中,连生低头对着镜头,随着小个子伪军官一声令下,连生遭到了一拳又一拳的重击,每一拳都打在了肚子上,每次都痛得弯下腰,恰好可以将刺眼的光从窗子透过来,想给人一种绝望的震撼,但实际上由于连生的呆滞表情而失败。另外,镜头的选取看得出都是导演精心安排的,拉近、放远、渐进、渐出都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就是恰恰关心与此后,情感的调动不够,没有能震撼到任心灵的桥段。

这是影坛浮躁风的结果。自从《恰同学少年》的叫座叫好,导演们也将视线投向了用偶像青春剧来再现历史剧,从而迎合当代的年轻一代的口味。《记忆之城》也是通过请两岸明星,精心设计完美场景,走偶像剧的路线。却不顾历史剧的特殊性和真实感,一味营造出精致生活的氛围,即无法真实反映当时重庆乃至全国人民的陷于水深火热的悲情命运,也并不能给占很大收视率比例的年轻人们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的广电局颁给该剧的什么五个一奖形如虚设,并没有名致实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