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2008-03-06 12:40:17)
标签:

旅游/见闻

印度

新德里

城市

建筑

莲花庙

印度门

锡克教

分类: 亚洲行
由于尼泊尔最后一天返回印度的飞机延误,我们最后一天的新德里行程就变成了夜游,还好,在灯光的照耀下,远观莲花庙,近观锡克教金庙,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莲花庙由三层花瓣组成,和泰姬陵一样,寺庙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透过镜头依稀可见莲花庙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导游告诉我们,印度主要有五大宗教,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远古的帝王在古堡、王宫的建筑中,将不同教派的代表符号刻画在建筑主体上,以向世人表示自己希望教派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而莲花庙的修建,同样是希望历史上曾经的教派冲突,甚至暴乱、互相惨杀不再发生,各种教派之间和睦相处。因此庙内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的是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这里不分教派,任何教派的教徒都可以进入庙内,也不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门建筑在花园广场中心,外形以凯旋门的样式来建造的,高48 .7米, 宽21.3米,拱门高42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九万多印度士兵在奔赴战场为英国战斗而牺牲,1921年,为安抚印度人民的反战不满情绪,英国政府出资修建印度门以纪念那些阵亡的印度和英国士兵。夜晚灯光照射下的印度门,更显肃穆。门前常年有士兵站岗守护。广场上还有很多小商贩,有卖气球、卖花生、卖冰激凌的。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五大宗教之一的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后期,其教义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强调现实,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等。以前一直认为头裹长巾、胡子很长的锡克教徒,就是“印度人”,但实际锡克教信教人数在印度仅占2%。锡克教寺庙的台阶前两侧是一个很浅的水池,旁边还有洗手池,进入寺庙的教徒需要拖鞋、净手、净脚,头包头巾,方可进入,非教徒也可以进入,在台阶旁边有一个台子,上面是包头的头巾,游客可自取临时使用,离开时放回原地。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印度尼泊尔之行(八)--新德里夜景
锡克教的成年男子必须蓄长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佩短剑和穿短衣裤。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为我们开车的是一个锡克教徒,行程的第二天早晨,一早看见他用一条白色的布条将下颚包起来,看上去向头部受伤的伤员,但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晚上睡觉时不小心胡子乱了,这样包起来是为了给胡子定型。导游还告诉我们,锡克教的人要比印度教的人勤奋和吃苦耐劳,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印度人中有很多是锡克教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